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經濟初顯疲態,區塊鏈會是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嗎?

2016年剛剛過去,這一年,你一定注意到一個變化:

互聯網領域,流量思維暴露出更多局限,平台經濟已初顯疲軟,整體發展已接近上限,各大巨頭開始著手構建完善的生態體系;不論是百度、騰訊、阿里,還是亞馬遜、蘋果、Facebook,都在不遺餘力地構建多元的生態系統。

與之相對應的,是網路直播的火爆、自媒體的快速崛起。在這股浪潮中,小微企業(甚至個人)都輕鬆建立了自我體系,實現了對大平台的依賴降權,看上去前景無限,充滿希望。

——騰訊智酷

為什麼在過去,各大巨頭可以憑藉資源和資本的優勢賺取流量、獲得成功,而在2016年卻紛紛顯出戰略上的焦慮呢?

這種狀況之下,2017年的互聯網風口又在哪裡?

答案是唯一的:「區塊鏈」技術的應用!

接下來,我將主要分四個點來說明我看好區塊鏈的原因。可能觀點偏於樸素,論點也有些單一,不過哲學的正確才是最大的正確,希望更多的人不要錯過這一次機會。

第一:多中心崛起,打破中心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是我們最常提起的概念,就目前來說前者仍然是主流,不過正如開頭所陳述的那樣,它已初顯疲態,整體發展遭遇瓶頸,「去中心化」反而是我們一直追求卻沒有實現的理想狀態。

當然,去中心化不是將某一中心直接去除,而是創造一個讓多中心崛起的環境。當多個中心崛起的時候,絕對中心自然會被淡化。中心越多,去中心化就越徹底。

有人會說:中心意味著權威,意味著信任,如果中心被打破,權威和信任何在?

是的,信任體系很重要,這是區塊鏈的第二個革新之處。

第二:不信任主體,只信任規則

區塊鏈技術出現之前,信任只有一種:信任權威。

區塊鏈出現之後,信任分為兩種:一種是對權威主體的信任,一種是對規則的信任;對某一主體的信任是感性的,是通過「契約精神」等道德約束來完成的,而對規則的信任則是理性的,涉及利益和價值的判斷。

凱文·凱利在《必然》中講到:人們對政府的信任將會轉為對數學信任。

顯然,數學是理性的,它不會騙人,比一切可靠。

第三:去介質化乃大勢所趨

在去介質化的努力上,當下的P2P平台其實已經做的夠好,不過它卻是一個瘸子,「去中心化」的腿還沒有長出來,而且也不可能長出來。本質上還是流量思維的延伸。

為了彌補這一缺陷所產生的風險,央行規定,P2P平台不得自建資金池,確保用戶每一筆交易都是點對點的完成。——政策是好的,但執行的如何,監管的怎樣,卻是一個未知數。

不管從效率出發追求流轉速度,還是從安全出發追求風險防範。我們更期待的,其實都是自帶監管職能的新體系的出現。

四:信息透明化,決策民主化

隨著大眾意識的崛起,我們對效率和廉潔的追求會越來越苛刻,信息透明是我們一直想要的,而複式記賬完全可以滿足這個的需求。

既然是去中心化的,數據又是公開透明的,那麼在這個生態內的每一個動作其實都是由所有個體共同來完成的。

這是最真實的市場化,也是最真實的民主和自由。

總 結

去中心、去介質、透明、重塑信任,這些互聯網發展的核心訴求均與「區塊鏈」的本質相吻合,而隨著2016年1月央行召集全球各大銀行代表討論數字貨幣的發行問題,宣布將儘快推出數字貨幣,區塊鏈技術無疑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未來十年,如果區塊鏈技術在國家數字貨幣發行中的運用成為現實,那麼區塊鏈應用前景將迎來新一輪的爆髮式擴張。

ps儘管這是有中國特色的應用……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互聯網金融只是區塊鏈運用的一個重要板塊。在更廣泛的領域,它將作為一種全新的哲學範式來指導互聯網從業者的決策和行為。

而作為從業者,我們更多應該考慮的是,如何結合自身的業務特點,從合適的場景實現區塊鏈技術在相關領域的實際應用,將區塊鏈的價值最大化。

可以預見,它首先會在銀行、證券、徵信、支付、股權眾籌等領域發生作用,改變我們的生活。


推薦閱讀:

一、突破核心技術 建設數字中國20180425
後廠村,沒有姑娘
綿陽黃元集團贏得消費者信任
2017年的《中國詩詞大會》為何會成為網路爆款?
鐵路部門就圍棋選手降座致歉,為何現在的服務行業屢屢被爆醜聞?

TAG:去中心化 | 財經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