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沒獲得學位真是反應了學術界的良心——關於《教養的迷思》

雖然沒有看完,但不管怎麼想,也還是要寫點東西批判一番。

本書的觀點在第一版前言裡面已經說清楚了:「父母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長久影響嗎?本文在考察了相關證據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

即父母的教養(教導與培養)對孩子沒有作用,起作用的是基因和同齡人。

作者還非常嘚瑟的覺得自己發現了學術界的一個大漏洞,把那些和自己觀點不符合的論文,都說成不嚴謹不客觀只是強行找關聯。

那看看作者自己舉的例子呢?

…………第一部分:你沒影響孩子的口音!教養毫無用處…………

例子:

1 待在英國的俄國父母,養出來的孩子英語口音十分純正。

2 被保姆和家庭教師帶出來的上層社會的孩子,口音還是像他們上層社會的父母,不像他們的保姆和家庭教師。(而且這個例子似乎來自偵探小說)

結論:孩子們的口音不像教養他們的人,教養沒用。

這真是滑稽得很。

首先,幹嘛提口音。

兩個例子看起來似乎不同,但結論都是一樣的「孩子的口音」不取決於教養。

但就能證明教養沒有用處了嗎。你的論點是關於教養對人格是否有用的,口音跟人格個性有關係嗎?

為什麼要扯口音?

語言本來就是用來交流的,在英語大環境下,也許孩子的口音更容易被環境改變也不奇怪。這怎麼也不能證明教養對其他方面無用,特別是對人格無作用。

本書後面還不斷舉跟人格性格無關的例子,真是令人厭煩。

然後,這兩個例子真的能證明「口音與教養無關」這個觀點嗎?

俄國來的父母在家是否跟孩子講英語?孩子有沒有可能是向父母學了俄語然後向同伴學了英語的雙語使用者?

又或者父母希望孩子口音純正而請了英語家教,或者從小給他們放英語的早教材料?

這根本不得而知。

另外,作者單單就「孩子頭八年中大部分時間與保姆,家庭教師,或一兩個兄弟姐妹一起度過,他很少跟母親一起,跟父親相處的時間更少。」就推斷出父親對他的成長沒有任何影響。並認為孩子的口音和行為像父親,不因為教養而是因為基因。(雖然作者沒明說結論,但孩子像父親,總不可能是因為同齡人吧?)

這也是有趣到了極點。

所以你認為口音到底是不是基因決定的?或者俄國人的口音不是基因決定的。但是英國人的口音決定於基因?

再來,你說那位父親「對孩子的成長沒有任何影響?」

孩子請什麼保姆,什麼家庭教師,難道不是他父母選的?難道是隨機抽取的嗎。

他的家庭教師教什麼,保姆怎麼照顧孩子,跟他父母沒關係?

孩子不會把父母當榜樣?不知道自己是誰的孩子?不會根據自己父母的身份調整對自己的期待?

選擇老師,選擇課程,做孩子的榜樣,為孩子的未來提供眼界和可能性,這些不算教養?不算教導和養育?

且不管這個似乎來自偵探小說的例子是否真實準確,我覺得最有可能的推論,也最能證明教養的作用:這孩子的父親應該也是以相同的方式被教養長大的。所以他們十分相像。

而作者得出的結論是:父親對孩子的成長毫無影響,呵呵。真是厲害了。

………………第二部分:雙生子有些方面相同,有些方面不同,所以教養沒用!……

例子:

1 被不同家庭收養的同卵雙胞胎都叫吉姆,都有咬指甲的習慣,都喜歡做木工活,都開雪佛蘭牌的汽車,都抽同一個牌子的香煙,喝同一個牌子的啤酒,都給兒子起詹姆斯·艾倫的名字。

2 從小分開的同卵雙胞胎都成為消防志願者,照片上兩個人長得一模一樣,都戴著消防員頭盔。

結論:雙胞胎的相同點都來自於基因,跟家庭的養育無關。

這宛如智障一般的推論啊。

首先,繼續問你為什麼要提開什麼車,喝什麼啤酒,這和孩子的人格有關係嗎?

然後,這根本是倖存者效應吧。一兩個巧合就能得出這樣的結論?

作者不停的在說分開的同卵雙胞胎這裡相同,或者那裡相同。要麼都開一樣的車,要麼都當消防志願者,要麼都愛笑。

那又怎麼樣?

你隨便找兩個人出來,管他們基因如何,非要找相同之處也能找得出來。這些例子能證明些什麼嗎。

什麼都不能。

除非你調查出大部分從小分開的同卵雙胞胎,都給孩子起一樣的名字,才能得出結論說「給孩子起名字」這個相同是來自於基因吧?

反正我是不信這也是基因引起的。只能認為作者發神經。

然後,收養兩個孩子的家庭是不是有什麼共同點?他們是否在一個地區,是否有同樣的經濟情況和家庭情況讓他們得以收養小孩。這兩個孩子是否因為處在相同的時代,雪佛蘭牌的車比較流行所以他們都開這款車?

不得而知。反正作者又一次臉大的推出了如此有趣的結論。

然後:

一起長大的同卵雙胞胎性格不同

不一起長大的同卵雙胞胎性格不同。

結論:反正他們性格都不同,所以一不一起長大毫無關係。父母的教養沒有用處。

又是一個極端智障的推論。

人的性格是那麼複雜,作者僅僅一句「性格不同」就能把教養的作用全都抹殺,也是十分有趣。

請問什麼是性格相同什麼是性格不同?

都開朗就是性格相同了嗎?一個內心空虛卻不停社交討好別人的人,和一個充滿幸福感,善於交友的孩子性格相同嗎?

