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含義

《幸福的藍色地帶》(Blue Zone of Happiness),作者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作家、記者和製片人丹?巴特納(Dan Buettner)。「藍色地帶」是一個人類學名詞,意思是世界上最長壽的那些地區。《幸福的藍色地帶》這個書名的含義其實很明確,如何獲得幸福的最高境界。作者為了寫這本書(事實上一共四本書),花了15年時間在世界各國做調研,研究幸福的本源。

在這本書中,巴特納介紹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種不同幸福人生,它們是 以哥斯大黎加人為代表的「愉快式」的幸福以丹麥人為代表的「目的式」幸福和以新加坡人為代表的「自豪式」的幸福。 為什麼用這三個小國家做代表呢?因為它們分別是美洲、歐洲和亞洲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

先說說哥斯大黎加人「愉快式」的幸福。這從名字上就能理解了,大家過得愉快。至於怎麼個愉快法,為什麼當地人能做到這些,巴特納是這樣解讀的。

首先,哥斯大黎加由於地理的原因,到處都是小農莊,在歷史上沒有大地主或者種植主,因此 那裡的財富分配天然地比較平均。 那裡實行民主制度,但是政治並不由職業政客們把持,政府的官員可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人,事實上也沒什麼權力,因此相對清廉。

其次,哥斯大黎加的社會保障不錯,比如公費醫療、退休社保、免費教育。 事實上哥斯大黎加從1869年就開始施行義務教育,到了1930年就成為了拉美國家中識字率最高的國家。它的社會保障制度的歷史幾乎和美國一樣長,在上個世紀40年代就有了。哥斯大黎加的醫療水平並不低,那裡男性的心臟病發病率只有美國的1/3。

最後, 在哥斯大黎加,人們並不需要很多的財富就能獲得幸福感, 因為他們一周工作不到40小時,每天可以花6個小時一起玩,每天能睡7-8小時的覺,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餘愛好,比如踢足球。因此,他們的幸福來自於生活的愉快。

再說說丹麥人幸福的原因。簡單地講,那就是實現了生活的意義,這符合亞里士多德關於幸福的觀點,即真正的幸福來自於生活的意義。那麼為什麼丹麥人能做到這一點呢?巴特納是這樣解讀的:

首先,丹麥是一個高稅收、高福利的國家。它的稅率是從41%到56%,但是 福利很好。 每周只工作40小時,每年有四周以上的假期。產假長達一年,即使同性戀的人收養了嬰兒,也有這麼長的產假。當然,小孩在丹麥是可以得到很好的看護的。

其次,丹麥有很多半共產主義的社區。 在社區里大家要一起做事情,既服務於大眾,也享受別人給予的服務。比如每個月某一家會為大家做兩頓飯,然後其他時間就去吃別人做的飯。社區中各種集體的娛樂非常多。

最後,在有前面這些條件的保障下,大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實現自己的生活目的。 當然,丹麥政府政治清廉,大家對此沒有抱怨。

接下來再說說和我們比較相似的新加坡。它幸福的來源有點像我們中國人說的出人頭地,作者用了Pride一詞。具體的情況是這樣的。

首先,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並不高,也就是說多掙多得。 更重要的是,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要努力工作,就能獲得高收入。

其次,新加坡是一個規矩特別多的國家,當然,另一方面如何獲得成功,道路也被定義得很死,想成功的人只要按照定義好的道路走即可,非常省心。具體講,就是從小要當好學生,然後上好學校,將來努力工作,贏得他人尊敬。 也正是因為規矩多,大家不能亂來,因此彼此之間都非常信任,安全感很高。

最後,在新加坡大家強調和平相處(和諧),努力工作,相互尊重。 在此基礎上,大家會往五個C去努力,即房子(Condominium)、車子(Car)、現金(Cash)、信用卡(Credit Card)和俱樂部會員(Club Membership)。這裡說一句,一些信用卡,比如白金卡和黑卡,是身份的象徵。

從新加坡人的幸福觀,你是否發現和中國人多少有點相似呢?

