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看景我看墳:這些年我去過的一些墓地

本文和微信公眾號同步,並於豆瓣首發,作者小章章。

恰逢清明,又到了一年掃墓的高峰期。這個時節,也是大家踏青賞花,出遊探春的好時候。各旅遊景點想必也是熙熙攘攘,人頭躦動。而這些景點中不乏一些名人的墓地和帝王陵寢。無論他們生前多麼位高權重、叱吒風雲,死後也不過一杯黃土。墓園裡的一塊塊墓碑的背後,又會訴說著怎樣的故事呢?

印象最深刻的墓地:台灣杜月笙墓

杜月笙是民國時期上海的傳奇人物,曾掌控上海最大的黑社會組織——青幫,遊離於政府外的灰色地帶,和近代史上多個重要人物交好,甚至影響了近代中國的政治走向。他的故事絲毫不遜色於《教父》,可謂是「一代梟雄」。

然而,知道他死後葬在台灣的,估計人不多。雖然,1949年後他去了香港,但死後葬在了台灣的汐止(新北市)的一個小山坡上。

2015年,我去台灣度蜜月的時候,曾經專門去拜訪過。萬萬沒有想到,他的墓地四周雜草叢生,樹枝橫斜。讓人不勝唏噓。(他的子女都在海外,墓地久未打掃也是情有可原吧)可參見這篇文章《你知道杜月笙墓在哪裡嗎?——英雄寂寞冢,神州寥落秋》

2015年台灣汐止杜月笙墓 。「義節秉昭」是蔣介石題的,「譽聞永彰」是張群題的天地有正氣

天地有正氣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史可法墓在揚州邗江區梅嶺街道豐樂社區豐樂上街9號。嚴格說來,這只是一個衣冠冢。因為清軍破城後的「揚州十日」及天氣原因,無法辨認遺骸,所以建了衣冠冢。據說,史可法生前是想葬在明孝陵旁,但當時已是不可能,所以才葬在梅花嶺。墓和紀念館是一起的,紀念館原來是乾隆年間建的祠堂。清廷不但賜予他忠正公的嗣號,對於他的墓地,還特別要求當地官員予以照顧。

史可法墓

2016年我去參觀時,憑身份證可以免票。當時恰逢清明,有人給史可法像獻上鮮花。紀念館有個小花園,連廊的牆上有史可法的5封遺書,讀來讓人潸然淚下,想到了紀念館饗堂抱柱上的對聯:

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

史可法遺書之一

福建昭忠祠和福州中法馬江海戰烈士墓位於福州馬尾的馬限山東南麓,是清廷為了紀念1884年中法馬江海戰中犧牲的清朝將士。現在是馬江海戰紀念館。

昭忠祠門口

當年,馬江海戰的失敗,直接導致福建水師全軍覆沒,其中有5人曾是留美幼童。清廷因此喪失中國東南沿海和台灣海峽的制海權,並被法國要挾重新談判。也正因受此刺激,清政府才重視海防,發展海軍,並組建了北洋水師。日本也因為此次戰役,派出將官參訪法國艦隊,受到啟發。十年後的甲午海戰,日本正是從馬江海戰吸取的經驗戰勝了當時清軍的北洋水師,並致其覆亡。

烈士墓

附近的羅星塔公園也值得一逛,可以看中法馬江海戰古戰場,想想當年江面上炮火連天、江水激蕩,對那段歷史也就更刻骨銘心了吧。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在廣州越秀區。這裡現在已經是個公園了。1911年4月27日,孫中山和黃興發動的廣州起義失敗後,革命黨人潘達微冒險收殮烈士遺骸72具(實際數字可能高於此)葬於廣州東郊的黃花崗。1912年,廣州軍政府將此地建為烈士陵園,並由孫中山手書「浩然正氣」。

整個公園包含墓道、默池、紀功坊、黃花亭、四方池、龍柱、孫中山手植樹,以及其他烈士之墓。

紅鐵門石牌坊,從這裡進去後可以看到民國時期各社會團體紀念烈士的碑廊

紀功坊,後面被遮住的有一個女神像

這些烈士中多來自廣東。其次是福建,再次是廣西,最後是四川和安徽。其中有9人是留日學生,也有「富二代」,如林覺民(就是語文書里寫《與妻書》的那位)。陵園裡還有其他民國時期的烈士墓。如馮如——中國第一個飛行家、揚逸仙墓——曾跟隨孫中山討伐陳炯明。每個墓都有不同風格、題字也很有意思。有些墓的碑文明顯有改動痕迹,尤其是有汪精衛的名字時,很值得玩味。

順便說下,附近還有個興中會墳場,我去的那天正好關門,沒看到。

興中會墳場

十九路軍烈士陵園在廣州市水蔭路113號,主要是紀念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日戰役中陣亡將士。這是一個古羅馬建築風格的陵園,看下圖的門樓,有點類似凱旋門。陵園內還有戰士墓、抗日亭、英名碑、先烈紀念館、將士墓、將軍墓和先烈紀念碑。