什麼叫性格相同這一點,作者沒有給予任何描述。就簡簡單單的一個結論砸過來。無法令人信服。

而且同樣教養下的孩子,可能的確會產生不同的性格。

比如暴力下長大的孩子,可能同樣有暴力傾向,可能變得懦弱無力,也可能精神失常。這些「不同」可能來自基因,可能來自同伴。

但絕不可能說這些所謂的「同樣環境下成長後性格的不同」,能證明「暴力毫無影響」。

這隻能證明人的性格是很難完全相同的而已。

看到這裡我已經相信作者的腦子有點抽風了。

…………第三部分:你是怎樣的父母就怎麼對你,於是父母無作用!…………

例子:

1 面對醜陋的嬰兒,人們就會更沒耐心一點。面對漂亮的嬰兒,人們就會更容易寵愛它。

2 對膽小的孩子父母會更不耐煩,就算是不同的母親也可能有相同的反應。

推論:是什麼樣的母親根本沒關係。父母的反應取決於孩子的個性。

補充:膽小和容貌都是由基因引起的,於是最後的結果也是由基因引起的。

最終推論:所有都是基因的錯,什麼樣的父母根本沒關係,教養無作用。

首先 是不是所有地方對膽小的孩子反應都一樣?鼓勵勇敢的文化里和鼓勵謹慎的文化里,母親對膽小的孩子反應一樣嗎?

就算都是不耐煩,知識分子母親和勞動人民母親反應一樣嗎?

如果作者沒有進行跨文化研究,在父母都以同樣方式教養孩子的前提下,得出孩子的差異不來自教養而是來自於基因。所以教養無用。

那我對你這個神奇的邏輯也是沒什麼話好說了。

然後,「令人愉快的孩子會得到更多的擁抱,不討人喜歡的孩子會經常挨打。」

就算這個假設成立,也只是證明「父母的教養受孩子基因的影響」而已。

如果想證明父母的教養沒有影響,那需要論證擁抱和挨打對孩子沒有影響。而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

作者把後續的結果都歸結到「基因的間接作用」裡面,在我看來簡直是失了智。甚至這個論證還側面證明了父母的教養是有作用的。而且這些教養方式很可能來自於自身的文化。

對膽小不耐煩,和對相貌的偏好。都是父母的文化帶來的影響。不完全來自孩子的基因。

不然你找個外星人父母,看到令人愉快的孩子就拚命打他。看看有沒有影響?

什麼樣的父母都一樣?

呵呵。

話說起來,我外公外婆的五個孩子,包括我媽全都是大學生。而他們的成長環境是在六七十年代交白卷不學習的風尚之中。同伴幾乎沒一個考上大學。恢復高考那年,整個市只有三個人考上大學,其中一個就是我大姨。

所以按照作者的推論,我大舅小舅大姨小姨和媽能考上大學,不是因為外公關起門來苦口婆心寫教導他們知識很重要,要好好學習。而是家裡有學習的基因而且每個孩子都遺傳到了?

嗯,很好。我也謝謝你全家。

最後,如果要否決父母的教養對孩子的作用,作者也應該一併否認教師對孩子的作用。(雖然我沒看完,不知道有沒有論證,但是我覺得這不太可能)

因為教師也不在作者所謂的「基因與同齡人」這兩個影響要素裡面。

而且如果孩子的社會化全都來自於同齡人,孩子們只想成為「成功的孩子」,而非「成功的成年人」。那麼教師也當然沒什麼卵用了。

所以作者是不是認為我們這個世界根本不需要教師,把那些上層社會的孩子扔在一起,他們就能自動發展出上層社會的口音和行為了?

就算孩子的行為除了基因,「全都」來自於同齡人的影響。那麼第一個這麼做的小孩子,難道是自己發明的口音和行為嗎?

還不是向父母或者老師學的。

看到這裡我已經覺得作者的邏輯和素養都很有問題,不是蠢就是壞。

不管如何,我們都不可能否認教師的作用,也不太可能教師的教育有用,而父母就沒有作用了。每天去學校聽一兩堂課的影響,比不上回家放假時的朝夕相處?這太荒謬了。

我們多少人記得父母或教師給我們的教誨,把父母和教師當成榜樣。讓父母和教師影響我們的偏好。讓父母的眼界決定著我們的眼界。

我討厭這個老師,所以我討厭這個學科。

我媽不讓我嫁給外地人

這是家傳的手藝/廚藝/規矩

小時候父親告訴我……

是,我們記得很多這些東西。所以作者宣傳著自己的學術研究是反直覺的。順便批判其他學術研究不嚴謹不客觀,只是花椰菜而已。

但是你的這些研究,看起來連直覺和花椰菜都不如。

如此粗淺的研究,大概就只能獲得這麼愚蠢的結果了。

其實就算作者想說的是「同齡人的影響比父母的影響要大。」也許都不會招致這樣的反感。

但一句:「父母對孩子的人格發展有長久影響嗎?本文在考察了相關證據後得出的結論是:沒有。」就足夠讓人把這本書扔進「作者自以為是到極點,而且是個偏激的瘋子」的書單裡面去了。

而且看開頭和序言,作者對自己的「研究成果」還挺驕傲的咧。

最後感謝作者的研究和垃圾論述。讓我開始認真思考同齡人對成長的作用,並在感嘆論文真好寫稿費真好騙人們真好唬弄之餘寫下這篇東西。


推薦閱讀:

在噴氣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做研究是怎樣一種體驗?
Natue:當科學家流動起來 他們的效率更高
大新聞~通信領域期刊的影響因子翻了個倍!
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等專業分別研究機器人的哪些方面?
科研人員的bash腳本入門(1)

TAG:科研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