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古往今來--通俗西藏史18
如果說象雄和周邊其他文明是相生相伴的話,那麼象雄對吐蕃的文化滲透幾乎可以用強勢介入來形容,乃至於越來越多的學者都認為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根。雖然以苯教為代表的象雄文化,隨著佛苯之爭的敗落被迫走向邊緣,但是佛苯在漫長的對峙交鋒中,漸漸交融、互為借鑒卻導致了現在你中有我、難以分割的局面,現在在西藏轉神山聖湖的祈願方式來源苯教,刻瑪尼石、堆瑪尼堆和懸掛風馬旗經幡的習俗同樣來源於苯教,西藏算命、打卦乃至跳的庄鍋舞都有象雄的淵源,可以說象雄的傳統文化滲透到藏族生活方方面面。
雖然象雄古國創造了恢弘燦爛的象雄文明,但隨著象雄古國的隕落,象雄文明在幾千年的風沙之下早已湮沒無蹤,以至於象雄國的都城--瓊窿銀城(瓊窿卡爾威),所在何方都不知其所如,只知那是一個神奇的所在,那是傳說中世界的中心,都城周圍有神山直刺蒼穹,更有聖湖煙波浩渺,從聖湖流出的四條河流,分別流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這四條河流滋潤著象雄廣闊的土地。經過多年的考古研究,現在終於能夠基本確定傳說中的瓊窿銀城位於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門士鄉卡爾東城址附近,位於海拔4400米的卡爾東山頂,已發掘的面積達10餘萬平方米,並發現了一座巨大的石砌金字塔型建築。
和傳說相符的是穹窿銀城東南面就是神山岡仁波齊峰和聖湖瑪旁雍錯,岡仁波齊峰海拔6638米,是世界公認的神山,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看看他各教中的稱呼就能知道這座神山的地位了,在藏語中岡仁波齊是「神靈之山」,在藏語中仁波切是上師的意思,而岡仁波齊是西藏唯一具有擬人化名稱的神山;苯教徒稱他為「九重卍字山」,苯教徒認為岡仁波齊山上有自然形成的苯教卍字法文,神性無比;印度梵文稱其為「濕婆的天堂」,並認為印度教的三位主神中法力最高的濕婆居住於此;古耆那教則稱之為「阿什塔婆達」,意為最高之山。
正因如此,這座形如橄欖的雪山,在藍天聖湖的映襯之下,從周圍茫茫雪山中脫穎而出,牢牢的佔據著各教信眾心中第一神山的位置,在他腳下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教眾不遠萬里前來轉山祈福。據說朝聖者來此轉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轉山十圈可在輪迴中免下地獄之苦;轉山百圈可在今生升天成佛。
瑪旁雍錯又稱瑪法木錯,坐落於神山岡仁波齊的西側,藏語意為「不可戰勝」,苯教認為瑪旁雍錯之水來源於岡仁波齊,所以瑪旁雍錯是一個神聖的湖。有四條大河由神湖發源,就像傳說中的那樣流向東、南、西、北四方。流向東方的是馬泉河(中游為雅魯藏布江,下游為布拉馬普特拉河),綠寶石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如朗駒一般強壯;流向南方的是孔雀河(下游為恆河),銀沙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如孔雀一般可愛;流向西方的是象泉河(下游為蘇特累季河),金礦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壯如大象;流向北方的是獅泉河(下游為印度河),鑽石礦藏豐富,飲此水的人們勇似雄獅。這四條大河滋潤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在教眾們心中這塊孕育了岡仁波齊和瑪旁雍錯的土地是他們心中的「千山之宗、萬水之源」。每年有絡繹不絕的來自印度、不丹、尼泊爾以及我國各大藏族聚居區的朝聖隊伍來此朝拜,使得此地的神聖意味綿延了幾千年。
象雄古國不光發展出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在他的疆域內還擁有廣袤的牧場和農田,現在依然能夠發現象雄引水工程的遺迹,也正是因此,象雄國力最盛時屬民達百萬之眾,擁兵十餘萬人,是吐蕃西部最強大的國家。只可惜象雄國遇到了一個百年不遇的敵人,這就是松贊干布。
