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老子的「不敢為天下先」,強調的是務實進取

——《道德經》人生三寶之六

□ 湖 山

老子的「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強調的是不要違反發展規律的天下先,違反規律的發展只能是「瞎折騰」,必然導致民力財力的浪費和事業的失敗。這不是消極的思想觀念,而是一種行穩致遠的務實精神。老子強調的是實實在在的發展,可持續的發展,以堅實的基礎和實力,成為名符其實的「器長」,成為名符其實的「天下先」。這種務實進取的思想,符合科學發展觀,至今乃有現實指導意義。

一、「敢為天下先」未必能成為「天下先」

「敢為天下先」,未必能成為天下先。「敢不敢」和「能不能」是兩回事,「敢不敢」是一種精神,「能不能」取決於多種因素,包括天時、地利、人和等等。

能不能成為「器長」,主要因素不是先後,而是實力和能力,你的實力不夠、能力不足,就成不了「天下先」。即使你站上了高位,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企業管理是個穩中求進的事業,其目的不是為了追求嶄新的、空前的成就,而是要避開風險。 敢為天下先,沒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種盲目冒險,盲目爭先,違背科學發展觀,違反經濟發展規律的「敢為天下先」,最後的結果必然是失敗。

1984年,馬勝利承包了石家莊造紙廠,當年國家下達的年產利潤是17萬元,當時的廠領導不敢接下來,討價還價說還得虧損10萬。馬勝利說,要是我,把17萬掉個個,實現利潤71萬。市領導鼓勵馬勝利承包。承包第一年,廠里實現利潤140萬,馬勝利很快成為紅極一時的新聞人物。

這時候他的頭腦不清醒了,1987年馬勝利開始放眼全國,決定承包20個省的100家造紙廠,他自認為:我能當好一家企業的廠長,就能當好100家企業的廠長。1988年1月「中國馬勝利造紙集團」成立,他成為100家造紙廠的法人代表。盲目的自信與擴張,為馬勝利隨後的失敗埋下了禍根,1989年下半年,很多問題暴露出來,1990年石家莊造紙廠虧損300多萬,1991年5月馬勝利造紙集團解散,1995年石家莊造紙廠破產倒閉,被別的企業兼并。「其興也勃,其亡也勿」,許多企業就是這樣倒下的。

作為一個企業管理人員,他的價值不在於個人創造的效益如何,而是他所管理出來的整體效益如何!石家莊市的領導說,馬勝利是人不是神,搞集團靠他一個人不行。

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說:「真正的企業不應該發生激動人心的事情。」一個健康的企業拒絕神話,拒絕傳奇,拒絕戲劇性,應該平淡,自然而然。海爾的對外擴張,不是靠有形資產,而是靠無形資產,即依靠企業文化擴張。同樣,海爾的企業管理,即無形之手的管理,正如老子所說:「無為而無不為。」

「不敢為天下先」要求企業在創新的同時,一定要審時度勢,三思而後行,不要搞違背自然規律的創新,不要搞違背社會法則的創新。在作出決策前一定要有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只有這樣,企業才能走一條與社會、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只有這樣,企業才能避免盲目投資、擴張而導致企業陷入困境。企業家在決策前一定要有全局觀念,要用全維的思想方法,有些事可為先,有些事不可為先。

二、「不敢為天下先」就是要人謙卑處下

對於個人來說,「不敢為天下先」就是要人謙卑處下。老子說:「舍後且先,死矣。」如果捨棄了後,還要爭先的話,那就是死路一條了。後是先的基礎,如果你沒有領先的實力,硬是要一個勁的爭先,就是自取滅亡。

三國時的李康在《運命論》中有一段名言:「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鑒不遠,覆車繼軌。」樹木特出於林中,大風必定把它摧毀;土堆突出於河岸,激流必定把它沖毀;德行高出於人群,眾人必定會誹謗他。前車之鑒不遠,可是後來的車子還是不斷地重蹈覆轍。

