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醫療應用舉例
中醫基礎理論里使用的「陰陽五行學說」是被我們廣泛採用的玄學方法論,其普遍性地位類似你們熟悉的科學方法論體系中的代數,當然除了在各自方法論體系中的常見性以外,二者再沒有別的相同之處。五行是對事物性質的分類,表現性質的是氣,承載性質的是形勢,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從人體上分辨出一些有形的、有著不同性質、作用、結構、功能的組成部分,以此作為認識和研究的前提條件。
單從外形上,人體不難被區分出幾個大的部分:頭、頸、軀幹、上肢還有下肢。通過早期的解剖觀察,我們很容易地發現這幾大部分中,內容最豐富的就是軀幹了,所以我們很自然地認為軀幹及其內部的構造就是人體生命功能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從軀幹中我們發現了幾個比較大的臟器和一些囊腔狀的結構,即「五臟六腑」。五臟包括心、肝、脾、肺、腎,六腑是指胃、膽、小腸、大腸、膀胱、三焦(胸腔、腹腔、盆腔)等六個囊腔狀的構造,此外還有皮、肉、筋(一些容易觀察的柔韌的結締組織)、骨、血液,還有五官等等。大概就是這些,我們生理醫學的很大一部分內容,就是描述這些身體構造各自的功能表現及其相互間的性能影響,以及各種疾病和藥物會對它們產生怎樣的傷害或促進等等作用和效果。
是不是好像與科學的生理學的研究思路差不多?經驗和實踐操作的部分確實差不多,但別急,接下來就會讓你有大跌眼鏡之感了。為了讓我們的方法論能夠恰當地生效,我們有必要將五臟與五行一一搭配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便於我們在理論上的闡述和研究。於是,我們發現腎與膀胱相通,膀胱中的尿液來源於腎,因此規定腎屬水;肝與膽相連,膽汁呈青綠色,故肝屬木;心與多路血管連通,且晝夜搏動不停,為紅色的血液提供不竭的運行動力,無疑心屬火;脾跟胃相鄰,胃中多殘存食物,我們憑直覺認定脾和胃一樣有消化食物的功能,可以將食物轉化成為自身的營養和氣力,因而說脾屬土;肺是唯一直接通過氣管與外界溝通的內臟,呼吸、說話都與它密切相關,在五行中聲音是屬於金的性質,畢竟敲擊金屬發出的聲音是最響亮的,既然肺能主管發聲說話,肯定屬金。
別笑嘛,我們當時既沒有顯微鏡也沒有化學分析的能耐,除了這種依據觀察和聯想的辦法對事物進行簡單定性之外,實在沒有更好的方式可以深入研究並建立基本的系統關係模型以供推論了。五行作為玄學的方法論,其最重要的作用便是組建一個簡明的系統關係模型,使我們可以不必再孤立地、靜止地看待每一樣事物,尤其是像內臟器官這樣的明知它們同屬一個系統,相互間肯定存在著緊密關聯的事物,只要將五行的系統模型套上去,我們就可以在頭腦中想像它們在被解剖之前還活著的時候,可能是一種怎樣的協調運轉關係,一旦達到了這個目的,我們的方法論就算是生效了。五行理論在這裡實際起到的是一個系統論的作用,它幫助我們把人體從一個神秘莫測的存在變成了一個可以推論的運動、轉化系統,使我們不再把疾病當成是神鬼的作祟,而能用性質、功能、運轉條件的變化來解釋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規律。其實你們的科學理論體系也有相同的作用,不僅作為方法論,更作為一種世界觀,使你們明白萬物的命運並不掌握在神明的手中,而你們完全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把握自己的命運,我們也是這麼想的。只是,玄學在有效性和緊密貼合事實方面與科學的差距相當大,不過對我們而言,不需要太多專業知識儲備和專門的工具、器械支持的玄學方法論顯然更加方便、實用一些。在沒有複雜、精緻工具生產能力,並且戰亂頻發的古代社會,以陰陽五行為基礎的中醫理論只需要行醫者一人,隨身攜帶一些簡單的工具,和一顆仁愛、慈悲的心,便足以診治許多疾病了。
