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4 月 27 日資管新規對理財投資會造成什麼影響?

影響一:想買收益又高、流動性也好、還幾乎沒有風險的理財產品?不存在了

毫無疑問,過去這些年的中國投資者是幸福的。銀行理財產品作為典型的「既高收益、又低風險、還有流動性」的金融產品,和寶寶類貨幣基金一起,堪稱中國民眾理財意識啟蒙的兩大法寶。

然而銀行理財產品本身就是一個「扭曲」的金融產物,既違背了風險和收益相匹配的基本金融理論,又讓金融機構不得不背負起期限錯配和資金池這些巨大的「隱形炸彈」。

因此此次監管層決定「長痛不如短痛」,其實是給了這輛龐大到綁架了所有人的影子銀行快車一腳剎車。表面上看,投資者會因為再也沒有這麼「好」的投資產品而受到損失,但其實我們作為被綁在這輛快車上的一份子,應該為此大大的鬆一口氣。

那麼以後有什麼可以作為理財產品的替代品呢?其實如果把「收益、風險和流動性」的不可能三角拆開,除了回歸定期存款之外,現在的市場上並不缺少可投資的品種。

想要高些的收益卻不想要太大風險?儲蓄國債歡迎你。雖然期限長達三到五年,但有國家信用作擔保,4%以上的利率不會比現在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差太多。

2018年儲蓄國債發行計劃,圖片來源:財政部

想要很好的流動性?貨幣基金或者T+0的理財了解一下。雖然每天的收益會有所波動,但想買就買想贖就贖,收益比起活期存款還是高很多的不是嗎?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貨幣基金普遍採用「攤余成本法」計算凈值,不但基本可以保本,而且收益率較高,所以規模增長非常快。但當出現巨額贖回時,這種計算方法下的貨幣基金也會險象環生。因此,資管新規要求新成立的開放式貨幣基金採用市值法計價,這樣一來,貨幣基金既穩又高的收益率可能也會成為歷史了。

那麼如果投資者可以承擔一定的風險,但對收益和流動性都有想法呢?凈值型理財產品其實是不錯的選擇。根據資管新規,以後的銀行理財產品不會再留存超出預期收益率的投資收益,而要將管理費之外的投資收益全部給予投資者。所以雖然沒有了可以預期的收益率,但其實沒準理財產品的收益會更高呢。

最後的最後,如果能接受20萬或者更高的投資門檻的話,大額存單也是理財產品可靠的替代資產。不但利率比同期限的定期存款要高,還有更靈活的轉讓選項,而在安全性上則可以和定期存款看齊。

招商銀行大額存單、定期存款和電子式國債的利率對比,圖片來源:招商銀行

影響二:中小銀行的理財收益更高,風險卻一樣?以後不會了。

過去出現這一情況的核心原因,是不管哪家的銀行理財,背後對接的都是差不多的非標或者通道資產,而小銀行更願意「讓利」一部分給投資者。同時,不管是大銀行還是小銀行統統都有剛兌預期,所以投資者當然「買小放大」。

而在新規之下,銀行再發理財,要麼轉型凈值型產品,要麼化身結構性存款。

對於凈值型產品,沒有以投研為核心的資產管理能力,將很難獲得高收益,這其中顯然大機構更具有優勢。招行在2017年末的凈值型產品占理財產品餘額的比重已經達到四分之三,工行也表示在資金來源端已經在打造凈值型的產品體系,小銀行又從何招攬到強力的投研人才?

而對於結構性存款來說,其實就是定期存款加上一個金融衍生品,比如原油價格掛鉤、股票指數漲跌幅掛鉤等等。這裡的核心在於運用金融衍生品的能力。然而大部分中小銀行可能根本不具備金融衍生品業務資質,就算有資質也未必有產品開發能力,所以依然會是大機構佔據優勢。

影響三:高凈值客戶想買更複雜的金融產品?要不要再掂量一下自己高凈值的成色?

以前如果想買私募基金或者信託產品,只要滿足100萬到300萬人民幣不等的資金門檻就行,所謂的合格投資者審查基本上是一個形式。

而資管新規實施後,無論是銀行、券商還是信託、私募基金,發行的資管產品將被嚴格分為公募和私募兩類。公募產品誰都能買,而私募產品僅供合格投資者。這裡說的合格投資者不但必須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歷,而且要麼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要麼家庭金融凈資產不低於300萬元,要麼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

看似三選一頗為人性化,但要求顯然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幾乎可以和香港地區的專業投資者(Professional Investor)相看齊——後者要求的是擁有800萬港幣或等額外幣的投資組合。

換句話說,目前的很多高凈值客戶以後只夠格購買公募產品了。想買定製化、投資非標或者非上市股權的私募產品?還是先努力賺錢存錢,滿足合格投資者的要求吧。

影響四:再見分級A,再見折溢價套利。

事實上,公募基金公司的分級基金業務在2015年的股災後就已經基本停滯。而在這次資管新規中,公募產品和開放式私募產品被明令禁止不得進行份額分級,曾經一度火爆的分級基金被判了死刑。

