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評定是否應該堅持與論文掛鉤

以醫護行業為例:

職稱評定應否與論文掛鉤,取決於醫生的工作性質。毋庸置疑,醫生不是工匠,行醫的過程就是一個研究的過程。動筆撰寫論文理應成為醫生的「分內之事」,將臨床經驗轉化為科研成果,更是臨床醫生的天職。問題在於,以什麼標準來衡量論文的高下?發表2篇論文的專業水平一定高於1篇論文的醫生嗎?

簡單地將論文視為職稱評定種種頑疾的罪魁禍首,或者主張職稱評定與論文脫鉤,不僅不利於推動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放棄論文這一較為客觀的標準也為評審腐敗提供更大的溫床。所以,應建立更為科學的論文評審標準,扭轉當下唯數量傾向;探索第三方專業評價機制,重視對論文的學術內容和實際貢獻的評審;加大監督力度,推動評審透明公開;完善懲治措施,嚴厲打擊職稱評審中的尋租和腐敗,以職稱評審的公平公正推動有能力有水平的醫生脫穎而出。

論文的確能夠反映一位醫生的理論水平及臨床經驗,但是若把論文視為評價醫生的主要標準則會本末倒置,讓本該促進醫生進步、促進醫學發展的論文規定異化為名利場。  到底應該以什麼標準來評價醫生?如何制定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筆者認為,首先應該廣泛徵求患者的意見,其次要認真傾聽臨床一線醫生們的真實想法,只有在廣泛深入調研基礎上制定的醫生評價標準才最科學、最具操作性。

當然,鑒於醫學論文所代表的理論水平及臨床經驗,論文不應缺席醫生的職業評價體系,不能因為少數醫生論文造假就因噎廢食將論文的價值完全摒棄。論文,在醫生職業評價體系當中應該扮演有益補充的角色,所以,要合理設定職業評價當中專業論文所佔的比例,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具體如何設定還需要充分聽取醫生們的建議與意見。

總之,論文應該堅持與職稱評定掛鉤,不僅是醫生群體,所有領域都應該充分發揮優質理論、實踐研究成果的指引示範作用。但是論文與職稱掛鉤,必須堅持有益補充的基本原則,要杜絕論文GDP現象,防止論文發表超越道德與技術的主體地位,要設立對論文造假現象的嚴厲責任追究制度。

推薦閱讀:

職稱論文發表注意事項(補充說明)
乾貨——如何寫中文論文
跟莆田醫院一樣黑,冒死披露論文公司五大坑
怎樣構建有條理的學術論文?

TAG:學術論文 | 論文 | 職稱評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