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昨天一條重磅消息讓銀行沸騰了!

據報道,銀監會於2月28日印發的《關於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的通知》(銀監發[2018]7號),調整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監管要求。

根據通知內容,先來劃重點:

1、主要內容是:銀監將原有2.5%的貸款撥備率、150%的撥備覆蓋率指標分別調整為1.5%-2.5%、120%-150%的浮動區間。

2、具體實施上,銀監會將依據資本充足率、逾期90天以上貸款納入不良貸款比例、處置不良貸款佔新增不良貸款比例三個定量指標及機構類別等定性因素,對各個銀行制定不同的撥備監管紅線。(「一行一策」、「同質同類」)

3、發文的目的是什麼?貸款損失撥備在銀行的報表中屬於成本項目,如果銀行能夠達到降低撥備覆蓋率與貸款撥備率的要求,則可將原本屬於成本項目的貸款損失準備從成本項轉為利潤科目,有利於提升銀行的業績表現。

4、從三個定量要求來看,銀監在獎勵「老實」合規的銀行機構,主要目的可歸納為兩個:1)督促銀行對不良真實分類,加快處置表內不良,提高銀行內部的風控水平,降低銀行面臨的系統性風險;2)滿足要求的銀行,利潤與資本金會有所增加,可緩解銀行資本金不足的壓力,減少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後顧之憂,也為未來表外資產回表創造了空間。

5、影響有多大?由於銀行不披露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比例與處置不良比例,因此我們依據資本充足率項目對上市銀行做了簡單的測算,發現如果只看資本充足率,各家上市銀行基本都滿足要求,可轉回撥備規模大約在5500億左右。

銀監會大幅下調撥備紅線,到底對市場有什麼影響?

從概念上講,貸款撥備率又稱撥貸比,為貸款損失準備與各項貸款餘額之比;撥備覆蓋率可簡稱撥備率,為貸款損失準備與不良貸款餘額之比。對於具體公式,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各項貸款×100%;貸款撥備率=貸款減值準備/各項貸款×100%;撥備覆蓋率=貸款減值準備/不良貸款×100%。貸款撥備率=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

在實際執行中,兩項標準中的較高者為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準備的監管標準。存在一種不良貸款率,保證兩項指標恰好同時滿足,即最少的減值準備可以同時滿足2項基本標準,一般稱之為「黃金不良貸款率」。

因此,對於此次監管按情況下調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可以達到調控貸款分類準確性、提高處置不良貸款主動性、銀行可使用利潤提高、提高資本充足率的目的。

回顧歷史,媒體早在2016年初就報道「監管研究降低撥備覆蓋率至120%」,但直到兩年後的2018年2月28日銀監會才發文,其時點值得深思。當時媒體報道銀行呼籲降低撥備覆蓋率的原因是「資產質量不斷惡化」,回顧不良率確實在2012-2016年不斷上行,2016年三季度達到最高點1.76%,而2017年以來銀行不良率下降至1.74%,上市銀行不良率在2017年下降更為明顯。

為何不良率開始下降之後,銀監會才下調撥備率?市場的主流解讀是因為「十九大」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列為三大攻堅戰之首,而化解銀行不良風險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重要內容,降低撥備率有助於銀行將更多的資金用於處置不良資產。

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銀監會近期調整撥備覆蓋率是由於過去幾年銀行經營狀況較好,所以銀行提了很多貸款損失的撥備,目前撥備水平達到全行業180%多,遠超國際水平。因此,能夠適當地降低撥備要求。這也更有利於加快處置現在的不良貸款,同時也使銀行有更多的資金實力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撥備率下調利好銀行還是債券?

市場有兩種聲音,有人認為要求銀行更加嚴格確認不良符合當前的政策大方向,銀行不良認定更嚴格、資產負債表更乾淨,利好銀行估值。而從反應股市來看,截至3月6日收盤,建行、農行、工行、招行小幅下跌,其餘22隻A股上市銀行股集體飄紅。

另外一種聲音是認為撥備率下調利好債券市場,其傳導邏輯有兩個:

第一,銀行資本增加,銀行可投資於信用債、委外的規模擴大,利好債券市場。

第二,銀行資本增加,有助於幫助銀行「表外轉表內」,「表外轉表內」能夠順利進行,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也將降低。

那麼,銀監會下調撥備紅線,你怎麼看?


推薦閱讀:

WANchain萬維鏈 未來的數字銀行
同業存單-----光與影的存在(1)
中國商業銀行投行的崛起
銀行「吸儲大法」:上調利率、減費送禮、發債……
清科觀察:《2017年投貸聯動研究報告》發布,商業銀行投貸聯動發力,或成銀行轉型新風口

TAG:銀行 | 商業銀行 | 銀行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