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收藏家馮瑋瑜從撿漏一件清康熙郎窯紅釉梅瓶為例談收藏心得

去年,在北京舉辦的「皇家氣象——明清御窯黃釉器特展」,把收藏家馮瑋瑜徹底推到了收藏圈的風口浪尖上,這是中國大陸私人藏家首次序列化、系統化收藏和展出明清御窯黃釉瓷器的活動。馮瑋瑜近年頻頻出現在拍場的身影,逐漸引起了行內人的關注,而她收藏的瓷器,更時常成為話題。日前,她的新書《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收藏》更披露了不少拍場趣聞。她回憶起兩年前「撿漏」一件清康熙郎窯紅釉梅瓶時,至今仍然甚覺得意。而談及給新手藏家入手瓷器建議,她認為:「最好從經典器形入手」。

清康熙郎窯紅釉梅瓶

首博遇見「郎窯紅釉梅瓶」

2015年9月,在一次「盛世風華·大清康熙御窯瓷」大展中,馮瑋瑜被一件郎窯紅釉小梅瓶(由故宮借展首都博物館)深深地吸引住。梅瓶以獨立展櫃重點展示,是該場大展僅有的幾件獨立展櫃展示的重器之一。

馮瑋瑜介紹,這件郎窯紅釉梅瓶色如牛血猩紅,器如美人端然,「我的眼睛瞬間定格於它,久久不能離開。作為一個喜愛單色釉瓷器的收藏者,乍見此瓶,那一霎那,絕不亞於『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覺。」馮瑋瑜繞著展櫃四方,轉了一圈又一圈,生怕遺漏一個細節,少記一個特徵,「畢竟這是標準器」。

「郎窯紅釉梅瓶」現拍場

「玉壁形底」是康熙時工藝特徵

兩個月後,中國嘉德秋拍在北京舉辦,馮瑋瑜是那裡的常客。預展那天,她像往常一樣到了現場,繞場匆匆走完一圈的她,正在發愁沒看上什麼特別的藏品時,突然眼前一亮:這不是前不久首博「大清康熙御窯瓷」展的那件郎窯紅釉梅瓶嗎?故宮的藏品怎麼跑到拍賣場了?驚喜之餘,馮瑋瑜滿腹疑問。

「我小心翼翼上手,仔細端詳一番,長吁了一口氣:原來不是故宮那件。此瓶非彼瓶,只是兩件極為相似,但略有不同,嘉德這件瓶口至頸部留白,這是由於釉汁較厚,高溫燒造時口沿釉汁向下流淌、口沿部位釉層變薄而形成的,這亦是郎窯紅的一大特色;而故宮那件頸部無留白,如瓶身一樣呈牛血紅色,只是唇邊一圈白色燈草口。」馮瑋瑜回憶稱。

馮瑋瑜介紹,郎窯紅小梅瓶並不多見,一般郎窯紅瓶多為圈足底,底部施釉,足內白釉泛黃有細碎開片,即所謂「米湯底」,無款。「我藏有一件『米湯底』郎窯紅觀音瓶,屬大器,而嘉德這件小器的『玉壁形底』我沒見過。但『玉壁形底』是康熙時期的工藝特徵,『玉壁形底』在康熙其他立件器物中常見,只是小器的郎窯器底部如何?我沒見過。」

雖然當時預展現場不少人都認為這件小器確出自康熙年間,也與郎窯身份吻合!但現場的馮瑋瑜對郎窯紅瓶底部是否這樣製作卻把握不準。收藏講究上手,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故宮「郎窯紅」因在展櫃內,馮瑋瑜無法看清底部。對這件小梅瓶,雖然都說「開門」,但如果真要出手,還需要查閱相關參考資料,做足功課,才能定奪。

那時候,馮瑋瑜突然想起首博展出的那件展品有說明文字,她馬上翻看手機照片,發現說明文字中也有「玉壁形底」四個字,「這就消除了我對嘉德拍場上這件郎窯紅釉梅瓶器型的疑惑」。

馮瑋瑜藏郎窯紅釉梅瓶及底部

多方考證後 以底價「撿漏」

然而,雖然兩件器物從大小、型制、釉色都極其相似,但畢竟故宮那件郎窯紅釉梅瓶沒有上手,而且未標尺寸,僅記得大小相若,馮瑋瑜仍然有疑慮,隨後,她多方查搜,終於找到「故宮博物館藏郎窯紅釉梅瓶」的尺寸:高度18厘米、口徑3厘米、足徑6.2厘米。兩件對比,尺寸完全相同。「嘉德這件瓶口至頸部的留白比故宮藏品更多,故漸變效果更明顯,釉色更迷人。」馮瑋瑜表示。

