團隊中的撕逼,到底撕了誰的逼?

撕逼是條不歸路,當你邁出第一步,就意味著要贏。

日常工作中,我們每天都會發生一些非常態問題,有時候會非常棘手。這些問題不在預期內、不符合現有流程規範、位於幾個部門分工的灰色地帶、沒有之前的經驗做參考,決策難度大。

而對於業務的理解也是撕逼的另一大導火線。傳統業務是一層,傳統業務搬到線上的邏輯又是另一層,開發實現往往又是其他一層,每層之間如何達成一個契合點都需要經過大量的撕逼和撕逼後的妥協才能達成一致。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來談論如何正確的撕逼,如何定義在面對各種失誤、衝突、矛盾時候的情形下建立有效的撕逼規則。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羅伯特議事規則》第 11 版。因為我們撕逼的目的不是輸贏,而是經歷與不同職能背景經驗的人充分討論,得到目前狀況下解決該問題最適合的答案,並提高自己相關領域的認知。

運營和產品撕,產品和開發撕,產品和產品撕,運營產品開發一起撕,是目前比較常見的撕逼四大場景。特別對與初創型公司,部門之間邊界不明顯,有很多重疊區域,就會產生大量的問題等待解決。

撕逼的過程中,很多時候都會被感性因素影響。當一個人帶著自己的判斷或結論去撕逼,大部分時候,整個撕逼的過程都是在為了維護自己的結論而已,以為自己是專業的,是正確的。在你的認知領域範圍內或許是正確的,但大部分時候,很多東西是在你目前的知識體系之外所產生,這時候,你無法判斷對錯,所以還是堅信自己是對的。

緊接著事情就會朝三個方向發展:

  1. 很不情願的妥協:「你說是就是吧」。

  2. 無疾而終:「我還是堅持我的想法」。

  3. 跑題,不了了之。

以上的問題都是作者自己親身經歷過的,相信也是大部分初入職場的同學也會經歷的。往往以為自己很牛逼,牛逼到跟比你經驗豐富的同事撕,跟你的主管你的上司撕,撕不過暗罵別人傻逼,還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裡。

撕逼法則

  1. 與你能力相等的人去撕。比你差的好好傾聽,比你牛的好好討論。

  2. 如果你不是行業的專家,把別人的意見方法記下來。

  3. 經驗比你豐富的人說的辦法不一定最優,但肯定比你的坑要少。

  4. 不要怕自己多踩坑,但盡量不要坑別人。

  5. 討論你認知範圍內的事,超出了就閉嘴,記下來,會後補課。

  6. 對於你認知範圍內的事,儘可能多的放在不同場景下去模擬。

  7. 對於自己認定的但有爭議的方法,用其他方法去驗證,不要急著上生產。

  8. 多做可用性測試。

  9. 不要跑題。

  10. 不要為了所謂的完美硬湊成 10 條。

推薦閱讀:

平台型產品經理與業務型產品經理
用戶運營如何做好用戶需求的建立?
產品經理那點事
如何「做減法」—需求控制的方法與時機
【讀後感】《梁寧-產品思維三十講》1-10

TAG:產品經理 | 開會 | 爭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