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中國歷代的盛世都出現在這個時候

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往多了說有數十個盛世,有的實在是其實難副,只能逗自己玩,而文景之治、開皇之治、貞觀之治等可都是封建社會中實打實的盛世。它們都具備了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社會穩定這些條件,而這些被公認的盛世又基本上都出現在開國之後的幾十年中。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定律,其中原因我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人心思定

所謂「大亂之後有大治」,每個強盛的大王朝都在大亂世的基礎上建立。比如漢朝之前經歷了空前的殘暴統治、空前的農民大起義,又經歷了四年楚漢戰爭。在這種局面下,人心思定,以至於「四面楚歌」之後項羽兵敗如山倒。所以王安石所說的「百戰疲勞壯士哀……江東弟子今猶在,肯為君王卷土來」是非常有道理的;隋唐建立之前則經歷了數百年的戰亂紛爭,以至於很多年輕人來不及產生愛情,就戰死沙場。所以一旦大一統王朝建立,在安定的社會環境下,人們「憶苦思甜」,很容易就將王朝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打破舊社會,建立新秩序

一個朝代進入了衰退期,土地兼并、門閥制度等一系列的疑難雜症就會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出現「明君」也是無濟於事的。在門閥制度之下,豪門大足佔據了絕大多數的各種資源,而貧者無立錐之地,即杜甫所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當「敢怒不敢言」堆積成質變之後,新興王朝往往最先著手於提出一些與末路王朝針鋒相對的新思路,建立新的秩序。

三、亂世出英雄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盛世」的標配就是「明君」。中國歷史上所謂的「大黃金時代」如戰國、隋唐雖然處於亂世,但都湧現了一批罕見的人才,他們有的橫刀立馬有的運籌帷幄,在開國之後又馬上轉變為國家的萬里長城及棟樑之才。馬上打天下之後,國家需要的是一個守成之主,文景的出現,剛剛好。但是如果出現了漢武帝、隋煬帝這種雄才大略、志向高遠的人物,也可謂是時代的悲劇了。

推薦閱讀:

八國聯軍侵華,清軍為何全軍覆沒?
秦晉「殽之戰」復盤
由電影《長城》聯想到的四次出塞
靈魂擺渡趙吏也不過只是冥界的一個使者,為什麼那麼牛?
東漢最有名的自媒體月旦評是如何來的?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