書中給出了很多統計數字,但是為了讓大家有更直觀的感覺,作者舉了一些具體的例子。

比如在哥斯大黎加,一個典型的幸福的人是一個水果店的僱員,他具備前面講的當地人的各種特徵。不過所不同的是,他買彩票中了一次大獎,獎金有多少呢?其實只有兩萬美元。但是在當地人看來這是了不得的事情,還上了當地的媒體。很多朋友都覺得他得了這麼一大筆錢會不再上班了,但是幾天後他又來上班了,因為干一份這樣不辛苦的差事挺好。這位僱員沒有什麼奢侈品,但是在當地並不需要奢侈品,因為沒有人看重那些東西。

在丹麥,作者舉的例子是一個有三個孩子的工作的母親,她和丈夫,以及三個孩子,五個人住的是一個很小的獨棟房,但是這種獨棟房之間有很大的公共花園,生活環境很好。這位媽媽講,政府提供了大家生活所必需的大部分東西,因此大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

在新加坡,作者舉的例子是新加坡最大的壽司店的老闆,他一周工作60多個小時,開著75萬新元的寶馬車(在新加坡買車,各種稅很貴),住著1000萬新元的豪宅。雖然工作忙,但是他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

上述三個國家看似差別很大,而且裡面具有典型幸福的人的生活方式、人生追求也都不相同。那些幸福有沒有共同之處呢?有的,這也是巴特納做調查、寫書的目的。我把書中講到的幸福的特點總結為下面四條:

1. 人要和當地的價值觀相匹配。 巴特納舉的三個有代表性的幸福的人,他們的人生態度、生活軌跡,都和所在國家的價值觀一致。如果把新加坡的壽司店老闆放到哥斯大黎加或者丹麥去,他一定不幸福,甚至難以成功。反之亦然。

我經常講,到哪座山唱哪座山的歌。在中國,一些價值觀未必正確,但它們是很多人的共識,如果一個非常超脫的人脫離了這種價值觀,反而未必幸福。在一個單位里,有它自己的做事風格和企業文化,一個難以認同這種文化,風格和眾人迥異的人,未必會幸福。我在前面第019封來信中講到,一個人是否可以移民國外,就看他是否能享受西餐和英文的詩歌,也是類似的道理。

2. 上述三個國家對每個人都有基本保障。 哥斯大黎加和丹麥比較社會主義,甚至有點共產主義的意味,那裡的人做事情沒有後顧之憂。新加坡是典型的資本主義,強調個人奮鬥。但是,即便是在新加坡,社會保障也不錯。更重要的是,只要按照它的規矩來,並且自己努力,國家就能保障個人的成功,這點很重要。在Google內,公司替員工把很多小事考慮好,這樣雖然大家工作忙,但並不缺乏幸福感。

中國和上述寡民小國相比是一個超級大國,今天不可能像它們那樣有非常好的社會保障,事實上任何大國都做不到,但是我們自己可以給自己提供保障。當很多人把月光族當成新人類的代表時,你是否能更有遠見地為自己和家人提供一些保障呢?沒有保障,有時錢再多,心裡也不踏實。我認識一些二線的演員和主持人,收入多的時候確實很多,但是不穩定,而他們通常沒有好的理財習慣,因此手上除了一兩套房子,沒有什麼結餘,因此幸福感普遍不強。

3. 上述三個國家的國民生活很省心,而省心的原因除了有保障,更重要的是彼此能相互信任。 在新加坡,這種信任由法律維繫,在哥斯大黎加,則來自於大家的默契。但不管怎樣,彼此的信任是幸福的來源。在一個單位里,如果大家總在勾心鬥角,這種日子肯定好不了。如果能夠彼此信任,相互幫助,那幸福感就強了,即使少掙20%的錢,大家也願意留在那裡。

4. 豐富的社會生活很重要。 在哥斯大黎加,每個人每天都會花很多時間和大家一起玩,在丹麥大家要一起為社區做事情。在新加坡,為國民提供的不同層次的社交和公共娛樂設施非常多。在這些國家中,沒有什麼人是天天宅在家裡的。

一個人在單位里也一樣,要想混得好,就要多和人交往。

此外,書中還談到了社會學家對幸福來源的共識,可以總結為下面六條:

經濟增長(個人財富增長);

健康長壽;

良好的社會關係;

慷慨大方,捐贈和給予,

信任;

有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的自由。

最後,書中再次強調了三種幸福,用三個字概括:愉悅(Pleasure)、目的(Purpose)、自豪感(Pride),每個詞都是以字母P開頭的,很容易記憶。

看了以上文章,不知您是否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方式,祝你未來更加幸福

ref:

???到

吳軍老師來信

(Blue Zone of Happiness),作者是紐約時報》的暢銷書作家、記者和製片人丹?巴特納(Dan Buettne


推薦閱讀:

你覺得什麼時候的自己最美(帥)?
作為一個跨性別者,你最渴望的幸福是?
最幸福的工作狀態是什麼樣的?
大部分人會時常感到生活無聊,沒意思…即使是看起來很幸福的人也是,為什麼?
如何看待星座?星座的可信度多少?

TAG:幸福 | 成就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