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識焦慮?可能是你的學習力沒跟上

書籍摘錄

學習力遠比學習本身重要得多

知識正在經歷指數級增長,工作每天都在發生變化,幾乎每個學科領域的進步都在不斷使我們與其對話的能力變得陳舊落後,因此又快又好的學習能力是我們應該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

我們生來樂於追求精通,隨之而來的還有另外一份好運氣——終其一生都能夠不斷地學會並掌握新知識和新技能。

這聽起來似乎毋庸置疑,但在不久之前,許多科學家都還不承認這個事實。他們認為人過了兒童時代早期之後,學習能力就會直線下降。按照這個理論,一旦你成年了,學習新東西就會更加困難。這一理論不僅僅在實驗室里流傳,在社會上,我們也都傾向於相信「你很難教會一隻老狗新的花招」。於是我們就認為,作為成年人,學習新技能會越來越難,對新方法也會越來越不願意接納。

舉個例子,有這樣一個理論,很多人用它來作為成年人在學習第二種語言時遇到困境的解釋之詞:作為成年人,我們的大腦不再像兒童時代那樣具有「可塑性」了。可以看到,這個理念也普遍反映在媒體關於老年人獲取成就的報道上。當超過60歲的人在任何一個知識領域上有所突破或熟練掌握了一門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時,關於此人成就的報道,就傾向於把重點放在如此高齡也可以學習並取得成功就的讚歎上。

認為我們的學習能力會一直單邊下降的觀點基於三個假設,這些假設被神經學家和腦力研究者廣泛認同。甚至直到不久之前,這些科學家們還以為,每個小寶寶在他出生的時候就擁有了所有的腦細胞。

他們進一步相信這些腦細胞馬上就會開始逐漸死亡(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過程會持續進行)。到最後,那些剩下的腦細胞被認為已經失去了「可塑性」,也就是在應對新的經驗時改變結構和功能的能力退化了。

這些假設暗示著人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學習新東西就會變得越來越難,而且我們對此還束手無策。如果這些理論都是真實的話,我們用什麼辦法才有可能實現成為優秀的學習者這一新世紀的迫切要求呢?

我們所有人都該感到慶幸的是,事實證明,這三個假設都是極其錯誤的。(這要感謝今天科學領域持續的知識爆炸所帶來的福祉。)

雖然當我們出生之後,腦細胞就開始逐步死亡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但是在我們一生當中,腦細胞也在不斷新生。這些新生的腦細胞其實和我們一出生時擁有的那些細胞一樣功能強大,當年正是靠著那些細胞「前輩」,我們才學會了走路和說話。

就像分子生物學家和腦科學家約翰·梅迪納(John Medina)在他的《大腦規則》(Brain Rules)一書中所描述的:「研究者已經向我們展示,成年人大腦的某些區域仍然保持著像新生兒大腦一樣的可塑性,所以我們的大腦可以長出新的『鏈接』,並加強已有的『鏈接』,甚至可以創造出新的神經元,讓我們都可以成為終生學習者。

成年人的大腦在某些通常與學習相關的區域持續創造出新的神經元,這些新的神經元顯示出與新生兒大腦一樣的可塑性」。

換句話說,直到我們死亡之前,我們都可以保持學習能力,並且可以學得很好。這就意味著我們不應在80歲的時候,出於神經系統上的原因而不去玩「數獨」遊戲,也不應該在50歲的時候,出於同樣的原因而不去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同樣,我們也沒有理由在60歲時或90歲時,感到難以像在20歲或30歲時那樣熟練地使用社交媒體或者養花種草、經營企業。

現在你應該已經把問題認識清楚了。我們是享受精於其事、成為行家裡手的感覺,並且我們始終有能力圓夢,不管現在是1歲還是100歲。但是當我們已經成為某方面的專家後,很難再退回去像一個笨拙的菜鳥一樣從頭再來,我們當然還是更願意守在自己已經得心應手的領域,維持和改善下去。

但這樣做是行不通的。不管你現在在某方面有多擅長,如果你在工作中墨守本領域五年前的專業技能,甚至五分鐘前的技能,你都有可能落伍。

伴隨著互聯網進入下半場,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可以用持續聯繫、火速變化和選擇豐富來定義。以前需要數月甚至一年才能傳播開來的消息,今天瞬間就能傳遍世界,各種新知識和新的可能性推動著我們不斷前進。

這個時代,限制我們的是認知,而學習力遠比學習本身重要得多。

在《學習力:知識焦慮時代,如何升級認知》 [BE BAD FIRST: GET GOOD AT THINGS FAST TO STAY READY FOR THE FUTURE] 中,著名暢銷書作者、領導力專家艾麗卡·安德森將教會我們:如何才能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專家,如何才能成為通過學習獲取高回報的高手。安德森提供了一個簡單易行的提升「學習力」的方案——ANEW模型,並結合典型案例和有趣的練習,帶領我們消除知識焦慮、升級認知、切換思維、擁抱未來。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意願、有能力一次次從頭再來,甘於或者至少是安於再次成為新手。

