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報】她,不懂拒絕
本文發表於《北京晚報》2017-9-29 來訪者 欄目
作者:蔡岫 梁明霞
我們的情緒就像身體一樣會生病,如果您願意分享心靈療愈的經歷,幫助更多有類似疑惑的人度過溝坎,歡迎加入我們的來訪者家庭......
本期來訪者:年輕而憂鬱的護士Lily
諮詢師:梁明霞,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學講師,北京大學心理學學士,理工科碩士
01
幹活最多,挨訓最多
Lily一畢業就進了醫院,她年輕漂亮,業務能力又強,然而她卻很煩惱。
一直以來,Lily都不會拒絕別人,這給她帶來了特別多的困擾。
Lily是一名護士,本來事就夠多夠雜了,但同事只要說,這個我不會,你幫幫忙弄一下唄,Lily就應下來,最後搞得Lily成了單位幹活最多的,挨訓也是最多的。每天都這樣度過,不知道什麼時候是頭。
所以Lily每天都想辭職算了,但總也辭不了,提了幾次都被護士長給勸住了。不能拒絕護士長Lily痛苦,但留下來,對別人的要求不能拒絕,Lily更痛苦。就這樣日積月累,加上醫院總有一些突發事件,Lily身心疲憊。
而在生活中,Lily卻總是被拒絕的那個人。比如Lily男友總是對她冷冰冰的,Lily說,他在書房看書,留給Lily的總是個背影,冷漠的背影,而自己雖然就在書房外,但就是進不去,好不容易進去了,結果他一句話能把Lily推老遠,那種推明顯是一種拒絕,赤裸裸的拒絕!
久而久之,Lily只能選擇遠遠的觀望,不敢走近,偶爾走近一次男友也會變著法讓她走開。這種感覺太難受了,Lily形容像被捆綁著,除了看著他,什麼也做不了……
諮詢師說:
幹活的背後,其實是在找媽Lily有一個明顯的行為模式:不能拒絕別人,這裡可以從自尊的角度進行分析,自尊的核心含義是自我價值感。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最初是從媽媽那裡獲得的,比如我會走路了,媽媽給予讚許的目光,我會畫畫了,媽媽給予肯定的眼神等等,慢慢地,這個孩子就能從這些讚許和肯定中獲得滿足,繼而獲得自信。同時在這個被滿足的過程中,孩子會把媽媽給予的讚許和肯定內化到自己的心裡,成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表現出來的就是可以自己鼓勵自己,自己給自己肯定,而不再過多地從外界尋求讚許和肯定。Lily的心理發育停在了不斷找「心理學上的媽媽」要讚許與肯定的階段,而沒有成長到將這種讚許與肯定內化的心理階段,於是她要不斷地做事,不斷地替別人做事來獲得自我價值感的滿足,表現出來的就是不能拒絕別人。
了解到這一點,心理諮詢師在諮詢中的身份更多的是一個懂得適時讚許與肯定的「心理學意義上的媽媽」,這個「媽媽」的作用就是逐漸地幫助Lily成長到內化的心理階段,即她能夠將諮詢師的讚許與肯定內化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慢慢地她就不需要依靠諮詢師或者外界去滿足自己的自我價值感。當然,這不是諮詢的全部,只是一個方面……
02
結束得猝不及防
一天,Lily提出想結束諮詢。
Lily以為諮詢師會像護士長一樣,勸她留下來,結果諮詢師來了句:「那我就來討論一下結束……」
Lily很吃驚還有點傷心,心想,咦?一點留我的意思都沒有!好歹我也諮詢了半年多了……於是生氣地說:「討論,討論什麼?」
諮詢師看著Lily,不說話……
Lily也不說話,倆人就這麼沉默著,Lily以為會沉默好久,就像以前的某次諮詢,她倆足足沉默了快十分鐘,最終是Lily開的口。
突然,諮詢師開口了:「討論結束,關於結束,你是怎麼想的?」
Lily說:「就是時間不太方便,總得往這邊跑,太遠了……對了,還是說說我和我媽吧,她昨天又和我打電話……」
剛開頭就被諮詢師阻止了:「對不起,打斷一下,媽媽的話題是一個新的話題,你今天想結束,我們還是來說說結束……」
啊?她就這麼生硬地拒絕了我!Lily感覺有點不爽,憑什麼,還打斷我!Lily感覺像被諮詢師推開了……她不禁又想起了和男朋友的關係。
「你想到了什麼?」諮詢師敏感地捕捉到了Lily的走神。
Lily故意語氣比較生硬:「沒什麼!」
諮詢師說:「你好像拒絕了我。」
Lily恍悟:「啊?是噢,我就這麼自然地拒絕了她!原來我是可以拒絕的!」她仔細看了看諮詢師,她的表情竟是如此輕鬆,好像還面帶笑意,眼神中還有一些鼓勵的味道……原來拒絕竟是如此簡單!
