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轉新聞:這個社會需要仗「實」執言者
今天,孕婦墜樓事件在媒體的報道里,又反轉了。從去年的「年夜飯分手」事件到今年的「12歲女孩被老師性侵」事件,好像太多的新聞事件總是在反轉,而作為看客的我們每次剛剛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譴責了一方,就被反轉的劇情打了臉。
我感覺自己就是「狼來了」故事中一次一次被愚弄的農夫,這些媒體算是那個放羊的孩子,事件是那隻狼,而新聞報道就是那句「狼來了」。真的假的?我不知道。
這一切是誰的錯?首要責任在媒體,這毋庸置疑。因為大眾對媒體的特殊信任,這些拿著話筒和攝像機的人,這些有話語權的人,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就是把握真理而仗義執言的權威。
電視劇《匹諾曹》里,主人公奇河明有這樣一段鋒利的話:「人們都以為,記者只會說真話,人們也都以為記者是只會轉達事實的,但是記者都應該明白,人們會無條件相信他們所說的話,所以,他們應該明白自己所說的話比其他人的殺傷力更強,他們錯就錯在並不懂得這一點,他們的輕率,毀掉了一個家庭,當然該對這場悲劇負有責任。」「我終於明白,那些不顧對錯就肆無忌憚說話的人有多危險。不知道自己言語的重量就隨意說話的人有多可怕。」
十三年前,奇河明父親的失蹤被媒體不負責任的報道為逃避責任,大眾的輕信和盲從使主人公的家庭承受了整個社會不理性的宣洩而家破人亡。直到十三年後父親的遺骸的發現才被證明是冤枉的,可是早已經沒有人關心這些了。就像不知道真相的侄女崔仁荷說道的:「這件事只是個悲劇,不是任何人的責任。」就在這種情形下,奇河明幾近吼著說出這番話來。
可是真的只有這些嗎?
那麼 當初的那些幫凶呢?那些在奇河明一家人門外扔雞蛋和大聲辱罵的人、去孤立這家人的人,這些在行為上傷害那一家人的普通大眾呢?也許他們會辯解這些錯都是因為媒體的愚弄,甚至他們早就忘記了這些。
有一句話是:當發生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覺得是自己的責任。所以當群體的輿論壓垮一個個體或者一個家庭的時候,群體里每一個發聲的人都覺得自己是無辜的。
《烏合之眾》里提到:群體是極其容易輕信和易被暗示的。而且一旦個體加入沒有責任感的群體,並預判自己不會受到懲罰的時候,就會釋放自己野蠻和破壞的本能。
當我們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媒體時,是不是該嘗試一下反省下自己。有時候,我看到一則新聞的時候,會潛意識裡希望事情向我想看到的那方面發展。可是,被一次次的反轉新聞愚弄後,我開始意識到,正是是因為大眾有這種心理,媒體才罔顧事實,為報道大眾想看的,在沒有深入調查的時候,發布了一個又一個的「新聞」。
一次次的反轉,不僅僅打的是媒體的臉,更是打我們每個看客的臉。我們的社會從不缺乏仗義執言的人,每個人嘴裡口口相傳秉承的正義,卻成了每個人肆無忌憚的免罪金牌,一句法不責眾大家落荒而逃後,卻是一個人永遠的傷口亦或是一個家庭的支離破碎。
我們缺乏的是仗「實」執言的人,倚仗事實說話而不是心中漫無目的的「正義」。正義在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標準,而事實只有一個。
電視劇《李春天的春天》里,主人公梁冰在試圖消解一個誤會的時候說道:「任何事情有三面,你的一面,我的一面,事實真相的一面。」
在新聞報道的時候,也有這三面,媒體報道的永遠該是事實的那一面,而不是我或者你的那一面。報道里不需要搞個大新聞的心態,更不需要閃爍其詞的真相。而每個人該成為仗「實」執言的人,在真相沒有大白天下的時候,謹慎的行使自己的發言權,去耐心的等待事實水落石出。
《匹諾曹》中,操縱輿論的宋車玉記者當被人冤枉的時候,才發現輿論的可怕;而當初誣衊奇河明父親的文德秀死到臨頭才感覺到含冤而死的可怕;而大眾發現輿論「可以把一個人變成惡魔,也可以把一個人變成英雄」。更可怕的是,我們知道這是電視劇,卻也是「事實」。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新聞的主角,不要到事到臨頭的時候才發現,你的對面都是「正義」的人,卻沒有仗「實」執言的人。
推薦閱讀:
※你勸酒的樣子,活像個殺人犯
※少子化的兩面,日本遊戲店的機遇與隱患
※如何回應身邊那些奇怪的現象?(個人胡說版)
※「首善」成「首騙」,消失的陳游標去哪兒了?
※社交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