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畫易學者王中夷字開明辛勤探索--- 中國畫與易經的契合

《易經》的自然本源觀對中國古代繪畫的影響

《易經》是認識自然、模寫自然、運用自然、揭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的一本書,其源起於古之聖賢觀察、探索自然界的萬事萬物產生的感悟,其象數辭理是古代先民長期探究、認識自然界所得出的結論,並把這些結論運用到人類社會,用以指導人們趨吉避凶、順天應人。《易經》是自然的聖經,《易經》的自然本源觀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也影響著中國古代繪畫藝術。從蒙昧的原始時代起到文明高度發達的時代,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湧現出燦若繁星的繪畫作品,其中很多傑作都深受易經自然觀的影響,其創作理念、繪畫內容、審美標準等等都有易經的影子。

一、自然是《易經》的本源,其自然本源觀是繪畫自然觀的一個重要來源

《易經》是怎麼產生的?弄清易經的起源,最重要的是八卦的起源,也就是乾坎艮震巽離坤兌這八個單卦是怎樣產生的,因為這八個卦是六十四卦的基礎和前提,也是整個易經的基礎和前提。那麼,八卦是怎麼產生的?《易經·繫辭》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就是說,八卦本於自然,本於自然界的天地萬物,是聖人三觀兩取,效法天地萬物的形象和道理而創製的。《易經·繫辭》還認為:「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這是說,乾卦坤卦的關係,爻位的貴賤,依據的是天高地下的自然秩序。爻象的剛柔之分,本於天動地靜之常規。卦爻辭的吉凶,本於自然界萬物的類別之異。爻象的變動,也源於天地萬物的變化。一句話,八卦之象之理源於自然,效法自然,是對自然天地的模寫。從八卦類象的觀點看,這八個卦分別代表天地雷風水火山澤,這是自然界最通常的現象。源於自然、表達自然就是八卦及《易經》的自然本源觀。

中國古代繪畫是怎麼起源的?八卦《易經》的自然本源觀對繪畫的起源有何影響?八卦易經在繪畫產生的過程中起到了什麼作用?關於中國古代繪畫的起源,大概有兩類觀點,一類是西學東漸後產生的觀點,主要有勞動說,巫術說、情感說,表現說,理念說,本能說等,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勞動說。這一類學說不是中國土生土長的,都是泊來品,是近現代以來以從西方傳入的思想觀點方法為基礎產生的種種觀點,尤其是受唯物史觀的影響最大,這一類學說都是思辨性的空泛的,不能具體回答具體的畫作是怎麼產生的。另一類觀點是中國古已有之的觀點,主要有書畫同源說,史皇作畫說,嫘祖作畫說等。這些說法都是傳說,無證據可考,比較來說,書畫同源說似乎更有道理,接受的人更多。書畫同源說和八卦的起源是糾結在一起的,伏羲畫八卦時,除了三觀兩取外,還受到了河圖的啟發產生了靈感。河圖在中國古人的頭腦中是真實存在的,是伏羲創八卦的一個依據,是易經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道家的諸多知識分子都確信河圖的存在。所謂書畫同源,就是源於這個河圖。唐張彥遠說:「古先聖王,受命應錄,則有龜字效靈,龍圖呈寶,……皰犧氏發於河中,典籍圖畫萌矣……。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天地聖人之意也。」他還引用顏光祿的話:「圖載之意有三:一曰圖理,卦象是也;二曰圖識,字學是也;三曰圖形,繪畫是也。」其意是說,伏羲創八卦時所依據的河圖,就是繪畫的原始起源,八卦卦象、文字、繪畫都源於河圖。然則河圖是書是畫?還是亦書亦畫?應當說,河圖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書和畫,因為它不具備通常意義的書和畫的形式;但也可以說它既是書又是畫,因為它是書畫的原始狀態,既有書畫之初形又有書畫之理,因為河圖上五十五個黑白點的排列組合,法天象地,包含了書畫的原理,具有形象性、審美性。根據易傳推測,八卦的醞釀應當早於河圖,伏羲在河圖出現之前就有八卦的思想了,但河圖的出現使他靈感乍現。

