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抽到H1B但選擇回國,因為「不想把生命浪費在做螺絲釘上」
「If youre offered a seat on a rocket ship, dont ask what seat」,這句話說服了Sheryl Sandberg加入Google,或許也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海外華人工程師選擇回到中國。
不可否認的是,依然有大批的國內工程師希望通過各種途徑前往矽谷。但更不可否認的是,華人工程師們正從矽谷回到國內:或是加入高速成長中的互聯網公司,或是選擇創業。
一邊是矽谷式的高薪、工作環境與生活方式,一邊是國內的市場潛能與家人陪伴,對所有面臨出國或回國的工程師來說,都是一道艱難的選擇題。
作為互聯網優質人才的marketplace,從2014年至今,擁有海外背景的互聯網工程師通過100offer回到國內的例子屢見不鮮。而工程師A便是其中的一位——這個放棄H1B,拒絕Uber晉陞機會決定回國的年輕工程師的故事,希望對於你,也能有所收穫。
緣起:「Uber是我的Dream Offer,但一年半後我開始擔心溫水煮青蛙」
對2015年從UC系名校本科畢業的工程師A來說,第一次使用打車軟體的興奮感讓他從包括Palantir等一線美國互聯網公司的offer中選擇了Uber。
「我還記得第一次使用打車軟體時的那種心情,那天下午我們不再需要電話預約Yellow Cab,而是圍著手機看著一輛車一點點移動,最終開到門口。那種技術和商業創新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興奮感讓我當時就決定今後要加入這家公司。」
畢業後,A作為後端工程師以Uber某小組第三位成員的身份加入團隊。在一年半的時間裡,團隊從3個人成長到15個人,而他也作為組內第二位工程師,開始承擔越來越重要的工作。
一切看上去「蒸蒸日上」,為什麼會選擇離開?
知乎上很多用戶關注了「在矽谷工作是種什麼體驗」的問題,我們同樣問了A。 「如果只是從工作上來說,技術挑戰是會有的,尤其是在工作初期,畢竟uber的用戶體量巨大,對實時響應的要求也比較高。但總的來說,工作時間保持在朝10晚6,加班少,壓力小。身邊的工程師水平也比較相當,溝通起來很順暢。」
生活上,雖然活動範圍集中在San Francisco Downtown,但依然免不了「好山,好水,好寂寞」的處境。「空氣好,但沒人氣,這是事實。平時接觸的以華人工程師為主,圈子比較難突破,周末除了宅在家就是爬爬山。時間長了,會感到自己逐漸放鬆和不上進。」
「不上進」,這是工程師A反覆提到的一個詞。「不上進」可以理解為「安逸」,可以理解為「穩定」,也可以理解為華人工程師的晉陞天花板和話語權缺失,見仁見智。而對A來說,這種所謂的「不上進」,或許只是不想在一個還算穩定的環境里,做一顆螺絲釘,無論是在理想層面,還是在物質層面。
掙扎:「抽到H1B但選擇回來,我也曾經非常糾結」
和一些工程師因為工作簽證問題「被迫」回國不同,抽到H1B的工程師A在很多人眼中是個幸運兒。
「要回來肯定要先證明自己能留的下來,沒抽到才回來多沒面子。」A笑著解釋這件事。但無論如何,放棄美國6年的積累回國,依然需要勇氣甚至是一點衝動:
「回國的念頭一直都有,工作了快2年,開始認真考慮這件事。回國無非是兩種情況:一是早點回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二是成家立業且拿到綠卡後再回國。對我來說,比較擔心幾年後溫水煮青蛙邁不開腿,所以趁著年輕,有自由度,有點想法和一點點衝動,回國。」
A身邊有類似想法的工程師有很多,他們普遍在美國工作了2-5年,多數在等待綠卡的過程中,在面臨回國與否的權衡因素基本上有:
留美回國高薪高稅降薪空氣與生活方式霧霾與壓力晉陞瓶頸與轉行壁壘,相對穩定晉陞與創業自由度,可能存在風險教育資源優質但孩子成長環境缺乏文化認同不樂觀的成長環境,更好的價值認同……A同樣面臨著這樣的糾結:「其實大家都明白哪裡還哪裡不好,不過是覺得什麼更重要罷了。讓我最終下決定的有兩點:一是想趕國內消費升級這波紅利,二是女朋友和家人都在國內。」
交流過程中,工程師A講了很多關於國內互聯網的觀察和看法,他認為目前國內互聯網行業的市場空間還很大,雖然有「巨頭壟斷」和「資本寒冬」的行業擔憂,但並不代表風口不存在。「以巨頭壟斷為例,電商這一塊能說淘寶壟斷了么?仔細看各個分支,各個細分的電商,例如母嬰、海淘、精品買手等都有各自細分的市場,畢竟國內的人口規模和經濟體量巨大。再以出行為例,Uber退出中國對我還是比較有觸動的,至少在美國Uber 的engineer level都非常佩服滴滴,發展的速度真的很快。」
於是,綜合考慮下,在2016年8月,工程師A開始關注國內的工作機會。
選擇:「如果想留在大公司,我幹嘛離開矽谷」
「我的目標很明確,既然是為了『擁抱國內紅利』,那麼就索性加入一家高速成長的初創公司,如果想進入BAT規模的巨頭的話,就留在矽谷了。在國內互聯網紅利還存在的情況下,高速成長的小公司更有技術挑戰,更有個人話語權,也更有機會『撈一筆』」。也正因為此,雖然離職Uber時team leader提供了晉陞的機會和在中國remote工作的機會,但A並沒有接受。
和剛畢業時的海投不同,這次跨國找工作對A來說是全新的。在當地獵頭和人脈關係集中在美國的情況下,A開始關注更多的渠道和平台。
