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道路斷面組合
道路斷面,是道路規劃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它由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分車帶、設施帶、綠化帶等組成,特殊斷面還可包括應急車道、路肩和排水溝等。本文將匯總《綜合交通規劃規範徵求意見稿》、《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範》CJJ37-2012、《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範》CJJ75-97和《城市道路設計規程》DGJ08-2106-2012四本規範中關於道路斷面的相關規定,並給出各類道路滿足規範最小值的推薦組合。
1 橫斷面布置
常用的主要為單幅路、兩幅路、三幅路、四輻路四種形式
《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範》CJJ37-2012:
5.2.1 橫斷面可分為單幅路、兩幅路、三幅路、四輻路及特殊的路面形式
5.2.2 當快速路兩側設置輔路時,應採用四幅路;當兩側不設置輔路時,應採用兩幅路。
5.2.3 主幹路宜採用四幅路或三幅路;次幹路宜採用單幅路或兩幅路,支路宜採用單幅路。
2 橫斷面組成及寬度
2.1 機動車道
設計速度低於60km/h,即非快速路,一條大型車或混行車道最小寬度為3.50m,小客車專用為3.25m
設計速度高於60km/h,一條大型車或混行車道最小車道寬度為3.75m,小客車專用為3.50m
規範中給出的是不同速度下一條機動車道的寬度,規劃時計算的其實是機動車道路面寬度,需要包括兩側路緣帶寬度,並考慮中間分隔物或雙黃線的寬度。
《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範》CJJ37-2012:
5.3.2 機動車道寬度應符合下列規定:1 一條機動車道最小寬度應符合表5.3.2 的規定。
2 機動車道路面寬度應包括車行道寬度及兩側路緣帶寬度,單幅路及三幅路採用中間分
隔物或雙黃線分隔對向交通時,機動車道路面寬度還應包括分隔物或雙黃線的寬度。
2.2 分車帶
設計速度低於60km/h,即非快速路,路緣帶最小寬度為0.25m;設計速度高於60km/h,路緣帶最小寬度為0.5m.
雙黃線寬度一般為0.5m
緣石最寬的為平石,寬度為0.3m
《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範》CJJ37-2012:
5.3.5 分車帶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1 分車帶按其在橫斷面中的不同位置及功能,可分為中間分車帶(簡稱中間帶)及兩側分車帶(簡稱兩側帶),分車帶由分隔帶及兩側路緣帶組成(圖5.3.5)。
其中符號解釋:
Wc—機動車道或機非混行車道的車行道寬度;
Wb—非機動車道的車行道寬度Wmc—機動車道路緣帶寬度Wmb—非機動車道路緣帶寬度Wdb—兩側分隔帶寬度Wsb—兩側分車帶寬度Wl—側向凈寬Wsc—安全帶寬度Wf—設施帶寬度2 分車帶最小寬度應符合表5.3.5 的規定。
《城市道路設計規程》DGJ08-2106-2012
5.3.1 單幅路與三幅路機動車道採用實體中間分割物分割對向交通時,機動車道寬度還應包括分隔物與兩側路緣帶寬度(圖5.3.1-1)。採用雙黃線分隔對向交通時,機動車道寬度還應包括雙黃線寬度(圖5.3.1-2)。設計速度大於或等於50km/h的主幹路宜設中間分車帶,困難時或特殊情況下可採用分隔物。單向機動車道為2條及以上時,宜設置機非隔離帶(欄)。
5.5.1 緣石形式一般由側石(立緣石)及平石(平緣石)組成;有立式,坡式或平式三種形式。
5.5.2 緣石使用應符合下列規定:1 立式用於道路中央分隔帶、路側帶及車行道兩側,側石宜高出路面邊緣10cm~20cm,一般採用10cm~18cm。側石寬度宜為10cm~15cm;平石寬度宜為20cm~30cm。
2.3 非機動車道
採用物理隔離的道路上最小寬度為3m(含隔離物寬度),與機動車道混合設置的道路最小寬度為2.5m(含側向凈空)。一般以一根自行車道的寬度增加,即1.0m
《綜合交通規劃規範徵求意見稿》:
10.3.2自行車道根據通行功能分成三級,並宜符合表10.3.2 的要求:
10.3.4不同等級自行車道的寬度和隔離要求應符合表 10.3.4 的規定。
條文說明:
10.3.4一條自行車帶寬度為1.0m,一條三輪自行車帶寬度為2.0米。非機動車道寬度應按自行車帶的整數倍加上側向凈空(通常為0.25m)取值。各級非機動車道路寬度應綜合考慮非機動車道等級及其城市密度。一般情況下,高密度地區的各級非機動車道寬度取上限值,中密度地區取中間值,低密度地區取下限值。(1)III級非機動車道的寬度下限值參照《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範》(CJJ37-2012)第5.3.3條確定。其中,採用物理隔離的III級非機動車道在2.5m下限值基礎上增加0.5m的隔離物寬度,取3.0m。(2)II級非機動車道應採取物理隔離或機動車交通穩靜化措施,寬度下限應與採用物理隔離的III級非機動車道相同,取3.0m。I級非機動車道宜採取綠化帶、隔離墩等更硬質的隔離設施,寬度下限在II級非機動車道的基礎上再增加0.5m的隔離物寬度,取3.5m。(3) 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的隔離方式可按隔離物形式分為物理隔離和非物理隔離。物理隔離主要包括以綠化帶、分隔島、隔離墩、護欄、道釘等物隔離,非物理隔離主要指劃線隔離。
