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何不同?比較與借鑒,中國、日本兩國的養老制度

日本是舉世公認的老齡化社會,目前老年人的數量超過了全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已進入超高齡少子化社會。日本養老制度的特點首先體現在制度間的互相銜接、互相配套醫療、護理、養老等各種福利綁定在一起

日本的年金制度分兩個層次,第一個是覆蓋全部國民的基礎年金, 繳費和年金按統一標準計算。第二個是作為公職人員的厚生年金,包括公務員階層的共濟年金, 交費多拿的多。與日本相比,中國的養老制度建設起步比較晚,尚未建構起城鄉統一標準的、面向全民的基礎養老保險制度。主要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結合的「統賬」模式,農民則是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總體還是延續了計劃經濟時期偏重於保護體制內的福利。其次,日本為了解決勞動力人口減少問題,上個世紀90年代以後,將退休年齡逐步延長到65歲,今後還會進一步延長到70歲。與此相比,中國養老金領取年齡偏低,城鎮男、女職工為60歲和55歲,農民是60歲。第三,日本的年金制度主要體現在現金收入,而護理和醫療更多的是體現在福利服務上,通過公共性的福利服務解決第二次再分配的問題。中國目前的醫療、護理和年金制度是分開的,三項制度之間功能的相互銜接和彌補並沒有充分體現出來。目前,以城市為中心展開的護理保險試點工作, 再分配功能並不明顯,出現了服務有利於高收入階層,政府對低收入階層兜底,而龐大的中間階層或者說納稅階層的護理服務體系卻很脆弱。

混合式,中國未來的養老模式

西方發達國家是在經濟高度發展時期迎來了高齡化,有很多餘力來一點一點解決問題。中國人口眾多,且是在經濟還沒有走向成熟發展階段,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這是其他國家都沒有經歷過的。特別是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較早的退休年齡,強勢的政府等,都帶有很強的中國特色。養老制度,沒有絕對的理想模式。中國未來的養老模式需要自己來摸索,有些學者對美國走市場化的制度很感興趣,我認為,從中國走過來的歷史經驗來看,中國既不會走美國式的市場化道路, 也不會走北歐高福利、高負擔和以護理保險制度為核心的德國、日本中福利、中負擔的道路,中國會朝著混合式的方向發展。混合式是指:既有市場原理的因素,用以刺激養老產業的發展,又有政府強有力的財政介入,建構制度成本低,覆蓋廣的制度體系,實現養老制度的公正、公平以及持續性發展。目前,中國政府正在積極推動長照護理保險的制度建設,各個地方政府也在積極試著通過發放「老人津貼」和提供「護理服務」的方式,解決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問題。可見,政府在養老問題上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而不是將其問題都推向市場,中國的養老制度會更加有持續性和包容性。

健康老人,未來養老事業的主力軍

養老,不是消極的,是每個人都應該積極面對的問題。無論北歐國家的養老制度、日本的養老制度,還是獨自摸索出符合中國特點的養老制度……不管哪種模式,中國的老年人、年輕人都需要從思想上轉變觀念。這一點,我認為日本老人的自立精神和積极參与社會活動的姿態,很值得中國老年人借鑒。大多數日本老年人退休之後,會通過各種形式參與社會活動和養老服務活動。有的老人65歲退休之後,再就業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其中固然有獲得經濟收入的想法,但也不盡然。很多老人認為,在體力可能的前提下,還是希望發揮餘熱,用自己的技術和經驗服務於社會。有的老人選擇做志願者,為社區做公益事業;有的老人自己組織起來成立公益組織,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老人福利服務。養老需要老人自己的參與和努力,這樣的觀念在日本已經很普及了。中國的老年人沒有危機意識,還沒有從傳統的養兒防老、享清福的觀念里脫離出來。當然,這需要有制度設計和制度保障。制度要積極吸引健康的老年人把自己的體力、經驗、知識再去發揮出來, 要讓老年人積极參与養老政策的制定,讓健康老人成為主力軍參與養老事業,這是最關鍵的,我覺得這也是未來養老制度的發展方向。


推薦閱讀:

新政速遞丨上海民政發布養老機構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裁量基準
養老機構的運營風險如何降低
如果兩地同時繳納社保,那養老金怎麼辦理呢?
患自閉症會影響壽命嗎?
北京花園式可報醫保的養老院—北京市丰台區馨園老年公寓

TAG: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