具體的臟腑之間及其與五官和皮、肉、筋、骨、血的影響關係咱就不過多涉及了,畢竟你們中還有一些專業的中醫師,他們的研究著作中對相關理論的解讀和論述絕對比咱能說到的要更加詳盡、清楚得多。可是為了更好地論證五行方法論的系統性對我們的認知以及信念的影響,咱不妨拋開醫療的實效性要求,單從我們認為的臟器對精神活動的產生機理方面,談談我們對生理機能如何產生精神現象的解釋。本來我們是想要利用這種解釋去治療一些精神和智力疾病的,也取得了一點成效,但終究不甚理想。
說內臟能產生精神活動你們大概不會相信,那是因為你們在微觀上發現了大腦的複雜結構,所以你們有較多的理由認為精神現象是由大腦的功能產生的,我們雖然知道腦的存在,但就我們能夠觀察到的情況來看,腦與骨髓的區別並不很大,除了腦的體積相對要大得多以外。於是,我們依據自己的觀察認定,生命現象的絕大部分功能一定都是由內臟產生的,其中就包括精神活動在內。腦被我們稱為「神舍」,也就是精神的房屋。換言之,我們清楚頭和腦對於生命及精神至關重要,畢竟斷了手腳的人尚可以存活,但掉了腦袋的人是絕無生理的,然而我們卻無法從解剖的外觀上得出腦部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便只好認為腦部是精神中一些不同的組成部分的彙集場所,也即只有在腦部精神才得以完整的呈現,事實上精神的各部分原本是深藏在各主要臟器中的。內臟通過自身的活動將潛在的不完整的精神以氣的形式揮發出去,經人體的經絡(人體內部的氣的運行通道)輸送到頭部,在腦中醞釀成形後,再經另外的一些經絡布散到全身,調動筋肉骨骼統一運動,實現人身作為一個整體的生命表現。所以腦只是精神的臨時住所,精神的產生地還是在內臟中,儘管精神在內臟時並不顯現,但內臟仍然是精神的發源和根本所在,就像市場上雖然展示出的各種商品、貨物很多,可那些東西不是在市場上生產出來的,交易過後那些東西最終發揮其使用價值的地方也不會是在市場上。腦僅僅是精神活動過程中的一個樞紐、一個重要的環節,而精神活動的整個歷程貫穿於人的全身,從內臟開始,到筋骨皮肉為止。
要讓某一個內臟產生出完整的精神機能顯然更簡單一些,而且心臟似乎表面看來很適合這項任務,可是如果單獨靠心臟就能產生完整的精神,那麼人在有心無腦的情況下理應還有存活的可能才對,事實上那當然是完全不可能的。同樣地,一個被砍下的頭顱也不可能繼續存活,這就說明精神不是簡單地由某一個臟器或身體的某一部分單獨產生的,而是人體作為一個生命系統整體的功能表現,此系統的核心部分在我們看來無疑就是那些構造相對複雜的內臟器官了。但是,我們沒有什麼辦法去針對各個臟器進行生理機能的分析、研究,不過好在我們還有五行這個系統的理論模型,精神現象也是一種真實存在的事物,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和反思來仔細分辨出其中的一些普遍存在的不同的性質表現,然後利用五行模板對其進行分類研究。依靠著不切實際的玄學方法論流程的指導,我們開始了在你們眼中或許是全然不靠譜的生理研究。
五髒的機能中,各自潛藏著精神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黃帝內經》中,記述這一部分的題目叫「素問·宣明五氣篇」,其中對各種身體上的正常和異常表現都依照五行的模板進行了分類。咱接下來不管別的,只說與精神機能有關的「魂、魄、意、志、神」的分類以及藏有它們的臟器。老規矩,先從「天一為水」的水開始。
