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經綸|從金融行業的大門在關閉談階層分化

全新公眾號:政商經綸(zhengshangjl),歡迎關注。

1.

2012年,我有幸和一名清華畢業的本碩博高材生成為室友,同一屋檐下住了2年。那時候我在外企,他剛博士畢業去了一家銀行系信託公司,這家公司號稱非清北不收。

那時候這哥們兒還剛進入金融業,從他口中我經常聽到一些關於這個行業的鄙視鏈條:當屌絲們還在比誰用的iPhone級別更高時,另一些人比的是誰開的車豪,誰帶的表豪,而更高級一點的是比誰家在四環以內房子多。我永遠都記得他描述的那種大佬的樣子:腳踩老北京內聯升布鞋、身穿亞麻寬鬆長衫、用著200塊錢的諾基亞磚頭機,卻開著寶馬大奔,談著百十億房地產生意,一副低調中透著閱盡人間滄桑,什麼都「搞得掂」的樣子。

那時候我對這個正牌的清華工科男,簡直可以說是仰望。要知道,人家可是高中從外地直接報送,而且本科學物理,絕對的學霸加高情商,屬於我最敬仰的人中龍鳳,按說應該是朝著科學家的路數去的(最佩服科學家了)。也去過美帝交流,也去過日帝交流,估計也是受夠了科學界的無聊FB,索性出來掙錢了吧。那時候他已拿下注會,正在第二次考司法考試。這個背景,絕對是橫掃整個金融圈,除了英文稍微差點。但他似乎並不稀罕另一條往外走的精英路線。

然而,跟他的同事們相比,這哥們兒總還是有些底氣不足。那誰誰誰,財政部誰誰誰的女兒,誰誰又是某個世家子弟。

我想,這應該就是「階層」的概念吧。

那時候,我還是個無腦的小清新,崇尚看FT中文網這樣的小清新外媒,差點就被帶歪了。還好有這樣極其理性、極其實用主義的清華工科室友。

他說:別傻了,每一次所謂的「改革」,都是一次利益的重新洗牌,怎麼會輪得到你我屁民。

對呀,他說的好像很對,還真是那麼回事。神仙打架,屁民以前還可以圍觀吃瓜,現在呢,基本上只有吃shi的份了,空氣里飄的都是稀拉拉的shi

不過這哥們兒也算是趕上了信託的黃金時期後半段,那時候都是躺著賺錢,銀子嘩啦啦地往腰包里進,也是跑步進入了高級階層。老婆在武漢大別墅住著,帝都分別布局了通州城市副中心與國貿CBD交接處一套房及京津冀城市圈帝都6環一套房。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階層進化要把握兩條:1、知道自己想要什麼;2、借勢。

2.

然而,很多人即使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卻由於自身客觀條件,借不到勢,或由於市場環境,勢已不再。

資本市場上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九鼎,借了新三板的勢,把自己搞大了。緊接著學他的天星資本,就沒那麼幸運。當然,也算借到了一部分勢吧。

最近的一個例子。幾乎每一家信託公司新來深圳,要新建團隊。人品好、能力強、資源足的帶頭大哥帶著自己的鐵杆們從一個平台到另一個平台,看中的無非是新平台的頭銜、激勵措施或者是業務範圍或准入條件放寬。相比其他持牌金融機構,信託對部門經理和團隊長的資源要求足夠高,因此,激勵也足夠強。這個行業通常的門檻除了學歷、過往的職業經歷相關外,可能還會被要求「有資源」。

啥叫「有資源」?你可以是紅二代,官二代,富二代,OK,這是與生俱來的資源,好些個金融機構會自動為你把好位置留著;你也可以不是這些,但你像我那清華室友那樣,畢業名校,學霸,CPA+司法考試,標配,你有專業資源,校友資源;如果你資質平平,以上這些都沒有,但你趕上了行業爆發前夜,這也算是有資源,畢竟運氣也是一種資源;再不濟,你長得漂亮,逗人喜歡,會坐大腿,有勇氣有衝勁,雖然沒有資源但是有朝一日可以讓自己變得有資源,前提是你要讓人相信你能做得到,願意帶你玩

對於剛畢業、沒有家庭背景、學歷也一般,更不可能有什麼硬「資源」的年輕人來說,有人願意帶你玩的概念正在越來越低,核心持牌金融機構的大門正在漸漸關閉。一個蘿蔔一個坑,位置基本上被前面所說的那些「有資源」的人牢牢地佔住了。站穩了,那就是一個新富階層,盡情地享受核心金融牌照帶來的財富效應,雖然也是個嚴重看天吃飯的行業。以上清華男就是一個優秀典型,前段時間潛規則實習生的渣男首席也算,不過他因為貪圖那點炮錢因小失大把自己玩殘了。

3.

不管多麼優秀的人,在大勢面前真的是太渺小了。「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所以萬事都有「窗口期」,這是我活到而立之年才第一次跟一個聰明的北大小妹學的。

錯過了窗口期,再想迎頭趕上就難了。雖然也不是不可能,但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遭受比常人更多的白眼,而且這努力還要看特權階層眼色。就像你大汗淋漓地爬到了山腰上,人家一抬腳就把你踢下去了,重頭再來。

當然,一個人的人生走到什麼時候,就只能看到某一段的風景,而且不同的人生階段有著不同的人生感悟。自由最好的定義就是:擁有選擇的權利。而布里丹效應說的大概是choose not to choose或者是negative choose吧:

丹麥哲學家布里丹講過一則寓言:有頭毛驢,在乾枯的草原上好不容易找到了兩堆草,由於不知道先吃哪一堆好,結果在無限的選擇和徘徊中餓死了。後來人們就把決策過程中類似這種猶豫不定、遲疑不決的現象稱之為「布里丹效應」。

4.

2008年的聖誕之夜,一位中宣部的領導臨時有事,缺席了義大利駐華使館主辦的紀念普契尼誕辰150周年音樂會及金融街英藍國際金融中心「圖蘭朵」中庭雕刻壁畫揭幕晚會,機緣巧合的我有幸目睹了中國政商學界頂級精英聚會,簡直是劉姥姥進大觀園,把人都嚇傻了。

我感覺自己站在那裡,像一隻可憐的低等級生物冒然出現在一群高等級生物的盛大宴會上,我甚至都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

後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些精英們之所以成為頂級精英,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有資源」,更多的是他們懂得如何去與其他精英「交換」資源。

這個道理後來被我一個同學很不雅觀地說了出來:他說矮子跟矮子在一起玩,高個子跟高個子一起玩,不會跟矮子玩。我永遠都記得這句話,也永遠都學會了一件事,即:對你自己是矮子還是高個子這件事情要時刻保持腦袋清醒。

5.

一個好的基因會想盡各種辦法生存、繁衍、傳承下去,直到它壯大。

因此,不必過於的為眼前的所謂階層固化悲傷,如果你有一個好的基因,他終會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

畢竟階層是動態調整的,階層接力絕不是一代人的事。

所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物質要富裕,精神也要富裕;功不唐捐,福不唐捐。

以上。


推薦閱讀:

【金融理財+單點爆破】做理財銷售擁有高端旅遊圈子,如何如何儘快轉化提升業績?
缺乏深度思考的人,最後怎麼樣了……
謹以此文先給臉皮薄的人 你不該越混越差
關於外資投行和內資投行選擇的一點看法
我是怎麼跳過summer直接找到香港投行全職工作的

TAG:金融職場 | 金融 | 階層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