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多數人喜歡炒菜,而大多數人不喜歡洗碗?——從炒菜刷碗談人的本性

剛在公交上想了一個問題,我們往往會聽到很多人喜歡炒菜而不喜歡刷碗。究其原因,無非是人的內在性質和外在因素決定的。

外因——兩件事的區別:

炒菜:炒菜這件事的完成,有著非常豐富的過程和非常豐富的結果,什麼炒、爆、熘、炸、烹、煎、瓤、燒、燜、煨、扒、燴、烤、熏、燉、熬、煮、蒸、涮……烹飪方式不下幾十種,每種烹飪方式又可能因為火候、時長又有千萬種不同;菜——材料又可以有無數種造型,掌握好了刀工,只要你樂意,任意造型都可以造出來;佐料也是花樣千百種,各式味道、風格;炒完菜又可以擺出N中造型……總之還是那句話:炒菜這件事的行動過程和能得到的結果極其豐富,具有挑戰性,不具有公共的可預見性(旁人預見不了結果)

刷碗:刷碗可就不同了,只有一個結果——乾淨!而且,刷碗這件事的實現方式基本上也是極其有限的——基本上就是一種方式:用抹布刷乾淨了晾乾(烘乾)。和炒菜比,刷碗這件事的行動過程和能得到的結果極其單調,不具有挑戰性,具有公共的可預見性(旁人能預見結果)

可能現實中,我們一旦買好了菜,其實現過程並沒有那麼豐富,但最重要的是整個操作過程中你是主動的,你掌控一切,你可以把你的意志施加在菜上面——菜對你說:來吧,親愛的,任憑你處置。而洗碗的過程中,你往往處於被動狀態,你洗碗往往不是自己的意志決定的,而是碗決定的——碗對你說:好好為大爺我服務,你可得把我洗乾淨嘍,我很嬌貴的,別把我摔了。炒菜的過程,你是菜的主人;洗碗的過程,你就像碗的奴隸。兩件事的操作過程中,大多數人的意志都是這樣的。另外,兩件事情結束後,炒菜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反饋,「這菜炒得不錯」——條件反射中的獎勵,「咸了點」——吊起人的征服欲,「我下次一定可以炒得更好」(潛意識裡是下次能獲得肯定);而洗碗呢,你洗的乾淨是理所當然的,無人問津,要是沒洗乾淨還可能被人批評,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人喜歡炒菜,而不喜歡洗碗。

我們現在對碗進行「改造」:

方案一:增加洗碗方式,比如什麼轉盤子啦、接力洗碗啦;讓碗變得具有可塑性,可以任意形變,你樂意咋整就咋整;讓碗可以自動變換顏色,顯示各種花樣圖案。這樣就改變了洗碗的過程和結果的豐富性,在這個過程中你的意志就很大程度上(如果一個人極其被動,像一台機器一樣,那也真是無可救藥)可以是主動的——說不定你洗著洗著,碗就成了一件藝術品進了博物館呢。

方案二:給碗賦予寵物的意志——智能碗,可以和人互動。洗碗的過程中,碗不時的挑逗你、向你撒嬌,表現極其可愛,我想你很難忍住不主動去洗碗吧?

現在我們深入內因:人的本性

從洗菜、刷碗兩件事的大眾偏好情況來看,人們傾向於做一個個人意志的施加者,而不願意做一個被動承受者,現實中有多少人老喜歡強迫別人做事情呢,而幾乎每個人都不願意做被強迫做的事情。

之所以人們傾向於做一個意志的施加者,純粹是因為一個原因,「一切為了存在」(這一論點,在個人哲學中有詳細描述,貌似還未發布在專欄里)——存在,不是我們看到的存在,而是處於永恆運動當中向上演化的存在。對外施加意志,意味著自我對外界事物的直接或間接同化,也就意味著自我的成長,進一步肯定自我的存在。

(小插曲:可以說,意志的同化是生化反應在「同化」這個詞上的一個演進,或者說是精神存在對血緣存在上的一種進化——師傅、老師對徒弟、學生「視如己出」,就是一種精神意志的繼承,已經打破了傳統的血緣繼承存在的陳舊觀念——暫不涉及更高的哲學境界,此處下次再擴展。)

意志的施加、承受關係,是決定人們偏好的主要原因。(炒菜)施加的結果,就是自己的成果——無論好壞,具有唯一性。而(洗碗)承受的結果,早就有了統一的標準,這種成果不具有唯一性——人人都能辦到的事情,很少有人能從中獲得成就感,因為這證明不了自己,體現不了自己的價值。

我們常說,「態度決定一切」。的確,態度決定一切。但是,事實上人們的態度就是像對待炒菜、洗碗那樣,「專挑軟柿子捏」——做更能從中獲取成就感的事情。如果讓你天天宰牛,數十載如一日,恐怕大多數的態度跟洗碗時的態度一樣。但是人家「庖丁」就不同,因為人家有(極其積極主動的)「態度」啊!

積極主動地態度,第一動力來源是人的內心;第二動力來源是外部環境、條件(比如炒菜和洗碗)。態度上有第一動力來源的人,就是「自燃型」的人,做事積極主動,能化腐朽為神奇,熱愛生活,像梵高的向日葵那樣。

明白炒菜、洗碗的大眾偏好背後的隱情,我想你應該可以判斷什麼樣的人能成才、如何與人相處……

來,做一道題:

以下選項中,意志關係層面類似於炒菜的有():

A、開車 B、掃地 C、玩王者榮葯 D、考數學試卷

讓我們的思維具有無比的侵略性,征服四方吧!


推薦閱讀:

人的意志
生命真意——意志不堅者慎看
「意志力」系列之一:進化論的禮物
到頭來,人類其實沒有什麼自由意志?

TAG:意志 | 哲學 | 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