這次之後Lily就結束了諮詢,其實後來她也想過繼續,結果諮詢師的助理說她的諮詢已結束,重新開始要按新的諮詢費標準。聽到這兒的時候,Lily的心裡還是有點不舒服:「那好,那就不約了!」這一次她也選擇了拒絕,用一種很自然的方式。
諮詢結束後,Lily並沒有辭職,而是開始嘗試拒絕,拒絕一些莫名其妙的工作和幫忙,其間因此還被小人告狀,但當時護士長直接就幫她懟了回去,這之後,Lily的工作越來越得心應手……
而對於男朋友,Lily也有了自己的邏輯:我想離開,不用你推!我不離開,趕也沒用!
諮詢師說:
拒絕了你,關係依然結束,心理諮詢的角度是暫時的結束,不是說徹底解決問題了,更多的是來訪者成長起來了,可以自己解決問題了……
之前從個人的角度來分析「拒絕」,這裡可以從關係的角度來看,「不能拒絕」的背後往往有這樣一個心理機制——我拒絕了他,我們的關係就破裂了。所以「不能拒絕」中包含著「不敢拒絕」,就像Lily提出結束諮詢實際是對關係的一種拒絕,這種「結束」在行為上是一種試探,情緒中更多地包含著害怕。而諮詢師需要評估目前Lily的狀態,覺得她可以暫時結束了,就可以順勢「推」一把,當Lily有了一次新的體驗——我拒絕了,但關係並沒有破裂,療愈就此發生。Lily拒絕了心理諮詢師,而諮詢師給到的是鼓勵的眼神,這對於Lily很有意義,她發現拒絕之後自己輕鬆,諮詢師也是輕鬆的,這樣的體驗是全新的,會成為她新的維持關係的方式,即在關係中還有一種可能——我是可以拒絕別人的。所以,Lily提出結束,表面是因為她說家遠、工作忙那些理由,但根源上是因為她的人格已經強大起來,「不能拒絕」這個問題的療愈應該告一段落了。諮詢師早就注意到了這點,但就像植物生長一樣,要瓜熟蒂落,諮詢師一定要讓來訪者自己提出來,才更有利於她的成長。
附:
—The End—
—「《北京晚報》來訪者」創辦者簡介—
梁明霞/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心理學講師
北京大學心理學學士,理工科碩士
熱愛心理學,喜歡精神分析正在以「不含誘惑的深情,不帶敵意的堅決」走在心理諮詢的路上……公眾號:梁明霞與精神分析
收藏文章?不如關注我——想更多了解自己,了解心理學,請持續關注「梁明霞與精神分析」,我在這裡,一直在這裡……
微信原文:【北京晚報】她,不懂拒絕
往期內容:
第1期:你不是真正的快樂,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護色......
第2期:有一種謊言叫「善意的謊言」,有一種欺騙叫「為了你好」...... | 請告訴我真相
推薦閱讀:
※都有哪些有趣的心理療法?
※如何評價心理老師以聊天名義對學生收集案例?
※戀愛是一種精神疾病嗎?
※在這個時代,來一場自我救贖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