正門門樓

眾所周知,淞滬抗戰是在上海打的。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當時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多是來自廣東。 建議每個去烈士陵園的上海人好好看看這些墓碑上刻的地名,你會發現無比的熟悉。 這些廣東兵為了抗擊日軍,犧牲在上海的各處——江灣、大場、楊行……這些在他們眼中陌生的地名,確是我的家鄉、我曾經居住的地方。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將士墓

一種歷史,各自表述

如果你在台北入住的是圓山飯店,從山下的劍潭公園走15分鐘就可以到台灣忠烈祠。這裡的遊人不多,原本是日據時代的神社。很多人來這裡是為了觀看交接儀式,當然,更多的人是去中正紀念堂和國父紀念館看的。

忠烈祠是三進式的,正殿進不去,據說每年會由國防部長主祭,陸海空三軍司令副主祭。 這裡是祭奠戰爭中為國捐軀的將士和官兵。 兩邊的偏殿都是烈士祠,分文武烈士,都是牌位。進去時要脫帽,而且禁止拍照。看到好多熟悉的人名。例如,下面這位,還是挺帥的。

張靈甫

正殿周圍的牆壁上印刻了國民政府的大事記。主要就是看不同的歷史語境,例如,著名的「五次圍剿」。

歷史的玩笑

如果歷史愛開玩笑,那麼圓山飯店山腳下的太原五百完人冢就是她最得意的惡作劇。

國民黨去台後,聽聞解放軍攻陷太原後,山西省代主席梁敦厚等文武官員五百餘人集體自殺殉國。因此建立了一個招魂塚。如果你看過龍應台的《大江大海1949》,裡面就有關於這段歷史的描述。在兩岸隔離的很長一段時期內,這都是一個「忠君守節」的「愛國主義」故事。

然而, 多年後發現,所謂500人自殺殉國的表述並不確切。李敖就曾點破這個不堪的事實。後來,這裡也就沒人祭拜,變得破落不堪,荒草叢生。 曾經的英雄,曾經的榮耀,都被時間的車輪無情地踏過,飄散在風中,訴說著這段荒謬的歷史。 還可參見《 「虛構」與「真實」的並存——帶你走近台北「太原五百完人冢」》

每個墳場都是一本書

如果說上面這些墓園都多少算是景點的話,那麼下面這兩個就真的是墳場了,當然,我們也有另一種說法:「公墓」。

香港的墳場有好幾個,我們去的是香港墳場和天主教墳場,旁邊還有回教墳場、印度墳場和波斯墳場。但是後面幾個沒開,所以沒看成,有點可惜了。據說回教墳場還是很有特色的。這一片算是香港最老的墳場了,對面就是賽馬會。這裡也算是個文化景點,我看到不少遊記會提到。但是遊人也不多,畢竟,中國人對墳地多少有點忌諱。

香港天主教墳場門口有幅對聯寫著「今夕吾軀歸故土,他日君體也相同」,讓我一下子就升華到對生命的思考上了。

墓地建築很有特色,奈何我膽子小,實在不敢拍照。

天主教墳場旁邊有一個香港墳場,也埋葬了很多基督教信徒。這裡有不少歷史名人,如何東、楊衢雲等。如果你外文足夠好,歷史知識足夠豐富,膽子足夠大,這裡絕對值得仔細琢磨,呆上一整天。

香港墳場就在天主教墳場旁邊

與香港墳場比較類似的是澳門墳場,我們去的是澳門舊基督教墳場,在白鴿巢公園附近。始建於1821年,原稱英國東印度公司墳場。據說裡面埋葬了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曾祖父,還有馬禮遜(Robert Morrison),可惜我沒找到。而且,由於膽子小。。。同樣沒敢拍照。墳場中央的小教堂刷了馬卡龍綠,看上去很小清新,一如澳門給我的感覺。

如果膽子夠大,又有時間,絕對推薦在此處逗留一會,好好思考你的人生。

最後,用明孝陵來結束吧。

皇帝埋葬的地方自然不一般。如果你找不到他的墓,不妨抬頭看看山。。。因為一整座山就是他的墓。這就是帝王的氣派。

明孝陵寶頂南面石牆上寫著「此山明太祖之墓」

其他一些名人墓地,就不一一列舉了,以後有機會再寫。如杭州西湖邊的蘇小小墓、武松墓和岳廟;廣州的南越王墓、伍廷芳父子墓;鎮江的魯肅墓(似乎不止一個)、太史慈墓,等等。

順便預告下,明天會發小曹曹寫的「逛墳指南」,歡迎關注~~


小曹曹、小章章,一對歷史學夫妻。我們生於上海長於上海,醉心於研究這座城市的百年往事。我們希冀向大家展示這座城市的豐富性與多樣性,與大家分享更多老上海的點滴往事。上海,遠不僅外灘、南京路、陸家嘴、武康路。這裡的每一片土地,都蘊含著精彩的故事,等著你來發掘!


推薦閱讀:

小長假,你打算來圓陀角度假旅遊區踏青嗎?
清明節提問:你家還有祖墳嗎?還有家譜嗎?
清明節:「生命是留不住的,我們要練習告別」
老墨的VR周記——清明特別篇 新時代掃墓計劃

TAG:清明 | 歷史 | 中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