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危險的理所當然
前幾天跟一個給網叔印象「弔兒郎當」的老友吃飯聊天。
酒過三巡,他突然拋出一句:
對父母付出的理所當然,是做子女的最大不孝。
理所當然,這個世界上最冷漠的詞之一。
朋友之間一方對另一方的付出理所當然,損友無疑。
情侶之間一方對另一方的付出理所當然,渣男渣女必須。
人與人之間的理所當然,除了父母,大部分都維持不了多久就會讓你品嘗失去的痛苦。
但不得不說,理所當然幾乎是每個人身上共有度特質。唯一的差別,有人會不斷反省。有人聽之任之。
這種特質。網叔以為,是一種人類對於既得利益習以為常的無知或自私。
關鍵信息有四:
1、既得利益,即肯定是得到了某種好處。
2、習以為常,說明這種好處因為有穩定的輸出,讓當局者非常有安全感。3、無知,看不到外部環境的給予、別人的付出,認為自己牛逼(高估),別人應該。4、自私,知道環境給予、別人付出,但假裝不知道。
1.0
理所當然最大的禍,是對自己的理所當然。
除了極端的無常。
人生的大起大落,往往是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樣子。然後突然就不是這樣子的了。措手不及,潰不成軍,一蹶不振。
說大一點:
曾經東北工業基地傲視全國,年輕人花錢、擠破腦袋混進去,坐上了理所當然以為可以吃一輩子皇糧。然後,90年代出現下崗潮。21世紀整個老工業基地沉淪,成為國家的負擔。
17年前中國進入WTO,外貿大火如搶錢,很多企業家享受著開放和中國人口紅利,把機會理所當然看成自己的能力,然後近些年人口紅利下降,於是,滿眼的破產倒閉。
說小一點,以我們的投資為例。
過去這些年,網叔跟線下理財的中老年投資人接觸,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某某理財產品,三年完美兌付。已經用時間證明是好東西,後面可以閉著眼睛投。
淺薄無知,還不知敬畏……
經驗主義的理所當然。
易乾財富,完美兌付4年;善林財富,完美兌付5年;泛亞有色金屬,完美兌付6年。
2.0
2012年之後,國家開始鼓勵金融創新,高喊金融要開放,推動利率市場化,批民營銀行。
結果步子邁得猛烈點……
直接影響是錢在金融領域「空轉」沒怎麼進實體,反而大量流入高風險的投機領域。
居民大量加槓桿買房,進而導致了房價暴漲。
金融開放,太多的人以金融之名,行龐氏騙局傳銷之時。
亂象頻出之後,高層開始擔心中國金融會出現系統性風險。
2016年起,監管層開始在金融領域整頓嚴管:
親兒子銀行第一個被打臉。保險、資管也先後挨了揍。
P2P因為規模小,大浪潮之下,直到2017年中下旬,才認真被對待。
直接影響:備案難度直接被拉升了一個等級。
大勢之下,我們只是隨風而動的小草。
做投資,順勢而為是我們成敗的關鍵。不虧錢,可能是因為能力。賺到錢,90%是因為行業機會的給予。
2017年下旬,網叔P2P倉位,開始清活期理財平台,清備案壓力大的平台。放低自己在能力上所產生的收益預期的,不斷調高政策風險的警覺。
特別是最近善林、城城理財的「自首」,信號非常令人不安。
復盤過去2年。
2016年到2017年是P2P難得的「安全期」。其因,一方面是監管介入,把一些騙子擋在門外。另一個是因為P2P規模較小,監管一直遲遲不推進。
這樣的風平浪靜,給很多激進投資人、羊毛黨提供了相對廣闊的生存空間,只需要簡單的風險把控就基本可以防雷。
跟2013-2015年P2P市場對於激進投資人屠殺的現狀差別很大。
只是,現在好環境不在了。但很多人還理所當然以為自己牛逼,能力強。
最近聊了一些備案壓力的平台負責人,雖然人家不明說,但真的感覺被整(頓)得有點喘不過氣……
切記,特殊時間不能理所當然……
1、投資上有什麼疑惑,可以留言問叔。但平時很忙,不一定馬上回答。保持耐心。
2、問問題的時候,不要「在嗎」?在你妹啊……叔又不是守在微信後台的小客服。3、如果問問題,先把問題講清楚,自己先調研基礎信息。不要上來直接問:某某平台安全么?(該類問題一律不回復)。問平台的正確方式:把這個平台的註冊時間,核心股東,業務。讓你不安的原因先整理髮給叔……總之,叔一向不喜歡不動腦子的伸手黨。你懶,叔的時間更寶貴。叔的態度:投資靠自己,但能幫的盡量幫。
網叔:互聯網金融資深人士。獨立,理性。熱愛錢更在乎良善。閑來聊兩句常識,罵幾個混蛋,喝兩杯小酒。網叔不是文明人,衣冠禽獸請繞道。關注網叔,微信公眾號:網叔點財(wsdc2046)
推薦閱讀:
※玖富:負面不斷、神秘的互聯網金融平台。
※你哭著對我說,P2P都是騙人的
※風口浪尖的愛投資
※4W5存1年,收益跟餘額寶差不多,還送一台Apple Watch該入嗎?
※賣房300萬,吃利息划算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