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發達的互聯網社會反而讓大眾感到生活焦慮?

有粉絲會這樣問:

互聯網的發達看似能讓普通人也可以體會越來越豐富的生活,但實際上往往帶來的反而是焦慮感。「這才是真正的男朋友」「怎樣才算好老公」這樣的文章往往大肆其道。看似我們能體會多樣化的生活,實際上卻往往是人們去和原來八竿子打不到的人物做比較,越來越感到焦慮,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有人這樣說:

1、不管這個世界如何變化,因為階級、慾望、性格等方面引起的焦慮、不滿,是永遠存在的課題,也是社會得以進步的源泉。

2、沒有網路的時候該焦慮的人其實也挺焦慮的。只不過那時候他們的焦慮只會被一兩個聽他們嘮叨的人知道。還有就是那些寫的特別好的引發討論的文章,大部分都是網路寫手收了稿費,或者是宣傳自己的公眾號寫出來的。他們深諳大眾心理,知道怎樣引起他人的關注,引發爭議能夠起到很好的廣告作用。網站也會採用一些手段對於這些文章推波助瀾,創造熱點進行引流。

3、互聯網讓大家知道的太多了,盲目獲取信息,脫離自身實際生活,巨大落差會產生焦慮感。

4、信息爆炸導致每天有大量的新聞、事件、炒作、朋友圈,各種見聞、知識、評論、段子、影評…光是閱讀篩選這些內容就足夠你焦慮。你什麼都不想錯過,需要被消化的太多。如果你沒有好的篩選信息的方法,以及正確面對這些信息的心態,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焦慮即是必然。

5、互聯網不會讓所有人感到焦慮,它只是個放大器。

自由的更加自由,奴役的更加奴役,貪婪的更加貪婪,恐懼的更加恐懼。

心靜了,風也就靜了。

也有人這樣說:

1、很享受互聯網帶來的方便,沒有所謂的生活焦慮,反而因為網路讓一路走來的朋友走的更近。

現實中:當同學群、戰友群、同事群、親戚群、家人群,填補外鄉工作的孤獨。還能延續曾今的好友交流與溝通。(互寄當地美食變成了一種工具)

網路里:讓從未謀面的共同愛好的群體,也可以有分享偶爾獲得的技巧的喜悅,可以毫無顧忌的發表自己的觀點。有共鳴的,也有不同想法的。

還可以在現實與網路中切換,瀏覽學習更深層次的思想,刷新時代最新資訊,影響自我三觀。

2、與其說互聯網帶給你麻煩,不如講是自己給自己帶來的麻木。

就好比如今的自媒體,任其發展,沒有人能說它是不好的...

ta很好,讓我們在遇到災難性的事件時,能第一時間互相告知;

ta很好,讓我們在寂寞無助時,有一棵稻草;

ta很好,至少我現在能在這裡回答你的問題。

亂來大濕兄的建議:

用逆向思維個人規劃體系來看,以自己為中心,關注自己的生活,關注自己的目標,有針對性去處理、關注一些事情,有計劃有階段性一個一個去達成,並享受其中的幸福感。

比如:

自己沒有目標,沒有想法,那你覺得社會就會風氣浮躁,更何況互聯網讓大家交流便捷,社會變得透明,大家互相影響,有人影響大,有人影響小。而且,別人更好的生活我也看到更多,有時候我沒辦法調節好心態就會覺得為什麼別人活得那麼好我卻活成這樣?為什麼她那麼漂亮我卻這麼丑?

只要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的目標、管好自己的當下,管好自己的價值觀,過好生活,擁有一種如果不是必要我管別人過什麼生活,老子最酷的心態,什麼狗屁焦慮都不如晚上拖著我爸出去跑步的酣暢,不如我媽給我煮碗西紅柿蛋湯的美味,不如晚上抱著奶奶聽她講她小時候的故事的安穩,甚至都不如拿挖耳勺掏一下耳朵。

多看兩本書,多跑兩次步,停下來抬頭看兩眼晴朗天空上掛著的幾顆星星,你奇怪的焦慮能少一半。

如果不自覺地拿看到的、聽到的東西來和自己的生活作比較,要麼改變它,要麼就安安穩穩地做好自己,這種奇怪的焦慮又少了一小半。

還有一丟丟的這樣的焦慮,就留在心裡,想想我這麼焦慮值得嗎?然後要麼繼續進入焦慮,要麼就拋到腦後,出去買個大梨吃飽飽,看著人行道上富有朝氣的小朋友,繼續保持生活的熱忱。

還有最根本的:為了自己的某個小目標,根本就沒有時間、空隙來理會所謂的焦慮。


推薦閱讀:

【焦慮症】焦慮症患者必讀的三本書
從我的抑鬱症開始去尋找溫暖與力量(3)
你被焦慮症折磨成什麼鬼樣了?
孕期准媽媽容易出現焦慮,這樣做能夠緩解
你會經常感到焦慮嗎?

TAG:緩解焦慮 | 焦慮症 | 個人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