後世還有人認為,八卦是中國古代繪畫的源頭。黃賓虹在所著《古畫微》中說:「上古未有文字之先,人事簡易,大事作大結、小事作小結,僅為符號而已。伏羲氏出,畫卦之文,雲即天地風雷等字。考古者至引巴比倫文字為證,莫不相合。其象形猶未顯也。又作十言,即一至十等字之古文字,已立橫線、縱線、弧三角之形式,是為圖畫之胚胎矣。」他的意見是:伏羲作的八卦,是中國文字和繪畫的源頭。他的這個觀點,與古代諸多畫家和畫論家的認識是一脈相承的。

從繪畫史的情況看,很多畫家的自然本源觀來源於易經的自然本源觀,是受易經的啟發而產生的,《易經》作為中國古代人類思維發展的最高成果,廣大悉備,無所不包,自然會融入繪畫理論中,直接或間接地進入畫家們的頭腦中從而影響他們的繪畫觀念和創作活動。《易經》自然本源觀的主要概念和原則如三觀兩取,乾坤天地,陰陽變化,探賾索隱,鉤深致遠,微顯闡幽以及象與意的關係等,都會轉化成繪畫的理念,指導畫家們探索畫理,師法造化,去捕捉、感知、表現繪畫領域中的自然事物。

中國古代很多畫家都是飽學鴻儒,道家高士,高僧大德,而《易經》是儒家六經之首,道家三玄之一,亦為佛教所吸納,所以,這些畫家對易學都有相當的研究,並深入到他們的畫論畫作中,於繪畫的自然本源,多有述及。南朝姚最提出了「心師造化」說。唐朝張璪「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名言成為歷代畫家的座右銘。張彥遠還認為:「夫畫者……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並運,發乎天然,並非述作。」就是說畫與易經具有共同的品質,發於天然,與四時同序。這種觀點,顯然是受易經的啟發,「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北宋郭若虛在所著《圖畫見聞志》中說:《易》稱:「聖人有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依仁遊藝,探賾鉤深,高雅之情,一寄於畫」。「探賾」「鉤深」的概念,是源於易經的。

北宋范寬說:「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吾於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物也。」顯然是易經「兩取」觀的運用。

蘇東坡是北宋易學大家之一,對易經有精深研究,對易理象數均有論及,著《東坡易傳》,他主張詩詞書畫,「天真爛漫是吾師」,這種師法自然的觀念與易經的自然觀是相通的。

石濤對易有深入的研究和感悟,他的「一畫法」是一個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技法體系,這個體系是上承伏羲一畫開天創製八卦的創世說的。

鄭板橋善畫竹,他認為竹子的特質與《易》理是相通的:「介於石,臭如蘭,堅多節,皆《易》之理也,君子以之。」他還說,「凡吾畫竹,無所師承,多得於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因為認識到畫是來源於自然的,是自然的產物,歷代有成就的畫家都非常重視師法自然對於創作的重要作用,都把認識自然,認識所要描繪的自然物象作為必修功課,他們經常置身於大自然之中,觀察體會花草樹木,山川雲水的多姿多彩的形象和變化萬千的氣韻,目識心受,仔細認真地觀察自然物事的形象特徵和變化規律,探究思索事物蘊涵的道理,然後再經過頭腦的分析、提煉、加工,最後用繪畫的語言把自然物象表現出來。從認識發展的過程看,繪畫的創作過程經歷了從客觀到主觀再到客觀的過程,在這三個環節中,對客觀物象的認識是最基礎的,是前提條件,如果沒有對客觀事物的了解,就不可能做到胸有成竹,更談不上用繪畫語言表現它。所以說,發於天然,源於自然,是古代畫家們千古不易的繪畫觀念,其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歷史上那些優秀的畫家們正是在這種自然本源觀的指導下,師法自然,創作出了許多不朽的傑作。

