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能做到的事,我卻不能?
在當今社會對每個人都有兩種定論,一種叫「成功」,一種叫「失敗」。「成功」自不必說,只要你做到了,你的缺點在別人那裡也是優點,當然也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但人們對「失敗「的總結,原因卻出奇的「幹練」:不夠努力、沒有天賦、不善於利用周圍人脈等資源。至少這三條彷彿適用一切失敗。真的就這麼簡單嗎?
為什麼別人成績很好,你卻沒有?
為什麼別人正在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你也沒有?
即便表面上努力的程度都差不多,為什麼你依然沒有比得上人家?
以前回答過很多關於高考的問題,收到了很多高中生的私信,我在文章里已經把學習技巧和方法說得很明白,但他們卻會問我「為什麼付出了這麼多,xx成績還是沒有進步」、「為什麼看起來人家比我玩的時間長「找不到繼續努力的動力,如何如何」……推廣到生活中,為什麼咱倆條件差不多,你還是做得比我好?我跟你一樣去努力交際,搭建人脈,為什麼你認識了更多有實力的人而且大家更喜歡你?
做這些事情的時候,請問你「用心」了嗎?
我們打算做或者正在做的每一件事,背後都有一個邏輯——這是件什麼事(what)?我為什麼要做這件事(why)?我如何做到這件事(how)?而這套邏輯的順序不同,產生的結果也是不一樣的。對大部分人而言,他們的邏輯是what、how、why,尤其是最後的「why」,不同的選擇還是會有天上地下的差別。就比如你要去開一家公司(what),然後你會去想如何開公司(how),然後你開公司的目的是什麼?絕大多數人的目的不約而同地指向賺錢。這很正常,非常符合大部分人的想法,但你確定自己不是在白白的浪費精力和金錢?因為你除了開公司賺錢這單純的想法,實在沒什麼了。
按照以上的邏輯順序,你打算好好學習,然後你會去找高效的學習方法為了考高分,但是你沒有想通為什麼要好好學習?你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呢?這一點你若想不通,你就不會有拚命努力的底氣和動力,你看到別人在玩自己在苦逼的做題你心裡就會失衡,尤其是為什麼室友周末待在宿舍里打遊戲你還是選擇泡圖書館去自習室,結果期末成績人家照樣比你高時,表面上很正常,但你心裡應該是另一番滋味吧。
還是要問,為什麼呢?
因為你沒有對一件事有明確的規劃,因為只是在假裝努力,因為你絲毫沒有真正的學習熱情,因為你沒有搞清努力學習背後的邏輯順序。在其他方面亦然,因為你做任何事情與別人有著截然不同的的動機與邏輯順序。你的邏輯錯了,你想做的事情與最終結果就南轅北轍了。
而當你換一種思路,每當你先完成一件事情,你要先去想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還是拿努力學習來舉例子,你是為了功成名就,是為了以後找一份好工作過上滋潤的生活;然後你要想該怎樣達到這一目的?然後通過一系列對比權衡之後發現還是努力學習成本最低,效率最高,質量最好。搞清了這一關係,你還會找不到自己奮鬥的熱情和路徑嗎?這就會「無所不用其極」(褒義)。《大學》有言: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說的也是先有目標(why)才會發現如何達到這一目標。道理明晰了,很多人做不到別人可以做得到的高度,除了小概率的運氣使然,絕大部分原因就在於「本末倒置」——根本不知道自己手頭上正在做的事情對自己有什麼意義。
那麼你開公司賺錢這一想法也就能落地實施了——目的還是賺錢(或者更高級一點是對他人同類型公司的不滿意而打算改進),圍繞如何開公司賺錢你就會確定公司的業務和經營模式,再接下來你就會營造一家理念明確目標鮮明的公司。
再簡單一提上文中所說的人際交往之間的差距。你的最終目的當然可以認識更多優秀的人,大家互幫互助尤其是有利於自己,這本身並沒有錯。那麼你是不是在沒有方向感地交友,甚至遇到一個能說上句話的人就想發展為自己的好友呢?第一,不現實;第二,純粹是在浪費精力。首先你應該意識到,自己交往的人有沒有用,是不是比自己強。這裡的有用,並不是說能給自己帶來多少物質收益,而是說這個人能不能給自己帶來愉悅感,能不能帶動自己變得更優秀,能不能讓自己感受到人情的暖意。不求自己交往的每一個人都完全滿足上述條件,但至少能滿足其中一個方面。所以要先認識到為什麼要結交優秀的人,接著就要思考如何結交他們,比如自己也要變優秀(對別人有用),要擁有一些品質(真誠、正直)等,最後就是去與人交往了。這就是1交友的邏輯順序。
讀完本文你會發現,通篇都在圍繞做每一件事的(why、how、what)這樣的邏輯順序,而大部分人做一件事的順序剛好是倒逆的,這就是為什麼自己一直在做這件事的路上卻一直做不到或者效果沒有別人那麼好。而當你找到了正確的邏輯,接下來的路絕對是柳暗花明的。
推薦閱讀:
※一個人沒有任何機會、也沒有錢,怎麼辦
※決定人與人差距的,絕不是努力
※如何反駁「努力有什麼用,最後不還是化為宇宙中的塵埃么」?
※女友收入是我的三萬倍,我很想努力但沒有天賦,該如何改善這種窘境?
※人到底要多努力才能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