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重要嗎?

這兩天我在刷微博的時候看到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小視頻,視頻中的情景讓人細思極恐。事件是發生在一輛正在行駛的公交車上,視頻中:

一個7歲的小男孩朝著坐在對面的一名已成年的小哥哥踢了一腳,可能是出於調皮也可能是想模仿動畫片裡面的那些「大英雄」懲治壞人吧。

本以為這沒有什麼,但是小哥哥的舉動卻令我心驚膽戰。

小哥哥二話不說就直接站起來揪住小男孩,把小男孩狠狠的摔在地上,然後還用力的朝著小男孩踩了幾腳,踩的是小男孩的頭部。

小男孩被這麼一踩,旁邊的人看不下去就扶了小男孩一把,但小男孩一副奄奄一息的樣子又倒了下去。

後面小男孩好像是拿去搶救,動腳踩人的小哥哥也被拘留,具體情況還不是很清楚。

看到這裡我的心不由得一驚,細思極恐,內心一陣寒冷。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想法,那名已成年的小哥哥面對一個小孩子都不應該反應這麼激烈,小男孩雖然調皮有錯在先,但是一個成年人面對這種情況這麼的不沉著不淡定,這就是不應該的。

縱使小男孩不懂事亂踢人,作為一名成年人也不應該一臉冷漠的就直接動手打人動腳踢人,如果小男孩因此而殘疾終生,那誰來照顧他?如果小孩子承受不了這麼重的擊打當場斃命,那誰來負責任?

作為一名成年人你完全可以語重心長的跟小孩子說你這麼做是不對的,你應該怎麼做怎麼做,下不為例等等。

小男孩沒有理性沒有判斷,難道一個成年人也沒有理性沒有判斷嗎?

由此,我不得不想到一個近段時間比較火熱的片語——原生家庭。

那麼原生家庭是什麼呢?

原生家庭是指父母的家庭,兒子或女兒並沒有組成新的家庭,這樣的家庭泛指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也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這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學效對象,家人互動的關係等,都影響子女日後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現。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孩子也可能會影響到下一代,如此的惡性循環下去。

精神分析的鼻祖,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強調童年經驗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性,認為個人生活的不幸可以在其過去的經驗,尤其是童年時期的經驗中尋找 根源,即大多數心理疾病患者,其病因,往往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時的環境和教育因素。

有句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原生家庭中的父母性格急躁脾氣壞,處事時比較強勢自我剛愎自用,那麼其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一定會經常與自己的父母產生衝突。孩子也會繼承父母的性格脾氣遺傳給下一代,孩子可能會是我們經常說的雙面人格。

如果原生家庭中的父母是仁慈的、善良的、尊重的、通情達理的,那麼他們的孩子和自己之間就會形成一種良性的關係,孩子長大後也比較懂事,像自己的父母一樣通情達理,識人間煙火。

我的一位任課教師就是這樣的。她家的人尤其是她的父親對她都是仁慈的,比較通情達理,所以我的老師給人的感覺就是比較接地氣,經常能與我們打成一片,玩得不亦樂乎。

我們老師說她大學畢業後,她的父親還背她,像小孩子一樣。可想而知他們的家庭關係之好,好到令人羨慕嫉妒恨。

視頻中的兩位當事人的行為,我們也可以追溯到他們的原生家庭。當然,這僅僅是我個人的看法,不代表所有人的看法。

那位已經成年的小哥哥之所以會這麼暴躁,一言不發就直接對小男孩暴打,可能是因為自己在小時候也是經常被自己的父母家暴,自己的父母脾氣可能也比較急躁,父母的性格以及壞脾氣都遺傳給了自己,如此惡性循環。

小男孩無緣無故的踢對面的成年小哥哥可能也是跟自己的父母有關,可能是父母平時在教育他的時候不夠嚴格,沒有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不對孩子加以管束教導等等。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沒有男女之分的,我由此想到了娛樂圈的佟麗婭。陳思誠在佟麗婭生完孩子後出軌,佟麗婭為了孩子痛定思痛選擇原諒陳思誠。

佟麗婭的父親是個極其直男癌的人,他曾在做客快本時說今天就把我的女兒交給老陳家了,希望到了陳家以後多干一點活,給老陳做做飯,到了以後伺候伺候他,抽空來看看我們。

一直以來和父親的相處模式都是「因為你是女孩子,所以你要好好持家相夫教子,丈夫出軌是你沒有看好」。

你看,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分性別的,因為原生家庭的教育這樣,所以佟麗婭在愛情里才會顯得這麼的自卑。

在原生家庭中,好的親子關係會給孩子帶來好的性格和人格引導,而健全的人格是後期教育的基礎,甚至決定孩子的命運。

如果人人遇事處事都像視頻中的小哥哥一樣冷漠,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來就干就是動手動腳,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正確的嗎,自己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了嗎,自己是否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原生家庭氛圍?

weixin.qq.com/r/wTvg_Mz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作者:落花

圖片:網路


推薦閱讀:

為家庭教育吶喊
家長別把自己當"爸媽",和孩子搞好關係應該這樣做
「思塾講壇」父母對於孩子:是保護還是控制
母親覺得談了男朋友就該花男友的錢,我的工資應該省下來匯給家裡,我很為難怎麼辦?

TAG:家庭 | 家庭教育 | 原生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