2.4 人行道
人行道最小寬度為2.0m,包含側向凈空
《綜合交通規劃規範徵求意見稿》:
10.2步行交通10.2.1除城市快速路外,其它各級城市道路紅線內均應優先布置步行交通空間。10.2.2城市道路的人行道應與車行道物理隔離,且最小有效通行寬度不應小於1.8m。10.2.3城市高密度分區、大型公共設施和重要交通樞紐周邊、各等級城市客流走廊等高強度步行聚集區,步行交通系統設置應符合以下要求:
1 步行設施網路密度不宜低於14km/km2;2 人行道最小有效通行寬度不應低於3.5m;3 宜結合公共建築與交通設施建立全天候立體步行系統、行人優先的步行街區。10.2.4地面步行道、行人過街設施應與公交車站、城市公共空間、建築的公共空間順暢銜接。10.2.5山地城市可根據地形條件設置獨立於城市道路系統的步行道路,當不同地形標高的人行系統銜接困難時,應設置專用的步行梯道、扶梯、電梯設施連接。條文說明:10.2.2人行道有效寬度指人行道內扣除綠化帶、市政設施、街道傢具、書報亭與公交站台等構築物以及其他被侵佔空間後,可以實際供行人行走的寬度。參考《城市道路交叉口規劃規範》(GB50647-2011)第5.3.4條,各級道路人行道最小寬度為2.0m,扣除與設施帶或綠化帶的側向凈空後,人行道有效寬度最小值不得小於1.8m。
2.5 綠化帶
種植喬木的分車綠帶寬度不得小於1.5m
綠地率是規划過程中容易被忽視的因素,這裡以《綜合交通規劃規範徵求意見稿》為準,即:
道路紅線為15-30m,綠地率最小宜為10%;30-45m,15%;45-50m,20%;>50m,25%
《綜合交通規劃規範徵求意見稿》:
12.8.5道路綠化的布置和綠化植物的選擇不得影響道路交通的安全運行,並應符合下列規定:1 道路綠化應選擇便於養護的植物;2 路側綠帶宜與相鄰的道路紅線外側其他綠地相結合;3 人行道毗鄰商業建築的路段,路側綠帶可與行道樹綠帶合併;4 道路兩側環境條件差異較大時,宜將路側綠帶集中布置在條件較好的一側;5 幹線道路交叉口紅線展寬段內,應根據交通組織要求設置道路綠化;6 城市景觀通道可在表12.8.6的基礎上適度增加道路路段的綠地率;道路路段的綠地率宜符合表12.8.7的規定。
《城市道路綠化規劃與設計規範CJJ75-97》
3.1道路綠地率指標 3.1.1在規劃道路紅線寬度時,應同時確定道路綠地率。 3.1.2道路綠地率應符合下列規定: 3.1.2.1園林景觀路綠地率不得小於40%; 3.1.2.2紅線寬度大於50m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於30%; 3.1.2.3紅線寬度在40—50m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於25%; 3.1.2.4紅線寬度小於40m的道路綠地率不得小於20%。3.2 道路綠地布局與景觀規劃 3.2.1 道路綠地布局應符合下列規定:3.2.1.1種植喬木的分車綠帶寬度不得小於1.5m;主幹路上的分車綠帶寬度不宜小於2.5m;行道樹綠帶寬度不得小於1.5m;
道路功能等級劃分及空間分配
《綜合交通規劃規範徵求意見稿》中將道路分為城市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和支路,並給出相應的紅線寬度和設計速度,這將作為後面推薦性道路斷面的基本條件。
《綜合交通規劃規範徵求意見稿》:
12.2.1 按照城市道路所承擔的城市活動特徵,將城市道路分為幹線道路、地方性道路,以及兩者之間聯繫的集散性道路三個大類;城市快速路、主幹路、次幹路和支路四個中類。不同城市應根據規模、空間形態和城市活動特徵等因素確定城市道路類別的構成。12.2.5 城市道路系統的功能等級劃分,以及道路承載的交通流特徵、與城市土地使用的關係應符合表12.2.5的規定。表 12.2.5 城市道路功能等級劃分與規劃要求
12.4.1 城市道路紅線應在表12.4.1確定的城市道路基本紅線寬度上,綜合考慮道路承擔的步行、自行車、公共交通等交通功能,以及地下空間布局、防災等要求確定。
1 城市道路的基本紅線取值應符合表12.4.1的規定;
註:快速道路基本紅線不包括輔路,輔路作為集散道路單獨計算,實際紅線控制可合併計算。
推薦道路斷面組合
這裡根據規範對各個組成部分最小寬度的要求,同時盡量滿足綠地率的條件下,給出的規劃道路斷面組合,實際使用中,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但各個部分(除綠地)不可以減少寬度。
推薦閱讀:
※溫州軌道交通預計2017年正式開通
※路上又添新車道!亂走罰款200元扣6分,車主注意
※這5種駕駛行為,高速上直接扣12分!
※王婕:開車買把香菜?停車只需2塊錢?我想我們對於停車問題的認知有點不同
※道路窄、車輛多,東京竟然不堵車!簡直沒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