五代時荊浩經常深入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動植物,看到千姿百態的古松,「因驚奇異,遍而賞之」,畫松「凡數萬本,方如其真」。文同是擅畫竹子的大家,為了觀察了解竹子的生長狀態,他在自家居所內外種植了很多竹子,細心賞竹,品竹,游於竹林間,常常「朝於竹乎為游,暮於竹乎為朋,飲食乎竹間,偃息乎竹陰。」

趙孟頫非常注意師法自然,作詩曰:「久知書畫非兒戲,到處雲山是吾師」。

黃公望對易經有相當造詣,一度以賣卜為生,畫《富春山居圖》歷經數載而成,為了畫好這幅畫,他隱居在富春江畔,觀察山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時終日在山中靜坐,廢寢忘食,歷經數載才完成此作。

董其昌說:「畫家以古人為師,己自上乘,進此當以天地為師!」他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的宏論,以達到「出於自然而後神」的境地。

金農畫竹「種竹無算,以竹為師,日夕對之寫其面貌。」

自古以來畫家都重視寫生,寫生的過程就是師法自然的過程。

在西方繪畫藝術史上,也有類似的觀點,認為繪畫的創作活動也是來自自然的,貢布里希在所著《藝術的故事》中說:「我相信以模仿自然造物為目的的藝術源於下述方式:一天,人們在一棵樹上,一堆泥土上,或者在一堆別的東西上,偶然發現了只要稍加改變,看來就和自然物驚人相似的那些輪廓。注意到這點,人們就會試圖去看能否通過增添或者減少的本法來完成作為完美的寫真所缺少的那些東西。這樣按照對象自身要求的方式去順應、移動那些輪廓和平面,人們達到了他們的目的,就不無喜悅。從此,人創造形象的能力飛速增長,直到他能造出任何寫真像為止,甚至在素材並無某種模糊的輪廓能助成他時,也不例外。」

三、《易經》的自然物象物理是繪畫的重要題材

既然繪畫深受易經自然本源觀的影響,那就必定會在繪畫的題材內容上反映、表現易經所涉及物象的象數義理,在傳世的畫作中,有許多直接描繪易經中的物象及自然法則的作品。

中國古代繪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期,陶器上的裝飾性圖案是最早繪畫作品,在陶器的裝飾圖案中,沒有看到有八卦的影響,這大概是由於陶器產生的時代和傳說中八卦產生的時代差不多同時,而當時的八卦,作為一種最高級別的知識體系,只掌握在氏族社會的高層人物手中,而一般的勞動者、工匠是不懂八卦知識的。但是,一些與氏族重要活動和重要人物有關的藝術作品是受到八卦的影響的。距今6400多年的濮陽西水坡遺址45號墓中用蚌殼拼成的左青龍右白虎圖形,應當與八卦有關。距今5500年左右的安徽凌家灘遺址出土的玉版,所刻的八方圖形表現的內容應為原始八卦。距今4000多年的良渚文化出土有精美的玉琮,其形制是外方內圓,與傳說中的先天八卦配圖的結構非常相似。(《遠古圖符與周易溯源》P35圖)遠古時代的這些藝術品或者說獨特形式的畫作與八卦的自然觀必有相通之處,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現象的認識。

《易經》中的乾卦,象徵日、天、龍等物象。繪畫中以龍為題材的作品很多,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在山西陶寺遺址出土的彩陶盤上有蠕龍圖案彩陶罐上也有龍紋為飾,在紅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中,龍的玉器和圖案也很有代表性。商周青銅器上的紋飾中,龍紋佔有顯著的地位,大量使用龍形紋。在唐朝及其後的瓷器上,龍紋成為常見的紋飾。善畫龍的畫家代不乏人。「畫龍點睛」講的就是南北朝時期的畫家張僧繇畫龍的故事。