對於存量產品,之前徵求意見稿中「金融機構不得再發行或者續期違反本意見規定的資產管理產品」的表述在正式文件中將「續期」改為「存續」,這也就明確了現有的分級基金品種也一樣要在過渡期後壽正終寢。

看來,監管層對2015年分級基金引發的「鬧劇」,比如下折造成投資者巨虧的歷史記憶猶新,這類規則比較複雜的金融產品也確實不適合普通的投資者。

不過這樣一來,市場上現有的分級A中的折價品種,或許存在一些折價收斂帶來的投資機會。

影響五:投資只看收益率和發行機構,不關心產品具體投向和說明書條款的時代結束了。

沒有了剛兌,沒有了承諾收益率,投資者有必要更仔細的閱讀資管產品說明書了。

對於私募產品,每季度都要關注產品的凈值和其他重要信息;對於固定收益類產品,要充分了解產品投資每筆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的融資客戶、項目名稱、剩餘融資期限、到期收益分配、交易結構、風險狀況等;對於權益類產品,要充分清楚產品投資股票面臨的風險;對於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則要熟悉產品的掛鉤資產、持倉風險、控制措施以及衍生品公允價值變化;而對於混合類產品,要關注產品的投資資產組合情況。

沒錯,投資將變得更加「費勁」,但這本就是投資者應該做的功課。大家買個家電還要貨比三家了解性能指標呢,為何投資幾十萬乃至上百萬的金融產品卻能閉著眼睛就簽下名字呢?

不過在以前,就算我們仔細查看資管機構披露的這些信息,也只能看到這個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是基金或券商的資管計劃,而這些資管計劃又投資了信託公司的信託計劃,這些信託計劃又買了什麼資產......一層套一層,連監管層往往都被繞暈在其中,更何況普通大眾呢?

如今,資管新規明確禁止了多層嵌套和通道,面向零售客戶的金融產品複雜程度將明顯降低,這讓投資者能夠更容易的識別金融產品的底層資產和風險來源,可謂是一大幸事。

影響六:最最關鍵的,資管新規下有什麼金融產品變得更加值得關注了嗎?

公募FOF:在資管新規下,公募FOF基金在多層嵌套問題上獲得豁免,也就是說,公募FOF被認為是和公募基金一樣的一級資產,可以嵌套其他的公募基金作為底層資產(延伸閱讀:不止是一籃子基金那麼簡單——FOF基金的三方面優勢)。

隨著公募基金品種的豐富和完善,公募FOF能夠提供大類資產配置和多策略配置的收益,在面對普通客戶的資管產品中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當然,公募FOF才剛剛誕生,還需要經過產品業績的檢驗和用戶需求的篩選,方能成長為主流的投資品種。

智能投顧:這兩年,在各家金融機構的大力宣傳下,智能投顧在中國如雨後春筍般快速發展(延伸閱讀:金融領域AI初攪局 智能投顧諸侯始爭霸 - 智能投顧編年史)。然而,現階段的智能投顧並不是完全的人工智慧投資顧問,優勢還主要體現在降低投顧服務的門檻上。

本次資管新規首次單獨提及「運用人工智慧技術開展投資顧問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並將其納入監管,一方面說明監管層充分肯定了智能投顧這種模式存在的價值,另一方面納入監管後的智能投顧行業也會迎來行業整合和大浪淘沙的發展契機。

總結

打破剛兌、凈值化管理、收緊通道業務、整頓資管亂象,資管新規在引發金融從業人員劇震的同時,事實上也會對圈子外的普通大眾產生深遠的影響。

短期看,大家將不能再按手買入能獲得確定性高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而且在購買其他資管產品時也被加上了諸多的束縛,但從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發展史來看,這也將大大減輕系統性風險發生時,對普通人辛苦積攢的財富的影響。

與此同時,人們的理財觀念也將因此走向成熟。長期投資、分散投資、價值投資以及資產配置等優秀的理念將真正深入人心,從而引領過去這些年「劣幣驅逐良幣」的中國金融市場走向正軌。

而資管市場也將迎來煥然一新的風氣。「投資」和「研究」將重新成為資管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原本深陷找通道、設計嵌套產品等體力勞動的從業人員將可以發揮高學歷和高素質人才應有的智力優勢,而這對於即將迎來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金融行業來說,將是一次極為必要的洗禮。

作者:翁放,林弘煒和張乃天對此文亦有貢獻

封面圖片:Pixabay.co


推薦閱讀:

什麼是次貸?次貸危機又是怎麼導致的?
百年「金融戰爭」簡史,南海的水實在太深了!
金融業的結局會是怎樣的?還是會永遠存在下去?
VNX Allshare指數-越南將於10月24日推出證券市場整體指數

TAG:理財 | 金融 | 資產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