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自覺能動性,不當改革的「旁觀者」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細緻明確的指示,要求全黨同志「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取得改革的偉大勝利,重點在於如何調動全黨自覺能動性。

何為自覺能動性?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做出了較為通俗的解釋:思想等等是主觀的東西,做或行動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東西,都是人類特殊的能動性。這種能動性,我們名之曰「自覺的能動性」,是人之所以區別於物的特點。深化改革不僅需要中央政策綱領的航向引導,更需要全體黨員同志充分認清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自覺發揮主觀能動性,付之於行動。

小平同志曾講: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當前改革進入「深水期」、「攻堅期」,但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它雖是千載難逢的機遇,但錯過就等於落後,害怕就要挨打,這是深刻的歷史教訓。從當前改革形勢看,部分黨員膽子還不夠大,能動性還不夠強,在改革中存在害怕、等待、觀望等後進思想;有的在其位不謀其政,無所作為「求穩」;有的擔心政績受損,不敢擔當,害怕出事,亦步亦趨「保位」;有的嗅覺鈍,不敏感,反應遲,動作慢,當不了「排頭兵」、 「火車頭」;有的「守攤子」、 「過日子」、 「等位置」,不願折騰,不想創新。改革浪潮中之所以出現類似「負能量」,其根本原因在於他們黨性覺悟不高,政治敏銳性不強,能力素質偏弱,因循守舊,固步自封。

改革開放是國家的重大政治決策,既符合國家發展形勢,有助於實現「強國夢」、 「強軍夢」,也符合國民生產生活需求,有利於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因此,我們黨的領導幹部必須自覺行動起來,當好「衝鋒員」、「領頭羊」,動員全體黨員都參與進來,打破常規,排除萬難,萬眾一心,努力實現深化改革的偉大目標。

那麼,能動性在改革中有何意義呢?成功的改革是尊重客觀現實與人的自覺能動性的有效結合。國家的改革與政治、經濟、軍事、資源、地理、國際環境等要素密切相關,單位、行業的改革與國家改革大同小異,都必須用事實說話。但是,僅有這些要素並不能完全決定改革的成敗,它更多的還與人的自覺能動性息息相關。改革不僅改變客觀物質,更要改變思想束縛,一項缺乏能動性的改革,也就是缺乏了人的先進思想,改革就與失去生命的物質一般,註定失敗。因此,充分發揮人的自覺能動性,併合理運用到改革中,才是促使改革成敗的關鍵。

發揮能動性「關鍵」作用,要自覺克服情感上的激情、衝動與莽撞,它必須緊緊依靠客觀的分析研究,遵循事物客觀發展規律。我們要特別提防那些脫離實際的所謂「創新」與「改革 「,表象上他們搞得風生水起,有模有樣。其實在光鮮的背後是以人民利益為代價,是禍國殃民、愚蠢自私的個人主義行為。還要積極做好那些害怕改革、影響改革同志的思想工作,他們的惰性行為是除外部阻力以外最大阻力。對這些同志,我們要區別對待,我們可以先跨出一步,先取得些成績,用事實贏得他們的信任,帶動大家都參與到改革中來,共同解決改革瓶頸,求得全面發展。 改革中的自覺能動性是建立在深刻理解十八屆三中全會「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基礎上的思想行為,必須以客觀條件為基石,遵循發展規律,把握時代特徵,增強領導幹部掌控全局的能力,錘鍊獨特的政治前瞻性與無往不勝的「游泳術」。杜絕埋頭造車、盲目發展、胡亂改造,逆其道而行,終將導致改革的失敗。
推薦閱讀:

TAG:改革 | 三中全會 | 毛澤東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