「第一次知道100offer是在知乎上看到了薪資報告,看完後覺得這個平台比較適合我這種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工程師,所以就試試看。」
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A收到了11家優質互聯網企業的橄欖枝,「因為希望多了解下國內公司的情況和體驗面試流程,加上這些公司的確都算符合我的預期,所以最終接受了北京和上海9家公司的面試邀請」,A解釋說。
和100offer的體驗師多次溝通後,A在O2O、社交、金融等多家公司中鎖定了兩家:一家是消費大數據領域的初創公司,一家是初具規模的海淘電商公司。它們都集中在國內消費升級領域,而借用A的評價後者更為「safe」。
最終,因為「發展迅猛、海歸高層背景合拍、業務有吸引力」的原因,A選擇側重海淘公司,並趁公司CTO前往矽谷招聘的機會,順利通過面試拿下growth團隊的offer。
「註冊2周後就拿到offer,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吧:快速成長的公司需要人才,這是天時;CTO恰巧來到矽谷面試,這是地利;100offer的體驗師了解技術和行業,給我提供了專業的意見幫我做出選擇,這是人和。」
新工作&新生活:「對海歸工程師來說,選擇降薪回國,必然想獲得更多 」
從2016年9月中旬入職到現在,工程師A逐漸適應了新的工作環境與節奏:工作時間靈活,早上10點到晚上8點的節奏,趕上大的campaign會有加班,時差還沒倒過來就投身』黑五』的廝殺中了。「相比Uber的工作肯定辛苦不少,下班比較晚加上單休,沒什麼自己的時間。但相比於過去』閑的慌』的狀態,我更喜歡現在,至少在吃的方面太幸福了,和家人與女朋友見面的機會也更多了。」
對比之下,海歸工程師和國內的工程師相比到底有什麼不同?A回答說:「如果只是一兩年的時間的話,海外經歷很難真的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或處世方式。就我的觀察來看,和國內工程師相比,有海外經驗的工程師在視野方面或多或少有一些優勢,也更為自信和活躍。最明顯的是,這些工程師更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說更「任性」一些。畢竟放棄了一些東西回到國內,大家或多或少希望通過創業來實現自己的想法或者提升自己的變現能力。當然,也有人說這是『眼高手低』,每個人的觀點不同,無可厚非。」
百度阿里騰訊Google平移~漲8%降20%降40%Facebook降30%漲10%降25%(矽谷回國薪資變化一覽,僅為工資部分,來自知乎)
A提到的「放棄的東西」包含很多,除了生活方式和空氣質量之外,最明顯的就是薪資:雖然新東家的薪資達到了A的預期,但相比於105k美金+bonus的水平相比,還是遜色許多。A的舍友從西雅圖微軟歸來,也有著類似的經歷。
但至少從目前來看,工程師A對於「放棄的一切」,並不後悔,大概回國後的收穫對他來說,更為重要。
(回國後,工程師A很想在美國的貓主子)
結語
「回來還是留下?」,這個問題等包含了太多子項——「選擇好空氣還是霧霾?」,「選擇美國式的小富即安還是中國夢」,「選擇高薪還是團圓」…… 對矽谷的「哈姆雷特」們來說,大概沒有一個一刀切的回答,工程師A也不知道自己的選擇最終正確與否,唯有時間能給出答案。
時間是最奇妙的東西,也是最吸引人的東西,更是絕對約束性的資源:矽谷的辦公環境可以複製,扁平化的工作方式可以複製,但「十年前的矽谷機會」和「如今的中國機會」無法複製,錯過窗口期的遺憾不能複製。而這些轉瞬即逝的東西,或許就是讓工程師們海外歸來的原因之一。
每一次的工作選擇,都是在時間的約束下進行各種因素的「權衡」。也正因為權衡的困難與焦灼,100offer嘗試不斷擴大高質量的資源,營造一個更多優質機會的國際化marketplace,為了像A這樣的優秀工程師們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100offer在美國)
在2016年8月進入新加坡後,100offer團隊也在聖誕前夕來到矽谷:我們看到在灣區任何一個星巴克里,都有20%+的人在對著黑屏碼代碼;我們看到了當地優質的辦公環境與優秀的團隊;我們更看到了「圍城」內外優秀工程師的觀望與需求。
或許對於這些有一定工作經驗和技術優勢的海歸工程師來說,他們放棄了一些東西,選擇回國加入一家高速成長的公司,為的知識積累,人脈積累,也是為了選擇一種更安全的「跳板」,跳向真正懷抱野心的創業機會。
對他們來說,更好的機會不是「矽谷式中產」,而是用自己的技術、眼光、膽識和市場洞察,打造一款期待的產品,並以此實現個人影響力和財富自由。
而對優秀的人才來說,更好的機會有著不同的定義。100offer來到新加坡和矽谷,為的就是提供實現不同定義的可能性: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當優秀的人才明確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能在這裡有效的找到那一份屬於他的理想機會。
推薦閱讀:
※「培訓貸」的法律注意事項&防入坑指南
※【簡歷真經·8】簡歷投遞禮儀與tips
※職業規劃師解析:找工作是一項能力,也是一場心理戰!
※如何寫好一份向工業界求職的簡歷|Physics World專欄
※70%的優秀員工,都是被平庸的中層折磨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