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與海上絲綢之路淵源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以中國東南沿海為起點,東非和歐洲為終點,途中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
海絲之路促進了中國與外國的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推動了沿線各國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一個重要節點,見證了海絲歷史的興敗。
宋末至元時期,古代中國在中外貿易中佔主導地位,是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極盛期。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從廣州移到泉州,泉州憑藉著「四灣十六港」得天獨厚的航海條件一躍成為中國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力山大港並稱為「世界第一大港」。成為聯繫東西洋國際貿易網的重要支點,是當時世界性的經濟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到了明朝之後,由於元朝後期遺留的內部民族矛盾不斷升級。在明成化十年,中央政府將泉州市舶司移設福州,泉州港四百年的外貿港地位在此終結。而後,因為清朝的海禁政策和鄭成功反清復明戰爭,泉州港遭到重創,從落敗到漸漸被歷史遺忘。
直到1926年,中外學者聯袂到泉州考古調查證實了西方文獻中的刺桐即為泉州,泉州以其寶貴的歷史研究價值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隨後,經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考察,泉州被定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現在,兩年一屆由文化部與福建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永定落戶泉州,遺落滄海的明珠又重新煥發光彩。
海上絲綢之路帶來了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造就了泉州佛教、道教和伊斯蘭教等紛繁複雜的宗教和諧共生,留下了古航標塔、古碼頭和宗教建築等豐富的物質文明遺產。並且因為頻繁的海事活動,構築了泉州豐富的海神信仰,九日山祈風石刻則是當時為祈求風信以利航海而留下的珍貴記錄。
海絲之路讓泉州走向了世界,讓世界走進了中國。
推薦閱讀:
※2016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貿易規模分析
※站在更高的高度審視當代 用更跳躍的思維展望未來——讀《超級版圖》有感讀書筆記之二十三
※一帶一路的機遇
※中馬共建馬六甲港口,「一帶一路」戰略再下一城!
※「一帶一路」爭端解決機制和機構將建立
TAG: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