剛才咱說過,我們把腎的五行類別劃為水,因為水代表原生性質,所以我們認定腎為先天之本,兼有生育的功能,當然這是在生理上而言。精神上,我們說「腎藏志」。志,主要是記憶的功能體現,另外還包含慾望和本能的意思,按照你們熟悉的「精神分析學」的劃分方法而言,腎水所產生的精神機能大概就是潛意識的一部分,至於為什麼只是一部分,那是由於潛意識的另一部分機能是潛藏在肝木中的,那個待會再說。記憶和本能以及慾望似乎毫不搭界,可是在我們看來,天生的本能和慾望其實正是源自祖先的對於生命本性的記憶,嬰兒一出生就會吃喝拉撒,餓了便哭、痛了要叫,這就表明生命最基本的精神活動是可以代代相傳的,你們認識了基因、管這叫遺傳,我們缺少對相關事實的了解,只能推測這是一種記憶或記錄,也就是「志」。
先天的記憶和後天的記憶都叫「志」,為了區別二者,我們又把先天的記憶叫做「稟賦」或「天賦」,後天的記憶便是經驗了。稟賦通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個體在體力和智力方面的自然表現,不過所謂「勤能補拙」,既然兩者都是記憶,後天的訓練和學習往往也能夠彌補先天的不足,至於能彌補多少,我們無法確定。可以確定的是,良好的天賦對後天努力的幫助是相對有效的,有些人在體能訓練或知識學習方面的確有著超出其他同齡人的優秀表現,好像他們天生就知道該如何克服遇到的困難。這種事實在經驗中是時常可以見到的,卻幾乎沒什麼必然規律可循,即使是在近似完全相同的環境中孕育出生的嬰兒,長大後也可能表現出不同的天分。我們甚至由此認為一些先天因素導致的生理異常現象(少白頭、某些肢體畸形)不算疾病,而只是稟賦不同於常人罷了,視其為患者特殊的命運使然,不在醫療的救治範圍之內。
後天的記憶對人的精神影響也是很大的,俗話說「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過度的精神刺激是可以造成永久的影響、乃至引發生理疾病的,我們在早期曾一度認為大多數疾病都是由情緒變化引起的,有「七情致病」的說法(大概是觀察到很多病人伴隨著不穩定的情緒反應吧),比如認為驚嚇和恐懼會傷害腎臟,使人的記憶發生障礙並出現錯亂。後天的記憶也就是經驗和經歷,腎之所藏的都是單純的、沒有經過任何反思和思考、推敲的經驗,因為腎水的精神機能是不完整的,它根本沒有對記憶進行任何整理或判斷的能力,所以有些單純的記憶力減退,但聯想、推論、判斷以及行動支配方面都沒有任何異常的患者,我們一般會作出腎水的精神機能受損的診斷。
志,在完整的精神機能中表現為志氣或志向,代表著堅定的、鍥而不捨的追求,象徵著原始的強烈生命慾望,如江河般百折不撓、無論遇到多少阻礙,不到大海終不停。志氣大的人跟經驗豐富的人一樣,活力旺盛、不畏懼艱難險阻,也不會計較一時、一事的得失,喜歡做長遠打算,兼具水的柔順與深邃、沉穩。
肝,五行屬木,我們認為它在生理上主管筋、骨、關節的連接作用,兼顧身體的成長和強壯(主要是肌肉收縮時產生的彈性力量的大小)。精神上,「肝藏魂」。魂,以自由聯想的功能為主,另外包含回憶和做夢的機能。有了記憶才能有聯想和回憶,夢境中也才能夠有相應的事件和形象,因而有了志才能有魂,水能生木。我們認為做夢和聯想及回憶屬於同樣的精神機能,這三者往往可以不受控制、以非理性的方式運作,很多時候都完全是在瞎想,可這些瞎想好像又很重要,從沒有人能夠完全克服它們,而且思維越是活躍的人聯想和回憶的能力也就越強,很多時候解決難題的靈感正是在這種類似冥思的瞎想過程中閃現的。
我們還發現,情緒憂鬱的人思維凝滯,正常情況下完全是自發的積極聯想在憂愁、鬱悶的時候都會減少甚至消失,但卻不是記憶的問題,因為當一個熟悉的人提起某件往事的時候,處在憂鬱中的人通常也能很快地回想起全部的細節,只是無法討論更多與之相關的事情,不是不願意,而是處在低落情緒中的他們根本難以想到其中的關聯性。這就是肝木之魂的具體作用,每當有類似情緒低落、思維不暢,但記憶、推理等方面未見異常的精神疾患,我們常做出肝氣鬱結,肝木的精神機能受阻的結論。