由於預展有兩天時間,在馮瑋瑜看來,找到越多的資料進行佐證,越有利。經過又一輪翻書倒櫃的查找,終於又有了新發現:中國國家博物館亦藏有一件同樣形制的郎窯紅梅瓶,見《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清代》第42頁,編號25,注錄一件清康熙郎窯紅梅瓶,但尺寸比嘉德那件稍大,高22.5厘米。其說明也顯示「玉壁形底」,可見當時梅瓶器形確是玉壁形足。該書還特別註明:康熙郎窯紅梅瓶十分罕見,故彌足珍貴。

「有標準器為證,剩下的就是考證來源。」根據多年的收藏經驗,馮瑋瑜有序地推進對器物的考證,最後她發現,嘉德這件梅瓶來源顯赫,它是一代中國古董鉅賈盧芹齋的舊藏。

「盧芹齋先生是備受爭議的人物,他是20世紀海外最大的中國古董商,曾將大量中國文物販賣至歐美。據稱1949年以前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至少有一半由他流轉出去,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唐太宗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拳毛騧』和宋代《睢陽五老圖》。」回憶起當時的拍賣現場,馮瑋瑜還略感慶幸。「剛開始拍場的人氣還算可以,但拍過了一件明洪武的釉里紅大碗和一件清乾隆的青花抱月瓶後,舉牌的人氣就漸漸疏落,等到這件翹首以待的小梅瓶時,我的心都提到嗓子上,生怕殺出一個「程咬金」。讓我十分意外的是,拍賣師連喊幾聲,都只有我一人應價,落槌聲一響!我竟以底價競得!比我心裡的預算還低一大截。」回憶起這種「撿漏」的經歷,馮瑋瑜露出得意的笑容。

《你所不知道的中國收藏》

收藏建議

連博物館都沒有的「傳世孤品」

哪怕親見「出土」也要退避三舍

談及收藏要訣,有三條「金律」是馮瑋瑜一直堅守的,那就是「精品意識、品相完美、流傳有序」。對於剛入行的新手藏家,面對琳琅滿目的器物該如何選擇?她認為:「最好從經典器形入手。因為經典器形容易了解其在歷史上的演變過程,容易掌握其使用功能和每個朝代的特點。」

她強調: 「千萬不能想著收藏一件連博物館都沒有的『傳世孤品』,不管故事多麼動聽,就算親眼看著『出土』,也要退避三舍。

名詞解釋

郎窯是指清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撫郎廷極督理景德鎮窯務時所燒造的瓷器,其中著名的仿宣德紅釉而燒造的高溫紅釉稱為「郎窯紅」,釉色深艷,似初凝牛血一般猩紅。郎窯紅雖是仿宣德寶石紅釉,但又仿中有創,特色鮮明。郎窯紅的燒制對窯室氣氛、溫度等技術指標要求極高,燒造難度極大,成品相當不易,「若要窮,燒郎紅」,可見燒制郎紅之不易!

裝飾之變:隨型而飾。從宋代開始,梅瓶形成了比較穩定的裝飾格局,每個朝代在此基礎上都有特定的時代風格和流行紋飾。

早期:多樣化探索,五代至北宋早期,梅瓶裝飾主要是「胎紋釉理」模式。

元:三層式布局。元代梅瓶在紋飾布局上,分層、分塊兒、單體折枝都有,以分層最為常見。最能體現元代梅瓶紋飾布局特色的是景德鎮窯,表現為三層式布局更為成熟穩定。

明清:三層式出奇求美。明代梅瓶裝飾幾乎調動了所有已知和已掌握的釉、彩、紋對梅瓶進行多種裝飾嘗試,其中使用最多的還是青花。

《新快報》

(文章來源《新快報》梁志欽)


推薦閱讀:

幕後 ∣ 我們為 G20 做國徽
雷哥出品,腰珠怎麼搭?頂珠為何物?居然還有計數器?
精明的收藏家現在收藏什麼?
小浣熊「水滸英雄卡」淺談「收藏」
鑒別古幣真偽的常用方法

TAG: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