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確看待心理諮詢?
有病看醫生,花錢吃藥打針。多年來人們心中的「求醫問葯」模式可謂根深蒂固。幾經周折後的心理諮詢業雖說正在被人們接受,但受傳統的影響,其中不乏誤區的存在。走近它的人發現與自己要求有差別,開辦它的人認為很筒單。「我有心理障礙,你直接給我一個解決方法就行了」或者「不就是聊天嗎?要那麼多講究幹什麼」。看來有些問題還得需要澄清。
1
心理諮詢≠討教、傳授處理問題良策
人們有了心理問題才可能想到要心理諮詢,而恰恰多數的心理問題不能以簡單的說教來解決。對於求助者來說,他們認為心理諮詢就是心理諮詢師幫助自己拿出解決問題的主意,要求儘快得到處理問題的良方良策,但大多數的問題又都是些社會心理問題,而每一個問題又有千差萬別的處理方法,不同的個性及思維行為模式就會有不同的思維趨向,因此在不同的人看來就有不同的方法,作為諮詢者看來是正確的方法不見得適合來訪者。
正規的心理諮詢是諮詢工作者與來訪者在商榷、討論當中使來訪者發現其個性中的不足,並通過諮詢來解決和完善這一不足,然後來訪者拿出辦法。相反,假若諮詢工作者替來訪者在某類問題上拿定了主意,這便違背了心理諮詢的原則。假如一個人向不同的幾位心理諮詢師諮詢,都給他傳授了幾種良策,到最後他肯定會不知所措了,再假如他走捷徑按照討得的決定去做了,喪失了目己的個性不說,下一步心理諮詢師該給他糾正的就是「諮詢依賴」了。
2
心理諮詢≠同情+閱歷。
有不少來訪者、尤其是電話來訪者,要求心理諮詢師最好遇到過、處理過他們所存在的問題(似乎只有心理諮詢師回答是,他們才放心),只有這樣對會同情他、理解他。對心理諮詢工作人員要求閱歷深、經驗多這是人之常情(也不排除來訪者自己尚未意識到的多疑這一性格特點),但大可不必要求心理諮詢師也有過類似經歷,不管有無類似經歷,都會以極大的同情心相待。還有一種現象,來訪者諮詢的目的好像就是為了尋求同情,如戀愛中的一方如果自認為條件較優越,而對方又不夠熱情主動,這時如果按照諮詢原理去解決其問題時他會顯得不安,也許他會說,「我的條件多優越呀,你應該同情我批評他(她)才對呀!」,試想對來訪者讚揚、同情一番,除了當時心情上一陣舒暢之外,領捂不到自身認知方面的缺陷,過後還是又回到原來的狀態。要不怎麼說「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呢?
3
心理諮詢≠有精神病、不光彩、不體面
目前人們對心理諮詢雖有所了解,但仍有人認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已經到了精神病的程度再來看心理諮詢師。曾有心理學家做過統計,來心理門診諮詢的有26.3%達到重性精神病診斷標準,還有一些人認為看心理諮詢師是不光彩、不體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來到心理門診,惟恐被別人發現。實際上在有些國家裡人們對心理諮詢的理解正好與我們相反,例如美國,小夥子在與女友約會前安排會見一次他的心理諮詢師,約會時他有可能在其女朋友面前炫耀一番他在這之前看過心理諮詢師,因為她覺得男友一來對她、對約會很重視,二來認為他很注重生活質量。
4
愛心+道德+能言善辯≠心理諮詢。
在一些電台、電視台及報刊的欄目主持人當中不少存有這一誤區。通過這些新聞媒介,他們具有較高的知名度,開辦欄目的宗旨是為人們排憂解難人們對這些主持人的評價或許是「人生的導師」,他們的口才好、文筆流暢。他們往往以道德家的眼光來評判來訪者的苦惱,把人們的心理問題區分為有對有錯、有該干與不該干之別,豈不知在人們的心理問題當中有許多就是以與現實道德倫理相悖為根源的,就心理問題而言,不該有對與錯之說。
例如在電台上,聽眾打電話參與節目,遇到的問題是配偶有婚外戀,在困惑與迷茫中訴出其苦惱,讓人聽起來好像全是對方的過錯,主持人(有時連帶被發動起來的聽眾)在同情參與者之餘,便是群起而攻之的聲討。實際上,對方有婚外情,在自身方面也肯定存有多種因素或者說也應負有一定的責任,除了同情之外,還要幫助來訪者發現生活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認知過程的矯正。就道德方面而言,人們的感情困惑也許就是因為與道德相悖為根源的,畢竟它們是不能相互取代的。相反,對對方或對來訪者進行道德譴責還會加重來訪者的心理負擔。
5
心理諮詢師≠萬能算命者。
有些來訪者將心理諮詢師神化,一種心理狀態是認為心理諮詢師是搞心理學的,應該一眼就能看出來訪者的心理問題,否則就是不稱職。另一種心理狀態是來訪者羞於表達內心感受,不願將自己的心理活動吐露出來,認為心理諮詢師能夠猜得出。實際上,心理諮詢師也是人,只是利用心理學原理,以來訪者提供的問題作基礎才能對其有所幫助。正如有人感冒發燒時心理諮詢師先用體溫表測出其體溫後再制定治療方案一樣。
6
聲音悅耳+善解人意≠心理諮詢。
似乎只要有甜美的嗓音,不管談什麼,能侃能聊、迎合求詢者的心理、能吸引住人這就是標準。儘管有的打著「心理調適」含蓄的字眼,但打電話的來訪者在與主持人的對話當中,已經把主持人當成心理諮詢師,或把這個過程看做是心理諮詢了。所起的作用除了疏泄一下之外其它就很難說了。也有的求詢者目的不是為了諮詢,其中苦衷可能只有主持人自己才會知道。
推薦閱讀:
※強迫症咨客的原文分享
※【北京晚報】你知道嗎?潛意識也會「計時」
※寶貝,我想留住你眼神中的光亮!
※如何解救「卡住的一代」
※如何通過心理諮詢治療強迫症
TAG: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