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飛心理:人際關係與心理問題
通常當人有了什麼物質或情感上的需要和不滿之後,會直接說出來。比如,我討厭你這樣……我希望你可以滿足我的需要,或者做出改變。而當對方忽視、拒絕自己的語言表達,甚至否定、打壓自己之後,還可以做出來,比如還以忽視、拒絕、否定或打擊。而如果因為種種原因,既說不出來也做不出來,就會形成情感缺失和心理壓抑,呈現出苦大仇深的狀態,儘管表面上可能會在意、迎合、討好他人,而內心裡對他人卻是厭惡、抗拒和怨恨,或者是愛恨交織的。有的人在失望、矛盾之後會選擇離開,而比較依賴他人、懼怕分離的人則會繼續呆在這種人際關係里。就像孩子依賴父母的供給,無法離開爸媽,只能繼續忍辱負重。
情感缺失和心理壓抑久了之後,就會出現癥狀,在幻想中得到情感的表達和滿足。比如期待和幻想自己多麼的正確、成功、優秀、完美;或者期待和幻想他人如何的在意、尊重、認可、欣賞、崇拜、需要自己;或者期待和幻想拒絕、否定、貶低、指責、辱罵、毆打、殺害他人;或者總是感覺自己會犯錯、失敗;或者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和感受,擔心被別人忽視、拒絕、否定、貶低、嘲笑、厭惡和疏遠;或者迴避、抗拒和排斥他人;或者總是感覺自己身體不舒服,或者得了某種疾病,擔心、害怕,焦慮、恐懼;或者感覺失望、無助、孤獨,甚至是絕望、厭世。呈現為「沒來由」的、莫名其妙的、突然的想法、感覺、衝動或行為,如果不被當事人理解和接納,就會被稱作癥狀或心理疾病。絕大部分焦慮、恐懼、強迫、疑病或抑鬱癥狀的背後,都有隱藏的情感缺失和心理壓抑。癥狀也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和滿足方式。
以上包含六種常見的情感表達和滿足的方式:說出來、做出來、隔離和壓抑、選擇分離、身心癥狀、情感或行為失控。也就是,首先是說出來,說不出來就做出來,既說不出來也做不出來就隔離和壓抑,隔離和壓抑久了之後就會出現癥狀,拒絕理解和接納癥狀就會感覺失控,絕大部分情況下並不會真的失控。理論上來說,如果一個人情感缺失和心理壓抑非常嚴重,而又沒有任何可以表達和滿足自己的方式,就會失控,而實際上癥狀在特別嚴重的時候是控制不住的,這就可以保障在行為上不會失控。
這裡面的影響因素包括自信心、安全感、道德感、恐懼感、羞恥心和負罪感。因為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有過強的道德感和恐懼感,才會在人際關係里一味的迴避、拒絕或者在意、迎合、討好他人,避免人際的衝突、矛盾,維持表面的和諧,才會形成情感缺失和心理壓抑,才會出現身心癥狀,又因為羞恥心、負罪感過強,而拒絕理解和接納癥狀,所以癥狀變的更加嚴重。
自信心和安全感:相信自己可以正確、成功、優秀和更加完美,相信他人會關注、在意、尊重、理解、接納、認可、欣賞、喜愛和需要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得到物質或情感上的滿足,並且不會輕易失去。道德感和恐懼感:如果違反某些道德標準和法律、規範,或者違背某些重要他人的期待和要求,就會得不到或者失去。羞恥心和負罪感:感覺被他人羞辱和自己可恥、有罪。
以上六種情感翻譯成觀念就是:自己很糟糕,甚至一無是處;所有的人都很不友善、帶著惡意,甚至會故意傷害自己;自己絕對不能違背道德標準、規範和他人的期待、要求,否則後果很嚴重;自己的出生和存在就是個錯誤,自己不會有好的未來。
以上的核心觀念是由過去的生活經驗形成的,特別是家庭關係和親密關係經驗,重要他人主要包括父親、母親、異性伴侶和好朋友。尤其是小時候的親密關係經驗,對人的影響最為深遠。比如小時候父母經常忽視、拒絕、否定、貶低、嘲笑、指責、辱罵、毆打自己,或者長期的監視、控制、強迫和溺愛自己。
