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媒體人集體反撲的時機到了
前幾日,一家上線僅六個多月的新媒體跟大批員工解除了勞動關係。很安靜地,聚了散了。本著「不造謠,不傳謠」的原則,不做過多渲染。
需要明確的是,它並沒有給如火如荼的新媒體創業潑下冷水。
事實上,在正式解除勞動關係前,這些「前傳統媒體人」已經被媒體同行「預訂」了。有媒體主編抱怨,打了好幾個電話,原來他們在消息確定之前就已經找好了下家。
主動「搶人」的媒體同行,也多為新媒體。
「新媒體」是個很寬泛的概念,也經常被質疑,暫不作探討,這裡只是為了區別於傳統的媒體組織。新媒體作為這場媒體變革大潮中的一股勁流,「玩家」們最看重的其實就兩個方面,一個是融資,關係到估值,一個是人才體系,關係到執行。
融資是為了儲備彈藥,關鍵的是,這場戰爭由誰來打。創業大潮之下,人才加速流動已經成為「常態」,新媒體行業也不例外。
而最不穩定的,就是中層。這個看法,是基於我過去一年來的主觀感受,沒有具體的行業數據來佐證。
身處其中,隔三岔五,你可能就聽同事說某某離職了,有的拿到投資全職創業去了,有的加入創業公司「官升一級」,做了高管。傳統媒體出身的他們,到了新媒體,騰挪空間大了些,也更容易出成績,新媒體就又成了另一個跳板。
而中層的出走最考驗管理者,哪個業務的中層走了,哪個就成了短板。公司管理者不僅要尊重他們的選擇,還要物色能扛得住的新的人選。
這也就是為什麼會出現上面「搶人」的那一幕。搶的就是中層人才。
這些傳統媒體人接受過專業的采編訓練,並有一定的採訪資源,可以說已經具備了管理內容團隊的能力,在內部選拔機制完善之前,他們是新媒體公司搭建人才管理體系的「骨幹」。
既要聽指揮,又能帶隊伍,中層團隊的建設關係到戰略執行層面的完成度。甚至不誇張地說,這一波新媒體「玩家」間的PK,比拼的就是中層的產品力和執行力。
而人才的加速流動,給了新一波「跳出來」的傳統媒體人以反撲的機會。
可以說,這波內容創業大潮的衝擊之下,沒有出路的是傳統媒體,而不是傳統媒體人。
作者i小築,關注影視流媒體,微信公眾號xiaozhu-shuo。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