魂,在完整的精神機能中表現為靈性或機智,代表靈活而不背離主題的思維能力,象徵著無所不能的創造力,如樹木般無論在岩石、泥沼還是風沙中皆可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機靈的人表現積極、思維敏捷、思路跳躍性較強,給人的感覺好像在說夢話一樣,有著樹枝狀的發散性和葉片隨風搖擺的靈動感。
心,五行屬火,給血脈中注入強勁動力的內臟,兼有統轄全身代謝循環的功能,為五臟之君王。在精神機能上,「心藏神」。神,以判斷的功能為主,另外包含反思和推論。自由聯想的結果往往是雜亂無章的,只能得到一個又一個可能的選項,難以有個最終裁斷,就像四處散亂生長的枝杈,雖發自同一根本,卻各自朝向不同的方向,不能統一。心火之神的判斷就如同道之精神的判斷一樣,能瞬間將所有多餘的想法化為灰燼、逐出思維的層面,不再加以考慮,只留下最合理的一條思路。道之精神在客觀上造就了一個規律的世界,心火之神同樣在主觀上打造出一個理性的空間。
然而,如果沒有足夠充分的聯想脈絡,心火之神縱有再大的本事也難以無中生有地憑空捏造出一條合理的思路來,就像沒有燃料就無法生火,沒有豐富的聯想材料理性之火也就無從燃起,假如沒有概念或概念之間完全沒有建立起任何聯繫,試問推論又將如何成為可能?有鑒於此,我們說先有魂而後有神,木可生火。心神的判斷故然是最為合理的,但如果這種判斷和推理的結論與腎水的記憶或欲求相違背的話,便等於理論與事實或需求不符,結果會變得毫無意義,這就是精神機能上的水克火。
若是因為疾病而導致心火的精神機能受損、心神不得安定的話,患者就會失去理性的判斷能力,虛實不分、真假不辨,癥狀表現為譫妄、幻覺、癲狂,或者昏迷、嗜睡、不省人事。狂喜的情緒經常會造成處在該狀態下的人思維混亂、對事情盲目下結論,我們對此種情形的解釋是:喜傷心。
神,在完整的精神機能中表現為理性和理智,代表精益求精的完美主義品格,象徵著甄別所有假象和不實的判斷力,如烈火煉金,能除去任何雜質,只留下純粹的真金。心勁強、心氣高的人往往表現出比較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思維嚴謹、做事嚴格,喜歡說教、命令,給人的感覺是高傲中帶著熱情,總想像野火吞噬草原那樣掌控一切,不留一點死角。通常生活中的「理想」一詞可與「志向」通用,表現「水火既濟」的思想,表達完美實現自身追求的願望。
脾,五行屬土,主管消化、吸收的內臟,兼管向全身供應營養。在精神機能上,「脾藏意」。意,即注意、打算、計劃之意。在有了合理的思路之後,接下來當然是要把思路與現實結合起來,從理性思維的整體、全面考察的視角轉換到個體、局限的視角上來,開始著重考慮該怎樣將合理的思路付諸實施。意與神的區別在於,神的判斷依據是理性的、公平的、公正的,而意的計劃和打算則必須要有一個傾向性、必須要照顧到實際情況並掂量自己的能力水平是否足以達到目的,可以說意是對神的判斷和推論的實用化轉變。
如果沒有合理的理論依據,就無從制定嚴密、可靠的行動計劃,也無法對未來做出打算,個人也就只能盲目地隨波逐流、跟著別人行動,所以無神便不能有意,唯火能生土。可肝木的聯想能力最喜歡自由發揮、無中生有、節外生枝,這對於既定計劃來說無疑是很大的威脅,而已經制定好的計劃顯然很難對超出計劃之外的意想不到的新的情況或想法作出及時有效的回應,此謂木能克土。計劃和打算都是針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所做的,已經發生的事情會經感官保存下來成為記憶,但早在這些記憶發生之前,脾土之意便做好了應對的準備,即是說在腎水之志接收到事實經驗之前,脾土之意就預料到了情形的發展,這就造成了脾土之意可能比腎水之志先一步掌握局勢,因此,我們說土能勝水。
