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專家還在用這種方式治療乳腺癌,不要猶豫,立馬舉報他

乳腺癌是一種相當古老的疾病。

目前已知人類對乳腺癌最早的文字記載,發生於西元前1600-1700年,一本由莎草紙寫成的《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對它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書中對於乳腺癌處理的回答非常簡單和誠實——沒有治療。

《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是人類史上第一部醫學著作

公元前460年--前377年,古希臘著名醫生希波克拉底在他的著作《文集》中也對乳腺癌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他提出的體液學說認為,乳腺癌是由「黑膽汁」過多引起的一種全身性疾病,切除原發腫瘤會使病情惡化。

公元前400年左右,他曾警告道,「最好不要切除隱藏的腫瘤。切除腫瘤的人很快死亡,而不切除的人活的時間更長。」

希波克拉底被稱為西方傳統醫學之父

之後,同為希臘名醫的蓋倫(Gallen)發展了體液學說,同樣認為乳腺癌是全身性的疾病。他認為,最早用「蟹足樣」來形容癌腫的生長方式,積極提倡手術治療乳腺癌,並主張腫瘤的切除應在周圍的正常組織中進行。然而蓋倫的門徒們卻認為認為乳腺癌不可能通過手術而治癒,更傾向於採用非手術的療法包括食療、通便、放血和水泡療法等排出過多的黑膽汁來治療乳腺癌。從而揭開了人類認識乳腺癌的歷史。

Gallen 的體液致病學說認為乳腺癌可以通過手術治癒,為 19 世紀末和 20 世紀的乳腺癌外科治療奠定了理論的基礎。

乳腺外科手術治療的歷史,從公元1世紀追溯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治療手段經歷了從原始的局部切除、乳腺癌根治術、擴大根治術、改良根治術到保乳手術,5個階段。

腫瘤局部切除的原始手術時代

乳腺癌外科治療的歷史始於公元1世紀,希臘Leonides醫生首先發現乳頭凹陷是乳腺癌的一個重要體征,主張外科手術治療乳腺癌,並首先實施了乳腺腫塊切除。

但那時候的乳腺治療手術相當的觸目驚心:切割、燒灼(又疼又血腥)。

莫名的想起了德州電鋸殺人狂這部電影o(╥﹏╥)o

公元10--16世紀,人們發現乳腺癌不是僅通過切除腫瘤或者乳房就能治癒的,這一發現讓乳腺治療手術的範圍擴大。

崛起於16世紀的解剖學讓乳腺治療手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Cabrol主張局部廣泛切除,切除範圍包括胸肌及周圍部分正常組織。

Severinue首先開展切除乳腺癌的同事,摘除腫大的腋窩淋巴結。

直至19世紀前,人們一直堅信乳腺癌為局部病變疾病,這說明此階段乳腺手術治療僅限於局部的原始手術治療。手術手段生猛(直接切切切,殘酷..病人痛苦,醫生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可以想像手術現場那濃濃的血腥味...),手術效果也是可以預料到的:病人死亡率高、短期複發率90%以上。

當時沒有很好的麻醉、止血、抗感染藥物,切除病變計劃性差。這不得不讓醫生們反思乳腺癌會不會不是一種局限性疾病。但是由於受到當時醫學條件的限制,病變的發展、擴散尚不知其規律,也無法證明乳腺癌不是局限性疾病這一假設。

乳腺癌根治術階段

19世紀,隨著解剖學和顯微鏡在病理學中的應用,專家們開始研究乳腺癌的淋巴轉移規律,提出在切除腫瘤的同時切除區域轉移的淋巴結。

德國病理學家 Virchow 經過對屍體進行病理解剖學的研究,提出乳腺癌起源於導管上皮並沿著筋膜和淋巴管播散的理論。

1822年Elliott用顯微鏡發現了腫瘤細胞的浸潤。

1852年美國專家Joseph Pancoast是第一個提出全乳房和腋窩淋巴結整塊切除的外科醫生。

1882 年,被稱為「現代美國外科學」之父的William Stewart Halsted創立了乳腺癌根治術。他對乳腺癌的擴散途徑提出了新的理論,開創了乳腺癌外科手術史上的新紀元。

偉大的Halsted

看看他這個理論的深遠影響:

乳腺癌手術後局部複發率從80%降低到20%左右,長期生存率明顯提高。被譽為乳腺癌手術的經典術式(乳腺癌根治術:切除範圍全乳房 + 胸大小肌 + 腋窩脂肪組織)。

William Stewart Halsted建立的腫瘤與區域淋巴結整塊切除的治療原則,對現代腫瘤外科產生了重要影響。成為其它惡性腫瘤手術治療所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乳腺癌乃至整個現代腫瘤醫學發展的里程碑。

Halsted 施行的乳腺癌根治術示意圖

擴大根治術階段

乳腺癌根治術統領乳腺外科在治療 40 年,然而早在 1918 年,Edward Philip Stibbe 就發現:在屍體解剖中,在緊貼著胸膜外脂肪層的胸骨旁肋間隙,還分布著以往常被人忽視的內乳淋巴結。

即:相當一部分根治術後的患者發生了胸骨旁的複發。乳腺癌根治術患者術後胸骨旁複發,顯然是內乳淋巴結受到了侵犯,並沒有得到根治。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知道20世紀40年代末,人民認識到乳腺癌的淋巴轉移除腋窩淋巴結途徑外,內乳淋巴結同樣也是乳腺癌轉移的第一站,鎖骨上和縱隔淋巴結則為第二站。