如果要做出改變,需要建立新的人際關係經驗,在人際關係特別是親密關係里學會語言和行為表達,在無法得到語言和行為表達的情況下,先理解和接納癥狀的存在。以現在的人際關係為基礎,或者建立新的人際關係,嘗試新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可供借鑒的良好的人際(親密)關係模式是:兩個人在一起,有需求一致、和睦、相親相愛的時候,也有意見不一致、矛盾、衝突和互相傷害的時候。可以直接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期望和不滿,也可以在行為上給予對方忽視、拒絕、否定、指責和其他打擊。注意避免使用嘲笑、譏諷或其他侮辱性的語言和行為。在無法用語言和行為表達的情況下,爭執、吵鬧、打架是最直接的方式。如果對方始終忽視、拒絕、否定、貶低、指責、辱罵、打壓自己的情感表達和需求,可以結束關係。如果目前還是非常懼怕矛盾、衝突和無法結束關係,還是選擇用自我隔離和心理壓抑的方式解決問題,就要先理解和接納自己的癥狀。因為此時癥狀是唯一的表達和滿足途徑,如果再把這個途徑封死癥狀會更加失控。
需要再次強調的是,良好的人際、親密關係並非總是意見一致、和睦、相親相愛的,也會有意見不一致、矛盾、衝突和互相傷害的時候。意見不一致、矛盾、衝突和互相傷害是一個彼此療愈的過程,在過去的人際、親密關係里形成的情感缺失和心理壓抑,都會在這一過程里得到表達和滿足。如果始終不能療愈彼此,最好不要強行在一起,分離、換人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換來換去都無法與人維持和發展關係,就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療愈。
可供情感表達和滿足,以及學習建立新的人際(親密)關係經驗的途徑是心理諮詢關係,就是與心理諮詢師建立和維持的關係,或者在生活中、網路上能夠在意、尊重、理解、接納、認可和欣賞自己的人,也就是常說的知己,或者以宗教信仰作為自己的寄託。並且擴展到和其他會忽視、拒絕、否定、貶低、指責、嘲笑、打壓自己的人維持或結束關係。並且可以情感獨立,獨立並非遠離他人、只靠自己,而是既為自己負責又能與人合作。
建立、維持和發展關係:關注、在意、尊重、理解、接納、認可、欣賞和滿足他人的需求可以快速與人建立關係,他人用同樣的方式也可以快速獲得自己的好感和信任,而如果要維持和發展關係就需要做到獨立、平等和交互,就是彼此都能滿足對方的需求,並且可以基本上維持平衡。比如:兩個人作為朋友可以相伴,作為戀人可以相愛,作為合作夥伴可以相輔相成。單方面的控制、付出或依賴、索取,關係都會失去平衡,並且會破裂。這就是我從來不做免費、即時心理諮詢的原因。心理諮詢關係是療愈的重要工具,如果都不能做到平等、交互,也就無從療愈。如果說有一個人非常需要我的關愛,我馬上放下手裡的事情,為他提供無償的、即時的滿足,這聽起來就像孩子哭了媽媽趕緊來餵奶一樣,對於一個成年人而言,這會助長其依賴性和無能、弱小感,強化其對自己弱者、受害者的定位,不利於長遠發展。
有的朋友在與人交往、交談的時候,總是希望他人可以關注、在意、尊重、理解、接納、認可、欣賞和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忽略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從而難以與人建立、維持和發展關係。也就是常說的以自我為中心,認為自己無能、弱小,需要被他人關注、在意和照顧,而他人都很強大,都必須要來關注、在意和照顧自己,要麼就會對他人失望至極,迴避、抗拒和遠離他人。所以,他不妨試著去關注他人的感受和滿足他人的需求。也就是說他人並不關心他是怎樣的人,不論他多麼正確、成功、優秀和完美,都和他人沒關係,他就像小時候的別人家的小孩。他人在意的是自己在他心裡是怎樣的人,他人可以在他這裡獲得怎樣的滿足,他人又能給予他什麼,他們之間是否可以平等、交互。
本文作者于飛,資深心理諮詢師,專業催眠治療師,心理督導師,綜合正心療法創始人,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擅長解決各類人際關係、學習、工作、情感、親子教育...等一般心理問題,和焦慮、恐懼、強迫、疑病、抑鬱等神經症,以及其他心理障礙、睡眠問題。QQ和微信:11570968
推薦閱讀:
※到底該不該花1999買魅族4?
※每個人活著都會很累嗎?
※婚前必問 15 個問題,技術性排除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婚姻痛苦
※我們每個人都毫無例外的存在自欺和欺騙3of3
※快樂的時候,我們認臉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