象雄和吐蕃長久以來一直保持聯盟關係,並用互相聯姻的方式加以穩固,松贊干布就娶了象雄公主李特曼為妃,松贊干布的妹妹薩瑪噶則嫁給象雄王李迷夏,此時雙方的關係依然十分密切。公元638年(唐貞觀十二年),吐蕃對吐谷渾用兵時,象雄還曾出兵相助,吐蕃和象雄的聯軍大敗吐谷渾軍隊,幾乎將其滅國。但隨著吐蕃日益強大,將囊括整個雪域高原為己任的松贊干布,已經不滿足於象雄名義上的臣服,於是兩個強者之間的關係,由濃轉淡乃至兵戎相見。
傳說松贊干布對象雄用兵是因為象雄王李迷夏寵愛別的嬪妃,而冷落了松贊干布的妹妹薩瑪噶,導致薩瑪噶「不理內務、不養子女,另居於別室」。她的苦悶驚動了松贊干布,他派遣使節去瓊窿銀城探望,結果在瑪旁雍錯旁找到了在外遊盪的薩瑪噶。薩瑪噶將一包用頭巾包裹的綠松石交給使臣,讓他帶給松贊干布並對使臣唱到:
我陪嫁之地啊,
是穹窿銀堡寨,
他人均謂地域寬廣。
從外觀看是險峻山崖,
從里看是黃金寶石,
在我面前展現。
……
據說頭巾包裹綠松石的含義是如果你是男人就佩戴者綠松石帶兵前來攻打象雄,如果不派兵前來你就是女人包著頭巾來吧。最終松贊干布怒而興兵,於公元642年,出兵討伐象雄。
象雄地廣兵多遠不是松贊干布以前平滅的小邦可以比擬,這場血腥的戰爭一直持續了三年,直到公元644年,吐蕃軍隊才攻破了瓊窿銀城,俘虜了象雄王李迷夏,象雄古國就此滅亡。
在征服了象雄之後,松贊干布將象雄土地分為十個東岱(千戶),並命令當時的大相瓊保·邦色兼任象雄地區的執政官。兵敗被俘的李迷夏據說並沒有馬上丟到腦袋,而是在旁瑪雍錯旁被軟禁了7年後,才被秘密處死。
傳說畢竟是傳說,如果認為松贊干布因為妹妹不受寵而興兵伐象雄,這顯然是侮辱松贊干布的智商,《孫子兵法》有云:「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雖然松贊干布估計沒讀過孫子兵法,不過這個道理他一定明白。參考之前他的軍事部署每次都是謀而後動,興雷霆之兵,成壓城之勢,兵鋒所指如沸湯潑雪,頃刻披靡,而對於國力幾與吐蕃比肩的象雄又如何能不仔細謀劃呢?
翻開當時吐蕃的地圖就能清楚的看到,吐蕃的疆域東部、北部接壤的是唐朝,自從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後,唐蕃之間關係友好,使節互訪連踵而來,更何況經松洲一戰,松贊干布深知唐朝實力強橫,遠非一日可下,保持和唐朝的友好關係更符合吐蕃的利益。吐蕃向南翻越喜馬拉雅山和泥婆羅毗鄰,雖然泥婆羅國力孱弱,但是潮濕的氣候令吐蕃軍隊極不適應,所以每次對南方用兵皆是淺嘗則止。只有吐蕃西方的象雄國地廣民多,適宜征伐,而且征服象雄後可以佔據絲綢之路的中轉站,打開和中亞交流的管道,這才是最符合吐蕃國家利益的選擇。
雖然象雄被吐蕃強行併入版圖,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象雄人並不安於吐蕃人的統治,抗爭的勢力依然存在,其後象雄多次叛亂,直到公元8世紀中葉,松贊干布四代孫赤松德贊時期,吐蕃才完全消滅了象雄王朝。
據說赤松德贊時期,象雄實力復起,吐蕃強攻象雄不克,於是施以反間之計。赤松德贊派人找到象雄王最小的妃子,許以重利,從她口中得到了象雄王即將帶著王室去達果雪山腳下當惹雍錯神湖祭湖的情報。吐蕃軍隊在色窮和洞窮兩地之間(即今臘倉地區的色普和同普地區)設伏,終將象雄王殺死,並將整個象雄王室滅族,隨即赤松德贊下令摧毀象雄城堡、禁用象雄文字、焚燒苯教典籍、驅逐苯教僧眾,塗改苯教壁畫,並將苯教稱為黑教以示污衊,從此象雄王國和象雄文明煙消雲散,墜入塵封的歷史之中。
隨著近年來象雄考古的深入,除了位於西藏阿里地區噶爾縣門士鄉卡爾東城址附近的遺址外,在那曲尼瑪縣文部鄉不遠的窮宗,也發現了大面積的向雄建築遺址,因靠近文部村被稱為文部向雄遺址,遺址中存在大量卵石砌築的城牆和建築遺存,遺址總佔地面積達到了1平方公里,周邊遺存有大量灌溉用水渠的遺迹,至今扔保存著一座建於懸崖山洞中的寺廟--玉苯寺,相傳為苯教最古老的寺廟。此處遺迹靠近苯教中的神山達果雪山和聖湖當惹雍錯,並和傳說中赤松德贊最終伏擊並殺死象雄王的地點毗鄰,所以也有學者認為傳說中的瓊窿銀城應該是文部象雄遺址。
推薦閱讀:
※雍和宮周邊為什麼那麼多的唯利是圖的商家?真的很煩,應該讓他們趕緊走。。。
※余以為南極必然會替代西藏成為文藝青年新的凈化心靈聖地,你怎麼看?
※阿來:《格薩爾王傳》
※西藏的文明史有多久?能否簡單的介紹一下西藏歷史(政治 宗教 文化)?有哪些不錯的這方面的書籍?
※覺嘎老師談《藏·密》:每一寸肌理都很西藏,但語言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