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夢想和豪賭:小米的造「芯」運動

1.

小米最近的新聞除了黑稿之外顯得甚少,也許是因為前些日子跌出了出貨量前三的寶座,被吃瓜群眾調戲的很是慘。曾經屹立在互聯網手機品牌巔峰的小米隨著消費者審美疲勞漸漸淡出也是合乎情理的一件事情,畢竟整個2016年被浮躁的行業牽著鼻子一口氣發布了15款手機,供應鏈被整得很慘,消費者也迷茫了,隔三差五地出新機應,自己應該買哪個?

相比小米,OV悶聲發著大財,不僅出貨量一路猛增,近些年終於攻破了一線城市這道長期被外國品牌佔領的市場。OV不談生態,不談互聯網思維,更不談熱門詞工匠精神,卻牢牢把控著3000+價位段市場的一席之地,眾互聯網品牌思索多年後,恍然醒悟什麼是價格,什麼是性價比。

價格背後是是簡單的加減演算法,互聯網品牌認為堆砌硬體和參數,加上吸引眼球的文案和華麗麗的發布會便是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最好的理由,可是性能是一方面,價格也是一方面,當把二者結合起來時卻需要更多催化劑促使消費者進行快速消費決策,比如自己的朋友在用並且說很好用,或者自己的偶像居然代言了這款產品。這種方式也許在不少互聯網公司看來很low,沒什麼挑戰性,可是相比用所謂互聯網流量紅利帶來的關注成本往往要更低,也更及時。

現在的智能手機市場堪比泥潭,當一個陷入泥潭裡的人想要逃出來應該怎麼辦呢?不能掙扎的太厲害,如果身邊有木棍之類的可以分散身體重量的趕緊拿來用,如果能拔出一隻手一隻腳就先拔一隻,再慢慢逃脫出來。

2.

去年年末發布的小米Note 2找了梁朝偉進行代言,從二者的氣質來說還是蠻搭的,只不過這一招華為和OV早就在做。不太一樣的是小米有眾多生態鏈公司,每一家公司都在為小米提供著流量和關注,小到一個枕頭,大到空氣凈化器,小米的品牌似乎在滲透著米粉和潛在米粉們方方面面的生活。

小米橫向的體量在逐漸變大的同時小米的縱深在愈發收緊,小米電視不僅價格上沒有太大優勢,內容上也只能和眾多第三方供應商合作,路由器也面臨著傳統廠商和互聯網品牌的夾擊,也沒有在短時間內脫穎而出反而越陷越深,越發走高端走極客路線,作為小米主業的手機更是在短暫的輝煌之後迅速掉頭下行,短時間內再回榜首似乎沒有太大的可能性。

小米和友商一樣,系統基於安卓,晶元要麼用高通,要麼用聯發科,攝像頭感測器用索尼。。。一切上游元器件全部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中,尤其是在面對三星這樣的既有晶元,也有手機的龐然大物面前,國內的廠商都處於求著人家辦事的地步,再加上人民幣匯率一跌,更是雪上加霜,原本就不怎麼賺錢的手機變成了燒錢機器,賣一台虧一台。

華為是最早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廠商,也早早地開始布局做自己的soc,雖然早年被噴的很厲害,但最近卻非常給力,成為了除了蘋果,三星外第三個能自己生產處理器的公司,所以Mate系列和P系列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和步調如期發布。這次小米發布了澎湃S1意味著小米成了NO.4,也是很不錯的成績。

3.

澎湃S1基於ARMCortex-A53,採用4+4核,其GPU為Mali-T860 MP4,亮點在於基帶採用可升級的數據機,無需更換硬體就可以升級到最新的協議。沒有人拿到實物之前無法斷言會不會像友商的產品似的「一核在戰,九核圍觀」的情況,但是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這樣的配置完全夠用,甚至可以說是過剩的。

小米自研處理器的底氣據雷軍的話說是因為已經有了巨量的手機出貨量,雖然此次發布的S1屬於中端處理器,可是對於繼續壓低紅米的終端售價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如果小米僅僅是從商業的投資回報率上考慮問題自研處理器肯定是不划算的,畢竟一投就過10億的資金量根本無法在短期內收回,可是從戰略上考慮如何從手機市場中脫穎而出,松果電子是最為重要的一步棋。

現在的智能手機行業可以說是進入了下一個篇章,從爭奪流量逐漸開始深耕和運營流量,畢竟行業的春秋亂世已過,進入了戰國群雄割據時期,利潤和創新將會成為手機廠商最重要的考量指標,也是一個品牌是否能長久被消費者接受的重要理由。華為和小米已領先一步,其他廠商也想必不會坐以待斃。

古羅馬詩人奧維德曾說:「如果沒有另一匹馬緊緊追趕並要超過它,就永遠不會疾馳飛奔」,小米們的競爭越是精彩,消費者們拿到的產品會越完美。

澎湃S1是個不錯的開頭。

推薦閱讀:

小米Note 2:沒有繼承三星Note 7的衣缽,卻搶了鎚子的飯碗
微博上的「秋葉隨風ivan」是誰?有哪些詳細的故事?
小米最近一直在被唱衰,有些文章好像說的也有些道理,小米現在的處境是不是像文章中說的那樣?
小米WiFi放大器可以中繼小米WiFi放大器嗎?
小米降噪耳機(Tpye-C版)上手

TAG:小米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