擴大根治術應運而生。

1949年及1954年,Margottini和Urban分別提出根治術合併胸膜外和胸膜內清除內乳淋巴結的乳腺癌擴大根治術。

1954年,Andreassen和Dahllverson又在擴大根治術的基礎上加行鎖骨上淋巴結清掃。

1956年,Arhelger等還要有縱隔淋巴結清掃。

20世紀50-60年代是乳腺癌擴大根治術,患者希望通過儘可能切除多的組織及淋巴區域達到治癒的目的。BUT,大量臨床數據顯示,擴大根治術較根治術的療效並無顯著提高,相反的是,其術後併發症增多,死亡率高,生存率未上升。

醫生們逐漸放棄這種治療手段,西方國家基本廢棄擴大根治術方式。如果國內有專家還在使用這種治療方式,不要猶豫,立馬揭發他。

改良根治術階段

20世紀60年代以前,人們一直以為乳腺癌先是在乳腺內形成一個局限性病灶,隨後才先想區域淋巴結轉移,然後衝破淋巴結防禦屏障後才進入血液循環發生遠處轉移。所以根治術和擴大根治術才會得以迅速推廣。

以上兩種治療階段並為將腫瘤一網打盡。為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併發症,專家們提出了許多改良觀點。

1948年,Patey報道在Halsted根治手術時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保存胸壁較好的外形與功能,以便乳房重建。

Auchinclass 在 1950 年提出保留胸大、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 Ⅰ 式,Party 提出切小肌、保留胸大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術 Ⅱ 式。

改良的乳腺癌根治術示意圖

1951年,Auchincloss提出保留胸大、小肌,兩者被稱為改良根治術。

改良根治術的興起使得Halsted手術的使用率不斷下降。大量臨床研究表明,乳腺癌1、2期行根治術與改良根治術的病人,術後的生存率與局部複發率並無顯著性差異。改良根治術幾乎成為所有可切除乳腺癌病人的標準治療方式。

20世紀60年代知名學者Fisher通過一系列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他提出手術切除癌塊和轉移的淋巴結也僅是考驗減輕機體的腫瘤負荷,改善宿主對腫瘤的反應,有利於改善機體的防禦功能;無限擴大手術範圍會增加併發症,影響機體免疫功能。

Fisher 教授

Fisher提出乳腺癌是一種全身性疾病,原發灶和區域淋巴結的處理方式都不影響患者的生存率,為保乳手術提供了理論依據。

保乳手術

所謂保乳手術是指保留乳腺的手術,其中包括:象限切除、區段切除、局部切除。加上腋窩淋巴結清掃;術後輔以放療、化療及內分泌治療等綜合治療(即MDT治療)。

對於不同方位腫瘤的保乳手術示意圖

1939年,George Gask對乳腺癌患者進行乳腺局部切除加鐳針放療,取得了與根治術相似的效果。

1941年,Mc Whiner首先提倡乳房腫瘤切除加放療,但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20世紀70年代,才真正開展了保乳手術與放、化療及內分泌聯合應用的研究。保乳手術不僅考慮了患者的生存率和複發率,還兼顧了術後上肢功能的形體美容。

目前保乳手術已經成為歐美國家早期乳腺癌的首選方式,過去,由於時代的局限性,往往偏向於切除乳房。但是,隨著外科醫學技術和循證醫學的飛速發展,醫生的專業知識與時俱進,切乳房已經不是唯一的選擇。

番外:乳淋巴結活檢術

上世紀90年代初,Krag和 Giuliano等分別報道了前哨淋巴結活檢在乳腺癌中的成功應用。此後,出現了大量關於前哨淋巴結活檢的觀察性研究,並由後續的腋窩淋巴結清掃證實了前哨淋巴結活檢技術對腋窩淋巴結評估的準確性。

淋巴結清掃術範圍示意圖

目前,幾乎所有證實腋窩淋巴結陰性的患者都可以只接受前哨淋巴結活檢;而腋窩淋巴結清掃的目標,是為了使那些前哨淋巴結陽性的患者達到最佳的局部控制。

4個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的結果也提示,在臨床腋窩淋巴結陰性的患者中,前哨淋巴結活檢能準確的判斷腋窩狀況,使得60%-75%的患者免於腋窩淋巴結清掃,減少了由此引發的上肢淋巴水腫,疼痛,肩關節活動障礙,感覺異常等併發症, 進一步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

結語

乳腺癌手術的發展歷程經歷了由小變大,再由大變小的過程。人們對乳腺癌特性的認識,在繞了一個大圈以後,重又回到了乳腺癌在診斷時就是全身性疾病的起點。在這個輪迴過程中,乳腺癌的外科治療理念完成了從不可手術到可手術,從「可耐受的最大治療」到「有效的最小治療」的變遷。

推薦閱讀:

哪個母乳媽媽沒有得過乳腺炎?這幾招自救妙方幫你輕鬆趕走乳腺炎
請大家幫我看下b超單,硬塊還在長大!?
母乳餵養新媽媽就一定的得乳腺炎?幾招教你輕鬆避開乳腺炎
乳腺癌癌變三部曲:乳腺增生——囊性增生——乳腺癌!
甲乳外科醫生揭秘:99%的人想不到在甲乳科室住院病區,會發生這些事...

TAG:乳腺癌 | 乳腺病 | 外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