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實

本義: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通述:

  太古時期給人賦予靈性的造物主,是至高無上的天帝,但人們並不會知道他的存在,那些比次之的皇天上帝,人們親近他們並且稱讚他們。比他們更次的人間帝王們,人們對他們是畏懼他們。等到了後來,更次一些的君王,人們對他們則顯得對他們輕慢了許多。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事,是因為他們的言行不足以取信於眾人,是因為他們過於放任自己的言行,沒有遵道而行,按規律辦事。

  而皇天上帝,太上,則彷彿什麼都沒做一樣,更不會輕易發號施令,他們卻能夠功成事遂。當你問人們,太上他們是教你們怎麼做的,都有哪些要求,你們才能夠與世間萬物共生共存,不會有大的禍患呢。人們會回答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啊。「

 釋義:

  太上:太,指太古時期,上,指天,因古人認為天有生育萬物之功,被古人認為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因而稱為天帝或上帝,這裡的太上,指太古時期的給人以靈性的造物主。

  不知有之:指人們並不會知道有太上的存在。

  侮:不尊重、輕慢。

  悠兮:悠閑自在的樣子。

  貴言:指不輕易發號施令。

  自然:自己本來就如此。

圖引:

  在上一章中,作者提到,要虛空自己的偏私之心,才能與萬物共存。這一章繼續深入講解。

  作者先引出了太上,說沒有人知道太上的存在,但卻是他給了人們以靈性。後面的皇天上帝,也受到了人們的讚揚,他們都是做事做得看上去很少的。然而,後世的帝王,無不被世人所畏之侮之。為什麼會這樣?

  作者緊跟著引出了自己的論點,是因為他們的言行失信於民,而失信於民的原因,是他們過於放任自己的言行,沒人遵道而行。而與此相反的是,皇天上帝,太上,則彷彿什麼都沒有做一樣,更不會輕易發號施令,但他們卻能夠功成事遂。原因是他們更懂得遵從自然之道和人性之道,不會把自己的偏私之言行強加給世人,世人則可以日用道而不知,就像你問世人說:你們為什麼捕魚時只要大魚不要小魚啊?他們會回答你說,我們本來就這樣啊。

  因此,只有讓每個人懂得如何依道而行,他們才會與世間萬物共生共存,而不會有大的禍患。

註:本文轉自 nanshankongtong 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道是孤獨嗎?
老子是不是僅靠心境就飛升成仙?
古人云,夫唯不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不爭,不顯, 不露,在當今的社會這樣真的可以嗎?
老子是怎麼成名的?
《道德經》翻譯最好的書是什麼?

TAG:道德經書籍 | 中國傳統文化 | 老子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