內心渴望:激發你想要的

1.口是心非:口頭說想做,內心沒實意

我們對自己的理想(內心渴望)所做的第一個錯誤設定是:在內心實際上不願意去做某件事情的情況下,相信我們想去做這件事。

我有一位叫吉米的同事,也是我的朋友,在過去的幾年期間他一直在提醒自己(和其他人),自己真的很想學習彈鋼琴。

可是他一直未付諸行動。我想知道這是什麼原因,於是問他為什麼沒去學習,雖然他一直強調自己真的想去學,但他非常誠懇地告訴我:「我不知道。」然後又繼續說道:「書和樂譜我都已經準備好了,我也有可以練習的鋼琴鍵盤……但我也不明白我為什麼還沒有開始行動。」

我告訴他,如果他學習鋼琴這件事情沒有遇到什麼障礙,而他確實又沒去做,那就說明他根本不是真想做這件事情。我們經常會把「可能對某件事情感興趣」和確實想「努力去完成它」這兩個概念搞混淆。

反躬自省,想想你有沒有做過類似的事情,告訴自己或者其他人你想去做某件事情,但實際上沒有為之付出任何努力。

如果你對自己足夠誠實,我相信你應該會認識到,你有時是會產生一些模糊的想法,認為弄懂或者去做某件事情很酷、很好玩或者很有用,但這並不是說你形成了清晰的決心,一定要在某個領域達到精通。這就是興趣和理想(內心渴望)之間的區別。

準確地了解自己內心是否懷有學習某件事情的熱情理想,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你只是一直告訴自己想學習什麼事情,而其實沒有採取任何實際行動,那麼你採取的一些動作會把你的「想要」包裝成很貨真價實的樣子。

2.口非心是:說不想去做,其實想去做

我們把自己理想的真實面目搞得似是而非的第二種情況是,有時候我們明明已經要做一些事情,但是偏偏內心相信並口頭宣稱我們其實不想做這件事情。

現在,我幾乎能聽到你心中正在嘀咕,比如你是不是會這樣想:「先等等,你怎麼能說我們只是做那些我們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情?我每周都要清理樓下的衛生間,但我發自內心地絕對不想做這件事情。」我認為,其實你這是兩害取其輕的選擇,如果不把衛生間收拾好,那麼你就將忍受一個越來越看不下去的衛生間,或者一個越來越對你怒目而視的配偶或者室友,否則你才不會去做。

我們在強迫自己做一些不十分願意做的事情,往往只是因為我們認為它是最好的一個選項(通常我們並沒有清楚地意識到),我們相信這麼做會獲得某些重要的好處(或者說避開某些不好的事情)。

想想任何一件你雖然曾經滿心不喜,但還是違心去做了的事情。我敢打賭這全都是你利害相權的結果。

3.總而言之:我們只做最想做的事情

總結一下就是,仔細權衡所有情況後,我們在特定的情勢下,在所有可行的選項中,我們只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很遺憾,幾乎每當我們能夠通過學習新東西獲益時,貌似總是伴隨著另外一個看起來不是那麼繁難的選擇。這個選項就是:抱著原來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放,不願越雷池半步。

現在是21世紀,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幾乎每天都在變化,這種「維持原狀」的想法阻礙著我們去學習和應對層出不窮的新事物。

如何讓自己想做某件事

無論如何都請記住,你可以讓自己變得想做某件事,甚至想學習你現在不想學習的事情。你的確可以點燃自己的理想之火。以下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

1.激發學習渴望

展望學習之後的各種好處

想像當你能享受這些好處時,身邊可能會出現一個多麼美好的世界

這兩種成果是人類內在動機的核心。當我們做任何需要付出努力的事情時,不管是走到街角商店去買牛奶,還是去讀個工商管理碩士(MBA)學位,我們之所以要做這些事情,都是因為能清楚地看到這種行動所能給我們帶來的好處,而且我們完全可以期待未來收穫時的喜人景象。

當我們不想做事情的時候,總是可以找出各種借口和困難。請把目光投向學習新事物所能帶來的各種潛在好處,以及可能由此實現的更光明的未來,這是點燃心中理想的一種簡單而有力的方法。

2.理想的模樣

為了讓你真實感受到,在現代的工作世界中,激發出「理想肌肉」的力量有多麼重要。讓我首先向你介紹一下我們的一個客戶:迪塔維歐·塞繆爾(Detavio Samuels)。

我第一次碰到塞繆爾時,他剛剛接受了一項重要的新工作,這項工作極富開創性。一號廣播(Radio One)是美國本土領先的城市媒體公司,塞繆爾擔任全套解決方案(One Solution)部門的主管。這是一個全新的部門,主要任務是整合一號廣播公司的所有資產。塞繆爾以前在環球色調(Global Hue)公司擔任底特律辦公室主任,這是一家多元文化的廣告中介機構。

