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奧斯卡獲獎短片,給每個教師上了一課!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教師枕邊書
同樣是關於校園合唱團的,《放牛班的春天》給人溫暖和感動。
而今天枕邊書推薦的這部短片可能會有些沉重,但很適合每個教師看看,將會受益匪淺。
廢話少說,一起走進今天的影片————
校合唱團的秘密
在今年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校合唱團的秘密》從眾多優秀的短片中脫穎而出,一舉拿下最佳真人短片獎。
雖然只有短短的25分鐘,卻講了一個情節跌宕起伏、寓意深刻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個叫做索菲的可愛小蘿莉。
她轉學來到了一所新的學校。
報名的當天她就被學校合唱團的美妙歌聲所吸引。
從校長口中得知,這是一個很有名的合唱團,曾經獲獎無數。
在新的班級,蘇菲結交了一個新朋友——
合唱團的領唱,同樣可愛漂亮的麗薩。
兩人一起嬉戲打鬧,形影不離。
索菲也如願加入了合唱團。
對第一次排練索菲很看重,表現的相當積極。
老師也在一旁觀察著這個新來的同學。
排練結束後,索菲被老師單獨留了下來。
並告訴她:
下次排練只能動嘴,不要唱出聲。
在老師看來,她的唱歌水平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團隊。
儘管心裡不樂意,索菲還是按照老師的要求做了。
第二次排練的時候,她只是動嘴,心裡默唱。
這一舉動被聰明心細的麗薩發現。
在她的一再逼問下,索菲說出了真相。
麗薩對此憤憤不平,認為很不公平。
在接下來的觀察中,麗薩發現不單單是索菲,還有一些同學也在假唱。
她當場揭露了真相:
因為他們唱的不好,你只讓他們動嘴不出聲。
而這不公平。
對於學生的質疑,老師說了下面這一番話:
人生並非總是公平的 ……
如果只允許有天賦的人加入,
那樣公平嗎?
但如果讓所有人都唱,
我們就永遠成不了最優秀的。
似乎麗薩被老師的這些「雞湯」所說服。
其實不然。
他們不但沒有妥協,而且決定採取措施和老師進行抗爭。
於是,影片最後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幕:
在比賽現場,無論老師怎樣哀求,所有的人都只動嘴不唱出聲,尷尬的老師只好自己走下台。
這時,麗薩美妙的聲音響起,短片在孩子們動聽的合唱中結束,餘音繞梁,讓人回味很久。
最後這一幕不僅僅是對老師的一次無聲抗爭,而且也證明了他們自己的歌唱實力。
故事並不複雜,卻給我們留下的震撼不小。
其實,片子越短,越是難拍,越是考驗一個導演的功力。
本片的導演是來自匈牙利的克里斯托弗·迪克,是個80後。
本片無論從拍攝技巧、故事節奏的掌控還是音樂的安排上都可以看出這位年輕導演的功力。
例如,
當索菲和麗薩在院中玩耍的時候,導演採用了一個360度旋轉的鏡頭。
索菲和麗薩連續不間斷地在同一個鏡頭出現好幾次。
這種鏡頭在表現出時間地流逝的同時,也讓觀眾見證了兩個好朋友之間純真友誼的不斷升溫。
在人物心理及細節上導演也是很講究,如索菲被老師要求假唱時的不情願,索菲告訴麗薩真相時的委屈痛哭,以及麗薩的憤憤不平都表現的很到位。
短片的音樂也超級棒,尤其是最後一幕比賽時的歌曲Bodzavirág。
據說,這首歌的歌詞來自匈牙利作家、教育家、翻譯家Nemes Nagy ágnes女士的詩歌作品《春天的雲》,由匈牙利古典音樂作曲家Balázs árpád譜曲。
這些都可以可以看出導演的用心之處。
如果僅僅從這幾方面而言,這部短片還不足以獲得奧斯卡獎。
深刻的寓意,表現出來的主題才是它得獎的關鍵。
很明顯,這是一個「大人只看利弊,小孩才分對錯」的故事。
在老師看來,集體利益是高於個人利益的。為了團隊,可能要犧牲一下個人。
也有不少人支持老師的這種做法,認為老師是從大局著想,無可厚非。
似乎看起來挺有道理的,這或許是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既能保住集體的榮譽,也給予那些想參與的同學以機會。
但,老師忽視了這樣的問題:
她在教孩子撒謊,同時也在傷害孩子們的自尊。
為了所謂的「榮譽」,讓這些懵懂無知的孩子去假唱,讓他們從小學會為了成績可以不擇手段。
片子開頭,校長就曾經告訴索菲:任何人都能加入合唱團。
而事實卻是這樣,讓孩子們只動嘴,不出聲,難道不是在欺騙孩子的感情嗎?也是對孩子自尊的一種莫大傷害。
當然,我們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評判這位老師,老師本身其實沒有過錯,錯的是當下教育制度下產生的一種畸形現象:
對「虛榮」的執著追求,對「成績」的過分看重。
成績是很重要,如果以不利孩子成長的方式作為代價,那就得不償失,失去了教育的本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教師枕邊書
推薦閱讀:
※從小到大沒打兒子一巴掌的溫情教育,誰能做得到?
※三識白骨精
※想投資做一個國際先進幼兒園,有好的加盟品牌嗎?
※怎樣看待「中國無產階級是一個最有覺悟性和組織性的階級」這句話?
※從原學校休學,到清華北大旁聽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