《易經》認為,宇宙自然有豐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四象」,在八卦的形成過程中是指太陰太陽少陰少陽。「四象」與四時相配,與五行相配,與四方相配。地之四方與天之星象相配,則東為青龍,西為白虎,南為朱雀,北為玄武。因此,易經中四象在天成象則為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鳥獸,這四象統攬天上二十八宿星象。八卦產生的一個重要渠道是源於對自然物象的「三觀」,其中一觀是「觀鳥獸之文,」東漢陸績曰:「所謂鳥獸之文,謂朱鳥、白虎、蒼龍、玄武四方二十八宿之文。」(引自常秉義《周易圖典精華》)在古代繪畫中,直接描繪四象的作品並不少見。除了上述濮陽古墓中的龍虎圖形外,戰國曾侯乙墓出土的帛畫中,即有四象的圖案。河南永城西漢梁王墓的穹頂上,繪有四象雲氣圖,四象的方位與易經完全一致。

風水學也叫堪輿學,是我國古代源遠流長影響深廣的陰陽宅選址布局的理論體系和實用技術,如果用科學的眼光來評價它,它是揭示、運用、調和人與自然關係的一門學問。從古至今,風水流派很多,其理論基礎都源自八卦易經。風水的五大要素是龍穴砂水向,它們在時空中的排列組合必須符合一定的法則,這些法則林林總總、非常龐雜,但其總根源都是來自易經的八卦六十四卦和陰陽觀以及五行、干支學說。什麼是好的吉利的風水呢?《陽宅愛眾篇》說:「陽宅須教擇地形,背山面水若有情。山有來龍昂秀髮,水須轉抱作環形。明堂寬大斯為福,水口收藏金滿盈。關煞二方無障礙,光明正大旺門庭。」就是說,人宜居之地要背山面水,後面來龍昂秀,前面清水環抱有情,左右龍虎砂環抱得體,明堂開闊,凶方無煞。這些風水觀體現在古代山水畫中,很多傳世的山水畫的山水房屋道路的布局都符合風水的原理。如唐王維的「雪溪圖」,房屋所在地就是一個穴場,後面來龍綿延深遠,左右龍虎砂環抱,前面明堂開闊,水做玉帶環繞,真是一個上好的風水寶地。董源的《瀟湘圖》、趙孟順的《鵲華秋色圖》、劉松年的《四景山水圖》、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卷》、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吳鎮的《雙檜平遠圖》、文徵明的《石壁飛虹圖》、仇英《歸汾圖》、高岑的《松窗飛瀑圖》、等等,不勝枚舉,其對於屋舍山水的安排布置都符合風水的基本原理。

《易經》的自然本源觀揭示了人與自然關係的真諦,人是自然的產物,人類活動不能脫離自然世界,人的思維能力、創造力都必須從自然界中獲得素材和靈感。八卦易經的產生就是源於人對自然物象的觀察、認識、模寫,任何以自然事物為客體的知識體系都應當建立在對自然事物認識的基礎上。繪畫是人對自然物事的描繪,是用藝術的語言對自然存在的藝術再現,山水畫、花鳥畫直接是以自然物象為表現對象,人物畫也是以自然物象為客體的(因為人物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自然物象,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結合體),所以,繪畫也應當按照八卦易經確定的自然法則,發於自然,合乎自然,對所要表現的自然物象進行深入細緻的觀察、研究、認知、取捨,然後才能進行藝術再現。這是千古不易的繪畫法則,可謂之自然法則,離開了這個自然法則,繪畫藝術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作者簡介:王中夷,筆名開明,北京大學法律系法學理論專業1993級碩士研究生,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易學研究協會會員,河南省易經研究會理事。


推薦閱讀:

郭日峰:在時光的旅程里,就這樣靜靜的走
【吾史】什麼是「藝術」?(一)
我不能停止繪畫,就像無法掙脫痛苦和愛
這些插畫師的作品童趣、天真、夢幻,真的不來看看嗎?
烏克蘭藝術家Polina Verbytska的恐怖飾品

TAG: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