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用戶體驗設計經驗集錦-4.我們所說的智能生活,對老人有什麼意義?

你一定看到過一名北漂小夥子張明為父母手繪的「微信使用說明書」。他的微博在連夜間遭到成千上萬次轉發,收到了各式各樣的讚許和感動的評論。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像我朋友那樣肯花出一兩天時間為自家老人折騰手機應用和界面布局,如何讓他們更方便地進入我們的智能生活中?

數據顯示,60 歲以上的老人家在使用互聯網服務和新科技產品的時候,會比年輕年齡段的人們習得速度慢 43%。有 45% 的老人家在需要自己探索新功能的時候感到猶豫和焦慮。

不少人還會會輕易因為沒有理解如何操作、或者獲取信息,甚至是不習慣網站、產品的改版而放棄使用。90% 的老人家會因為使用遇到困難而責怪自己愚蠢,或者跟不上時代。這對於他們來講,是個不小的精神打擊。

在漸漸步入老齡社會的中國,全社會都在體驗著互聯網便利之際,互聯網如何「+」上年邁的老人,值得思考。

科技便利如何惠及老人

「排了一個小時的隊才交上電話費,不會用自助繳費機,網上繳費更不會,子女沒空幫忙就只能自己來銀行排隊了,費時費力。」78歲的北京市民張百升從銀行辦理完業務後向記者抱怨道。

雖然,近年來網上自助繳費等業務已走進人們生活,但是像張百升這樣的老人卻還是因為無法學會操作,不能享受這些便利。

今年 5 月 Google 推出的無人駕駛汽車引起了很多討論,在愛范兒的相關文章中曾有讀者指出,這會是一款「老弱病殘幼專用車」。現在發現,這話還真有點道理。隨著年齡增長,人們的手腳會變得不那麼靈活,而(robocars)就剛好能解決出行不便的問題。

「現在挂號看病、訂火車票都在網上,不會用電腦,這些都做不了,還是只能用笨辦法來解決問題。」 張百升承認,有時候越來越覺得自己「跟不上趟」了。

僅像張百升這樣的高齡老人對一些網路操作不熟悉,50歲以上的人群中有不少人也受此困擾。

「前兩年剛剛學會用ATM機,現在又有網銀支付繳費了,我以前沒學過電腦,這些功能都不會用。」53歲的李萍是北京西城區一名普通退休職工, 她告訴記者,自己退休在家後偶爾也會上網,但是像網購、網上預約挂號這樣的操作自己都無法獨立完成,還是要等女兒回家來幫忙,很不方便。

除了「觸網」難,如今智能手機里花樣繁多的功能使用也令老年人感到難以掌握,智能手機對他們來說並不「智能」。

52歲的北京市民周先生對此深有體會,他表示,兒子前不久給他買了部新手機,但是除了打電話、發簡訊以及勉強會用微信,別的功能都不知道怎麼用。

「我知道手機能裝打車軟體,叫車很方面,但我從來沒用過,也不知道怎麼下載和安裝。智能手機對我來說不過是一部與家人聯絡的電話而已。」

被忽略的老人群體

中老年人在接觸互聯網和科技產品時,遇到的最大的障礙就是操作流程過於繁瑣。

「像網路支付這樣的程序對我來說就太複雜。不能一步操作到位,要輸入很多密碼賬號等,我平時都不敢用,生怕一個不留神把錢打到別人賬戶上了。要是操作流程能簡單一點就好了,我平時也能自己在網上買東西。」李萍表示。

面對複雜的操作,很多子女也不放心讓父母獨自完成網購等流程。在北京某外企工作的趙女士就表示,自己的父母都快70歲了,他們以前也想趕時髦嘗試網購,但是趙女士並不放心。「擔心他們對在線支付不熟悉,有可能上當受騙,所以勸他們不要用網銀,現在網上支付都是我代替他們操作的。」

微信正在降低支付門檻和簡化支付流程

「現在考慮老人使用體驗的科技產品太少了,我曾經試過用智能手機,可光開機解鎖就學了不下五遍。另外,我們這代人都不會用漢語拼音打字,手機的手寫功能用起來也不方便,戴著老花鏡瞅半天,所以乾脆就放棄了打字。」張百升坦言,雖然現在已經進入智能手機時代了,但是因為不會用這些「高科技」,自己至今還隨身帶著一部諾基亞的「老爺機」。

近年來,雖然有一些互聯網企業和運營商推出了專為老人設計的互聯網產品和硬體產品,如一些網路搜索引擎推出滑鼠手寫功能;北京市民政局與企業合作推出了「小幫手老年手機」,但是這類產品數量屈指可數。開發產品的企業大多不看好老年人市場,認為老人產品的盈利模式不清晰。

「科技發展太快了,只考慮到一些年輕人的使用習慣,我們歲數大了接受不了這些新鮮事物,有時候覺得學也學不會,只好放棄了。」張百升無奈表示。

智能生活如何與老人「互聯」

2015年2月,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在北京發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已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

但數據同時指出,在中國,60歲及以上的網民比例僅為2.4%,雖然較2011年的0.7%有較大增幅,但是整體比例仍然很低,大部分中國老人還是純粹的「脫網族」。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老人似乎已經被「忽略」。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互聯網科技的快速發展對包括中老人在內的所有公民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但中老年人接受新事物能力有限是客觀現實,所以,技術的發展需要兼顧到這部分人群的需求。

松鼠智能相框

對老人來說,最需要的應該是陪伴吧。考慮到很多人都沒有機會與家中的老人朝夕相處。松鼠相框團隊打造出了一款具有照片展示、視頻通話、家庭監控等功能的智能相框。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讓技術來適應人,而不是讓人去適應技術。現代科技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不能只顧『瘋跑』,應該對技術發展提出『適應性』要求。」

夏學鑾認為,目前網路科技產品都將目光集中在年輕人群體上,而忽視了老人的使用需求。「現代科技應當增加便利性,讓產品更『傻瓜』,服務中老年群體,而不是讓這一群體逐漸被『邊緣化』。」

根據民政部2013年公布的數據,中國60歲及以上老人口到2020年將突破2.43億,2025年將達到3億。龐大的老人群體如何融入互聯網時代,值得人們思考。

「老人群體『觸網』有必要性,這一人群數量龐大,如果他們能夠真正與互聯網時代對接,不但會提高生活便利度,從消費角度看,還有望從一定程度上增加市場需求、刺激消費。」 夏學鑾分析稱。


推薦閱讀:

虎牙直播特色是什麼?
互聯網時代下的晶振發展
從谷歌賣給軍方技術,到人工智慧的未來
網路簡史,從17世紀到現在
《中國輿論場》是個什麼類型的節目?

TAG:互聯網 | 移動互聯網 | 用戶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