假如有人的計劃被外力突然打斷,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此人一般的反應通常會是憤怒,計劃是脾土的精神機能,計劃遭到破壞時的憤怒可以看成是脾臟之氣(我們想像中臟器的功能性活動產生的影響叫做該臟器的氣)的報復性發泄,因為在制定和執行計劃的時候是要消耗脾氣的,當計劃突然中斷,尚未來得及消耗的多餘脾氣便會暴發出來,進而引發人的情緒波動。這就像是一條水渠,本來有一條支流在從水渠中向外放水,如果猛然把這條向外放水的支流堵上,水渠內的水肯定會在短時間內有一些上漲。憤怒的情緒是脾氣的暴漲和外溢,意味著脾氣的極度充實,當脾氣極度充實的時候,原本負責克制脾臟、不讓其過分活躍的肝氣便會受到擠壓甚至反侮,致使肝木之魂靈活、機智地應對突發事件的精神機能受損,因而憤怒過後往往是一段時間的鬱悶,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怒傷肝。
對制定和實施計劃而言,損害最大的無非是事實不清、道理不明、模稜兩可、意外頻繁,需要隨時提防意外會給人的心理和精神造成很大壓力,我們觀察到類似情境下人們表現出的擔憂和思慮的情緒常常會使他們的食慾下降、急躁易怒、甚至演變成焦慮、強迫的表現,可見明顯的脾土之意的精神機能異常的癥狀,我們將此總結為:憂思傷脾。
意,在完整的精神機能中表現為獨立的計劃和性格,代表對事實的把握和預測能力,象徵改變未來的自信和勇氣。像規定河道的堤防和阻斷大江的高山,沉著、冷靜、厚積而薄發,任電閃雷鳴、狂風呼嘯、洪水滔天,我自巋然不動、淡然視之、按部就班。每個人面對的自身和外部的實際情況都各不相同,所以各人對現實的注意和對未來的打算也不盡一致,這就造成了個性的千差萬別,個性就是脾性,也就是脾氣。人與人之間在精神上只有作為各自經驗記憶的志和對未來規劃的意差別較大,因而我們認定人們的意志是天然地不能相容的。脾氣大的人責任感較強,接受任務後會執著地按預定步驟完成任務,一旦遭到打擾便會變得暴躁,給人以山崩地裂般的壓迫感,立場堅定、目的明確,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行事方式。
肺,五行屬金,主管呼吸的內臟,兼管肌體的防衛(免疫)功能。我們雖然不能清楚地了解免疫系統的運行機理,但我們還是隱約覺察到了身體內部是存在某種自我防衛功能的,我們將之稱為「衛氣」,並認為能夠產生衛氣的內臟只有肺。我們想像中的衛氣跟你們所知道的免疫系統除了都是在實現身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之外,可以說再沒有別的共同點了,我們理解的衛氣類似於身體的防衛軍,只「駐紮」在距離皮膚之下稍深一點的地方,基本跟皮膚是連在一起的。外部能誘發疾病的邪氣只是在一開始的時候會與衛氣相遇,如果衛氣能夠抵擋得住,那麼疾病便只會引發輕微的癥狀並很快自愈,假如病情在逐漸加重,則說明衛氣已經無力對抗病邪,只能靠體內正常生理機能產生的自我維護的「正氣」去驅逐邪氣,而衛氣就暫時無能為力了,只有等病邪被正氣驅趕到接近離開身體的時候,衛氣才能接手對邪氣進行最後一擊。不難看出,我們所稱的衛氣遠不如你們現代醫學說的免疫系統那麼強大,可以在全身幾乎所有地方抗擊病原體。儘管我們在封建時代晚期發展出了針對瘟疫類傳染病的專門的診療方法,衛氣也由此受到了相當的重視,但實際上我們一直知道自己對衛氣的了解非常模糊,尤其是當我們中有人在實踐摸索時,發現用種痘法預防天花能取得成功之後,我們竟完全無法從醫學理論上對此做出合理的解釋,只能勉強認為與衛氣的某種特性有關。如咱先前所說,玄學方法論與實際情況間經常出現脫節,我們的許多技術的有效性都是單純靠經驗來保證的,可正由於玄學方法論的存在,才使我們得以從宗教和迷信的幻境中解脫出來,去嘗試用自己的力量掌控世界,而非依賴神仙精靈等超自然力量。所以,無論你們覺得玄學的說法再怎麼荒唐,在曾經的我們的信念中,這種方法論是真實有效的。