我覺得換了新公司的塞繆爾正面臨很大的學習挑戰,他的學習曲線正處在陡峭的上升階段。雖然他對廣告業十分熟悉,但是一號廣播公司的業務範圍,特別是電台,對他來講幾乎是全新的領域。當被授予這個新職務後,他一下就注意到這與自己以前的工作在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這意味著更高的風險和更多的困難,其實他本來完全不必這樣自討苦吃。因此,當我和他第一次談話時,我就問他為什麼想到要換工作。

「我知道這對我來講意味著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但同時也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增長見識,」他說到,「以前我只能從中介這個角度來觀察媒體業務,就把它們看成是我們的客戶去做廣告的場所。現在我可以從內部來了解這些事情,這很讓我激動。我很高興獲得這樣一個機會,這有可能讓我做出一些新的成績,因為我們可以開拓一些公司以前未曾嘗試過的,甚至從來沒有哪家媒體公司嘗試過的新業務。」

聽完他的一席話,我暗想,這傢伙可真是個激發自己理想熱情的高手。通過簡短的幾句話,塞繆爾告訴我們,他最看重的是新的崗位所要求的新的學習歷程能帶給他的收益。他將有機會繼續深化自己原有的學習成果,開創新事物,而且會在這份事業中擔起越來越大的責任。將來,他和許多人都會從這項自己曾經為之努力的事業中獲益。

3.想像未來的獲益

為了幫助大家更加熟練地掌握喚起理想激情的方法,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塞繆爾是如何做到的。在面對是選擇學習新事物還是繼續待在自己舒適區的時候,塞繆爾首先關注的是學習可以給自己帶來哪些好處。他注意到在這裡可以繼續深化自己原有的商業知識,有機會開創全新的業務,還有公司給予的自由發揮空間和大力支持。這些都非常吸引他。

他非常清楚地知道是什麼在激勵著自己,不僅僅是在當下的情境中,而是在一生中。我注意到,優秀的學習者都是如此。他們往往都能清醒地確認自己究竟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這讓他們在必要時,能自如地點燃自己的理想激情。他們能在那種「現在還是不想干」的狀態中,發現潛在的益處,他們知道這能激勵他們舉步向前。

如果你之前沒有想太多關於如何才能激發理想激情的事情,現在有一個簡單的方法能幫你發現到底什麼能夠激勵你。

看看有沒有什麼事情是你確實想去學習的,判斷的標準是你到底有沒有對此付出實際的努力。然後,再想想你正在從中收穫什麼,或者將要收穫什麼。

你可能還想再看看另外一些正在學習或者已經學習的其他稍許不同的事情,這樣你就會對什麼能對你形成激勵的問題總結出一個比較普遍的規律性認識。

這樣,當你清晰認識到能獲得益處是你投身新事物的最重要的推力時,你就可以去檢視那些你現在還不想做的事情,也就是那些你現在還打不起精神做的事情,看它能不能為你帶來這樣的益處。

4.把想像可能出現的美好世界

當我第一次與塞繆爾聊天時,他的注意力就集中於他想像中能夠盡情享受學習所帶來的益處的未來世界。不管是那天還是後來,他都滿懷興奮地憧憬著未來,到那時他將會成為一號廣播的資深業務專家。這些學習得來的精深知識,能讓他與同事們齊心協力共同提升公司的業績、擴大公司的業務疆域。

這是激發理想激情這一技巧的第二部分內容——學會去想像一個可能實現的未來,到那時你已經學到了那些你當初認識到自己需要學習的知識。這種人類能力的核心在於所有人都能夠為自己描繪一個目前還不存在的未來圖景。

遺憾的是,當我們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時,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考慮的困難上,很容易喪失這種想像未來的能力。想像出具有現實可能性的、積極的未來場景的訣竅就在於能夠自如運用你的想像力,而不是放棄它。這种放棄行為,一般發生在當我們不想學習一些事情時,尤其是當我們面對那些我們內心知道自己需要去學習但又心懷抗拒的事情時。我們更多是對在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阻礙放心不下,而不是去樂觀地想像當我們的學習目標斬獲頗豐時的幸福和滿足,這導致理想的激情一落千丈。

為了幫助你充分想像出由新的學習而大受其益的未來景象,把關注點主要集中在學習方面,向你進行傳授:

建立實現成功的時間表

想像自己正處在這樣的未來時光中

描述未來可能獲得的成功看起來和感覺起來是怎樣的

www.yunying166.com 運營的小事

推薦閱讀:

聯想DCG的2018,從混合雲起步
ATM24小時轉賬新規你知道多少?
零售業巨震! 阿里聯姻大潤發, 或許只是個開始!
如何成為互聯網上最稀缺的運營?
聚思教育獲青山資本近千萬天使輪投資,發力兒童腦智教育市場

TAG:焦慮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