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龍》我不想說什麼XX年來王晶最好的電影,只是確有些老港片記憶可供追懷

大毒梟跛豪和五億探長雷洛,素有著名「爛片王」之稱的王晶,這一次選擇了有一定影迷基礎(主要是80後)的兩大人物傳奇來翻拍,構成所謂「黑白兩道」,講述兄弟情義,再給他們找個共同的大反派「英國佬」,身不由己的江湖之上,擔當了部分的民族情懷,從這一電影主題來講,與李小龍、霍元甲和葉問基本無異,或許這就是王晶找甄子丹演跛豪的原因。

江湖中的兄弟情義,與打外國佬出口民族惡氣,一直是香港電影的兩大主題,前者如吳宇森的電影和古惑仔系列,後者如李小龍、霍元甲、葉問和黃飛鴻系列。

姑且先撇開那段香港黑暗時期的歷史——如果電影能引起你對那段歷史的興趣當然很好,但那是另一話題,我一直認為看電影只需關注兩個小時里影片呈現的效果,而不必要額外去通曉作為電影背景的歷史,電影並不必然承擔歷史的功用,它只需要為電影本身服務——所以,我想就電影本身的呈現效果來講這部片子。

《追龍》其實蠻像我小時候看的香港電影,打打殺殺的江湖,兩肋插刀的兄弟情義,看的時候恍惚間時不時地勾起我往日的觀影記憶和經驗,影片的美術和年代感都還原得不錯,算是下了工夫,但整體來講,還是拍得太過於簡單了,如前面所言,跛豪和雷洛的「黑白兩道」與「英國佬」這樣的戲劇結構,張力不足,人物大多時候都流於表面,對兄弟情深的表現不如前段時間的《毒誡》,兩大人物傳奇受限于格局太小,沒有人物內心的深層探索,過多的兄弟情義與隔閡甚至造成影片一定的節奏拖沓,可以說在相當程度上浪費了這一題材。

人物傳奇在一部影片里只能有一個,以一個為主,其他為輔,所謂兩大人物的重量級PK,通常兩頭都沒落著,說不上什麼史詩傳奇,中國版的《教父》更是無稽之談。

甄子丹的動作戲被弱化,沒有寫意的打鬥,更多是敢拼蠻打,很好,還有不少人物內心的變化,看起來甄子丹不止能拍打戲,還能演文戲。

劉德華其實是回到了老樣子,特別是影片的後半部分,我一直感覺劉德華的表演像是一個符號,那些走路的姿勢和耍帥的動作,一板一眼,缺少靈動的瞬間,因此不真實,難以深入人物的內心,看著都一樣,那個殼很難打碎...反而沒有近幾年的《桃姐》、《解救吾先生》和《拆彈專家》好,打破固有的形象,回到角色人物本身。

王晶是一個商業片導演,商業片最主要是平衡,贏取儘可能多的觀眾,但掌握的功力大相近庭,因此真正好的成功的商業片導演很少。

《追龍》在於想要的太多,兄弟情義、民族情懷、黑幫史詩、歷史傳奇...最終顯得故事散亂,主題模糊,整體平庸,乏善可陳,除了老香港電影記憶可供追懷,以此來講,明顯不如《英雄本色》好看,小時候的香港電影就是這樣,簡簡單單,快意恩仇。

香港電影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別人在進步,而它在原地踏步,本土市場狹小,出口受到好萊塢和韓國電影等的衝擊(雖說是全球第三大電影工業基地,但畢竟無法效仿好萊塢的視覺特效大片),這個以往素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奇蹟告別了曾有的繁榮,與好萊塢不同,其雖商業大片傲視全球,但一直有歐洲作者電影和本土獨立電影提供營養補給,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新好萊塢電影,香港電影起源於地方戲曲,其呈現和表演方式至今仍能看出明顯的痕迹,加上長期注重娛樂和浸潤於商業電影環境,以邵氏電影最為顯著,過分求快,多是武俠動作片和無厘頭喜劇,缺乏深度和內涵,香港電影新浪潮也遠不如台灣電影新浪潮,大師輩出,影響深遠,在過去它是喜聞樂見人人叫好的娛樂形式,如今未免遠遠落後於時代的發展——近幾年的部分驚喜是一定意義上的觸底反彈,得益於一些新生力量的加入——就像小時候的朋友,長大後各奔東西看過外面世界的廣闊和精彩,就難免聊不上話和玩不到一起了。

推薦閱讀:

張國榮陳百強舊作《失業生》重映 電影里他們依然是少年?
以王家衛為首的香港電影里場景現實生活中有什麼故事?
《古惑仔》是什麼?
《河東獅吼》是一部怎麼樣的電影?

TAG:電影推薦 | 豆瓣電影 | 香港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