插了一段中醫對衛氣的看法,咱接著說肺在精神機能方面的作用——「肺藏魄」。魄,就是魄力、體魄的意思,以決斷力為主,包括行動力在內。有了計劃要是不去執行,那麼計劃將毫無意義,要執行計劃就需要果斷、有力的行動,同樣地,如果事先沒有任何計劃和打算、甚至都不知道目的是什麼,那麼行動只能成為盲動,跟飛沙、滾石(不是樂隊)一樣,只是機械的動作,沒有精神的表現。有了計劃和目標才能有真正的行動,此即意在魄先,土為金母。而神的判斷往往是絕對的、不可變更的,所以任何行動根本不能違背理智的判斷,一個在任何時候應該都不可能被推翻的例子是,同一個人無法在向左轉的同時又向右轉,這種自相矛盾的行動根本無法做出,因為火能克金。可自相矛盾對於擅長自由聯想的肝木之魂來說不算什麼禁忌,從正想到反恰好是魂之精神機能經常要做的事情,只有這樣它才能夠從雜亂的現象中找出所有潛在的關聯,然後提交給理性去判斷哪些是真實的關係、哪些是虛偽的假象,而魄則會用強有力的行動證明魂的很多聯想都是不現實的,此為金能克木。行動會對外部世界產生影響,還會產生與單純的觀察全然不同的主觀體驗,這些切實的體驗無一例外都會被腎水之志收入到記憶中去,作為寶貴的經驗留作日後參考,於是,金生水。
我們認為人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一呼一吸都需要肺金之魄的作用才能實現,如果沒有魄,人就會像一具死屍那樣只能一動不動地躺著,不能表現出任何精神活動,甚至不能呼吸。所以魄也是完整的精神乃至生命機能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五行必須齊備,系統方能存在並運行。沉浸在悲涼和哀傷情緒中的人常常會動作遲緩、行動乏力,嚴重時可能出現不能支撐自己身體站立的情況,我們覺得這是由於悲傷肺的原因導致的。肺的精神機能若是受損,患者會出現無法控制身體動作的癥狀,包括肢體震顫、抖動、無意識活動、動作不穩定、或者乾脆不能動彈等癥狀。
魄,在完整的精神機能中表現為果敢、決絕的行動力,代表著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象徵著敢作敢為、幹練利落、剛強不屈的行為品質。如同傳說中的神劍,一旦出鞘必是光芒萬丈、威力震懾四方。魄力強大之人通常喜歡先斬後奏,用實際行動造成既定事實來迫使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一般表現為好動、少言語,不愛在事前糾結可能遇到哪些問題。給人的感覺是有暴力傾向、急切、膚淺、強硬,對待事物只看重實效和實際價值,屬於典型的行動派和實用主義者。
以上便是我們用五行的方法論對生理活動如何產生精神現象的大致說明,細節上當然還有很多別的解釋,比如五臟之氣各會經怎樣的路徑到達腦部,又會對五官的感覺作出怎樣的反應和影響,醞釀出的成熟想法還要從哪些通道布撒向全身,最終呈現出一個活生生的精神體。我們一度把精神作為生命的本體看待,認為一切生命的機能就是圍繞著精神機能的需要來構建的,精神狀態的每一點變化都能反映出生命機能的正常與否,只要一個人的精神狀態保持良好,那麼此人就肯定能戰勝任何疾病,正所謂「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另外,我們還把心臟定性為五臟中的王者,心火之神的理性判斷機能便是精神國度里的國王。神之理智在頭腦的精神醞釀過程中擁有對魂、魄、意、志進行統一協調的職能,處於精神世界裡的最高統治地位。
推薦閱讀:
※應帝王
※Part i-1《道德經》的層次結構分析
※也說陰陽五行-----兼評林賢祖《中醫與西醫之爭》
※本覺西歸心海現,欲出生死上歸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