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是粵語歧視普通話,而不是普通話歧視粵語。

在全國推廣普通話難度最大的省份就是廣東了,每當要在廣東加強推廣普通話、限制廣東話在校園使用、增加普通話電視台,一些廣東人就會鬧起來,打著的理由千奇百怪,覺得普通話打壓粵語、說普通話的歧視說粵語的,其實仔細分析起來,一直是說粵語的在歧視普通話的。

我們先來想一個問題:方言會消失嗎?我們來看看李光耀在《李光耀回憶錄:我一生的挑戰》中是如何評價方言的,人們對李光耀有很多種不同的看法,但以結果為標準來看,以馬後炮的標準來看,李光耀無疑是成功的,不妨多了解成功人士的觀點。

裡面說的「親切感」是現在很多說粵語的人奉為圭臬的,「我祖祖輩輩都是說粵語的,我生下來也是說粵語的」。我們尊重這種親切感,但這種親切感不應成為歷史的包袱,不應成為推廣普通話的阻力,不應成為「祖宗之法變不得」。正像漢字從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的演變,以及後來的繁體字變成簡體字一樣,如果抱著這種「親切感」不放,只會故步自封,普通話是現在中國唯一的推廣語言和通用語言,如果自我掉隊,也只能被歷史淘汰。

有些廣東人把普通話作為一門外語,這對其他同胞的傷害可能更甚於港獨、台獨,也難怪其他同胞對這些人的厭惡,以及推而廣之造成對粵語的厭惡。

有些人把廣東作為自己的廣東,作為獨立的「王國」。這種佔山為王的邏輯很是奇怪,廣東屬於中國,普通話在中國有法定地位,所以在廣東也就有法定地位,怎麼到廣東變成了和到美國一樣呢?如果按照這個邏輯,到上海要說上海話,到西藏要說藏語,中國的方言之多,別說走遍全國,就是走遍一個省,得學多少種方言?減少方言,減少交流溝通的障礙,正是推廣普通話的原因之一。

普通話是所有中國人都要學的,到廣東要求你說普通話合情合理,因為你也學普通話了,但到廣東你要我說廣東話,我不會,沒學過,所以不是我不尊重你,而是你的要求不合理。這不是說普通話的歧視說廣東話的,而是說廣東話的歧視說普通話的。

還有一種歧視普通話的觀點是「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的北方方言,是韃子、胡人的語言」,「廣東話是古時候的官話」。這種觀點不但是錯誤的,還傷害了廣大北方人的情感。沒有哪一種方言能夠說獨自繼承了中國的傳統語言,中國的語言和文字一樣,都在不斷的變化,中華文明是不斷進步的文明,是在不斷吸收的文明,各少數民族是中華文明的一員,所以不要再抱著落後的封建歷史觀、民族觀不放了。

還有一種歧視普通話的原因是不自信或者說虛榮心,「說上海話才能體現我是上海人,說廣州話才能體現我是廣州人」,為什麼要用上海話、廣州話體現身份呢?因為上海、廣州經濟文化發達,說上海話、廣州話會獲得更多尊敬,但如果你說某個落後地方的方言,更大可能得到的不是尊敬,而是老土的評價和歧視。

印度是分種族的,雖然印度法律已經廢除種族制度了,但種族制度依然很盛行,怎樣根除呢?就是城市化,隨著印度城市化的發展,種族制度在慢慢消失,因為在城市裡,沒人會知道、會在乎你是什麼種族,只要你能夠帶來經濟效益。

所以怎樣消除粵語歧視普通話呢,答案就是經濟發展、城市化的發展。經濟越發展,人員流動就越頻繁,普通話的使用就會越來越多,外地人去廣東的就會越來越多,深圳就是一個例子,在深圳通行的是普通話。也許那一天,說粵語的會感到失落,香港人不會普通話很難到大陸發展,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語言是文化,文化是上層建築之一,與其抱著粵語優越感不放,不如敞開心扉,擁抱變化!

推薦閱讀:

【益風說】大廣東,風水5000年(二)

TAG:粵語 | 普通話 | 廣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