三國時的楊修是曹操的謀士,楊修這個人很有才,但他總想顯示才能,為自己爭得第一謀士的地位,於是對自己的行為不加約束,屢次觸犯曹操的大忌。

曹操造了一所後花園,造好之後曹操去看,臨走時什麼話也沒有說,只在園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工匠們不了解其意,就去請教楊修。楊修對工匠們說,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你們把園門造得太寬大了。工匠們於是重新建造園門,完工後再請曹操去驗收。曹操很滿意,問道:「是誰領會了我的意思?」工匠回答:「多虧楊主簿賜教!」曹操表面上稱好,而心底里卻很忌諱。

有一次,有人給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糕點,曹操在盒上題字「一合酥」,放在案頭。楊修見了,將酥一人一口分給大家吃了。曹操問其原因,楊修回答說:「盒上明明寫著『一人一口酥』,我怎麼敢違抗丞相的命令呢?」曹操表面上笑笑,心頭卻很厭惡楊修。

曹操出兵漢中進攻劉備,被馬超拒守,打算收兵回朝,但又怕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夏侯惇進來請問夜間的口令,曹操隨口答道:「雞肋!」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軍士收拾行裝,有人報知夏侯惇。夏侯惇特別驚訝,他問楊修:「您為何收拾行裝?」楊修說:「從今夜的號令來看,便可以知道魏王不久便要退兵回朝,雞肋,就是吃起來沒有肉,丟掉了又可惜。」  

當天晚上,曹操心煩意亂,不能入睡,他繞著軍寨獨自行走。看見軍士在收拾行裝。曹操大驚,急忙召夏侯惇問是什麼原因。夏侯惇回答說:「主簿楊修已經知道大王想要回去的意思了。」曹操把楊修叫去問話,楊修用雞肋的意義回答。曹操大怒:「你怎敢造謠生事,動亂軍心!」喝令刀斧手把楊修推出去斬了,將他的頭顱掛於轅門之外,楊修死的時候只有三十四歲。

楊修為什麼被殺?楊修恃才放曠,行事高調,不知道謙卑處下,為了顯示自己的聰明,公然違反軍紀,他的被殺完全是咎由自取。曹操表面上禮賢下士,尊重人才,但又很反感別人耍小聰明,看透他的心思。楊修屢屢犯忌,令曹操很不爽,早就有殺他的念頭,只是沒有找到正當的理由。這一次楊修泄露軍機,曹操便非殺他不可。

明代李贄點評《三國演義》時,對楊修被殺一事評論說:「凡有聰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殺其身也。」凡是有聰明才智,又喜歡錶現自己的人,都足以引來殺身之禍。如果楊修為人低調一點,謙卑一點,不要去爭那個第一謀士,是完全可以避免殺身之禍的。

三、「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所以老子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賣弄智巧多說話,就會使自己走投無路,不如守住中庸之道。《莊子·山木》中有一個故事,非常形象地詮釋了老子的這一觀點。

孔子被人圍困在陳、蔡之間,七天沒有生火做飯,幾乎喪失了性命。太公任去看他,告訴孔子「避死」的方法。

他說,東海有一隻鳥名叫鷁鴯,飛行的很慢,一副沒有本事的樣子。飛行的時候一定要別的鳥引導,棲息時以必定要在群鳥的中間。它前進時不領先,退卻時不居後,吃東西時從來不先嘗,只吃別的鳥吃剩的東西。所以在群鳥中不會被排斥,外人也傷不了它,因此能夠避免禍害。你這樣到處賣弄聰明,自炫才能,怎麼能避禍呢?

老子也勸過孔子,說他這個年青人太「有為」了,認為他想通過做官來改變世界的觀點不現實。孔子與老子進行一番交談後對顏回說,我就像封閉在醋缸里的小蟲,不知道天地之大全,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讓我大長見識。然而孔子主張積極入世,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所以四處碰壁,弄得自己十分狼狽,差點丟了性命。

老子的「慈」、「儉」和「不敢為天下先」,之所以被稱為「人生三寶」,就是因為它能給治國理政提供借鑒,給事業發展提供正確的路徑,也能給人的一生帶來平安和幸福。孔子認為老子是居高臨下的大智者,他的思想博大深邃,真正讀懂了老子的人生三寶,就是一種福報,不僅是對於人生,它對於一個家庭、對於一家企業,乃至治理國家,都同樣具有深刻的啟示作用。


推薦閱讀:

第一站丨詩經丨關雎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佛祖如何講陰陽五行
從零開始學八字(六):干支知識下篇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TAG: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