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是來自西方的理念?我想你真的誤會了

於早教,大家都不陌生,我之前也寫過一篇早教值不值得上的文章。說起早教,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它是從西方引進的理念。

這也很正常,在談到國內市面上的早教品牌和產品時,我們(家長)大部分人都能說出幾個國外早教品牌,有來自義大利、美國、澳大利亞的,也有日本的。

即便是找到幾個本土的早教中心,你進門仔細諮詢一下課程理念,還有起源,你會發現它們的引用大多數也都來自於幾個帶有外文字母的名字

圖片來自網路

正因為這些原因,導致很多國人一提到早教,第一感覺就覺得這理念是從國外引進來的。

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教育,我們也出過很多舉世聞名的理念,如「因材施教」、「言傳身教」、「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等;教育學家也出了不少,如孔子、蔡元培、葉聖陶等。那麼早教這個概念,我們能否在中國古代歷史中找到源頭?

還是說,早教理念真的就是從西方傳入中國的?

我們暫且不下定論,我先和大家分享三個中國的典故:

圖片來自網路

1、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語出北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教子》。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指對一個人施加教育應該及時及早。

顏之推(531~約591年),字介,生活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間,是中國古代的文學家、教育家。

顏之推結合自己從小學的家庭教育和切身經歷, 提出自己的早教主張。他認為,人在小的時候,精神專一;長大以後,思想分散,不易學習。

顏之推著的《顏氏家訓》是北朝後期重要散文作品,且在家庭教育發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體大思精的家教專註典籍,被譽為「論述教子、治家、勉學、處事之法則,傳承家教誠孝、倫理風操之經典」。

《顏氏家訓》共二十篇,是一部系統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 後世稱此書為「家教規範」

圖片來自網路

2. 畫荻教子

荻:蘆葦。

釋義:用蘆葦在地上書畫教育兒子讀書,用以稱讚母親教子有方。

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歐陽修和其母鄭氏。歐陽修,大家都不陌生, 「唐宋八大家」之一,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出身於封建仕宦家庭,他的父親歐陽觀是一個小吏,在歐陽修出生後的第四年,父親就離開了人世,於是家中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歐陽修的母親鄭氏身上。

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家庭,只讀過幾天書,但卻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又肯吃苦的婦女,她勇敢地挑起了持家和教養子女的重擔。

歐陽修很小的時候,鄭氏不斷給他講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講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個總結,讓歐陽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導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隨聲附和,不要隨波逐流。

歐陽修稍大些,鄭氏想方設法教他認字寫字,先是教他讀唐代詩人周朴、鄭谷及當時的九僧詩。儘管歐陽修對這些詩一知半解,卻增強了他對讀書的興趣。

眼看歐陽修就到上學的年齡了,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家裡窮,買不起紙筆.。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著荻草,就突發奇想:用這些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不是也很好嗎?

於是她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歐陽修跟著母親的教導,在地上一筆一划地練習寫字,反反覆復地練,錯了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一絲不苟。這就是後人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的母親親力親為的早教故事.

圖片來自網路

3. 蒙以養正 或許,這是最能說明早教概念起源於中國的證據。

「蒙以養正」指從童年開始,就要施以正確的教育。它出自易經。關於《易經》的產生年代,目前說法不一,據學者們考證,應該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說是七千年前,而成書的年代則是在商末周初。

蒙卦是易經的第四卦,卦象是」山水蒙」。

蒙卦:山水蒙,艮為山,坎為泉,山下出泉。

象曰:山下有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圖片來自網路

表示山下有水。

剛剛從山下流出的稱為清泉,有如萬物的幼稚階段。以人而言,稱為兒童。

兒童入學,稱為啟蒙。所謂」蒙」,指蒙昧不明,一切全依本能、慾望、情緒與衝動,並且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知道人間的規範與正當的言行。

兒童清純天真, 固然惹人憐愛,但是這時正是關鍵時刻。因此,啟蒙教育不能忽略管教。所謂」蒙以養正,聖功也」,意思是:蒙昧之時可以用來培養正道,這是造就聖人的功業啊。

圖片來自網路

看了我上面提到的這些中國歷史典故,作為父母,其實我們不必過度擔心自己不懂西方的兒童教育學/心理學,更不用太糾結於到底是來自義大利的從玩中學習早教理念更適合自己的孩子,或是猶太人的精英教育對孩子的發展更有利,還是德國的到大自然中學習更順應孩子的天性。偶爾翻翻我們的歷史,也能從中獲取為人父母的智慧。

從這些典故中,我們還可以確定:早教根本不是西方舶來的理念。中國幾千年前的古書已有記載。

既然不是從國外引進來的,那為什麼國內的早教市場充斥的都是外國品牌?

到底是我們中國的父母更認同外國的教育理念,還是因為中國文化的精髓在社會發展歷程中嚴重流失呢?

這個我沒有答案,但它的確值得我們這些中國父母深思。

雖然我從大學以後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但在中國從幼年到青少年時期的基礎教育讓我一生都受益匪淺。我不敢說最成功或者最完美的教育應該如此,但我相信真正完整的教育應該猶如一棵根植中國文化土壤,枝葉伸向世界的樹。這樣的樹根深干直,茂盛而不障目,挺拔而不驕傲,沐浴風雨,展示年輪,終然置身叢林也不會黯然失色。

暢 · 語 · 路

微信ID:CYLmks

視界 · 家庭 · 教育


推薦閱讀:

劉歆與劉向,誰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影響更大?
小動物和古人的二三事
古代皇帝用的印章都是壽山石做的嗎?
那些年我們建過的墓
黑白無常是一對兄弟嗎?

TAG:早教 | 中國古代文化 | 母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