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人必讀 | 誰在顛覆傳統營銷理論?
文 | 麥青Mandy
估計很多人會說:who cares理論?
畢竟,如今是一個追求「短、平、快」的時代,各種「乾貨、吐槽、案例、叫獸、專家」齊飛,整個中國的宏觀經濟與微觀市場,都在加速快餐化與僥化,很少有人能研究與提供最基礎的、且真實有價值的理論,更多人聚焦在:如何找到一些短平快的捷徑技巧?如何通過報名一次商業培訓會就一步登天?如何通過加某個微信群就能了解營銷秘籍? 為什麼這麼多人不Care理論? 不是不願意關注理論,而是很多理論無法解釋現狀問題,也無法指導未來,時而靈光,時而不靈,又沒有實際證據證明對錯,所以很多人不care理論。營銷發展至今,傳統的經典營銷理論仍舊聚焦在「忠誠顧客計劃」「細分市場定位」「差異化賣點」「教育顧客」「價格促銷」「廣告效應測量」等等,然而這些理論,大多都是靠經驗總結而來,靠描述性的語言總結理論,而缺乏實際有效的案例證明,更缺乏基於實證的科學規律的總結。
所以,很多品牌的操盤者與管理人員,只能進行模糊的營銷。他們只能根據這些模稜兩可的、描述性的、籠罩著大師光環的理論,進行僥倖的實踐,不斷試錯,又百思不得其解——
為什麼別的品牌好像沒有這麼操作,也成長非常好?為什麼自己按照理論實踐,卻不一定有效果?
為什麼自己投資那麼多錢在CRM忠誠度計划上,卻見不到什麼效果?
為什麼很多品牌壓根沒有什麼差異化定位,貌似人云亦云,生意也在漲啊?為什麼測試分數高的廣告,顧客卻不一定買賬?為什麼價格促銷的效果越來越差?……
這些問題可能困擾著每個營銷實踐者,因為這些問題搞不清楚,就不知道如何進行市場投資?如何進行資源調配?如何實現品牌持續成長?
誰在顛覆傳統營銷理論?營銷屆人人皆知科特勒、特勞特,卻鮮有人知道這本近年來最具顛覆性、也最有爭議的書《How brands grow: What marketers don』t know》,作者是南澳大學市場營銷學教授拜倫·夏普,以及他的研究院團隊。
拜倫·夏普教授生於紐西蘭,1988年在奧克蘭大學獲得了營銷學學士學位,在南澳大學完成了碩士學習,又在阿德萊德大學完成了博士學位。1995年他在南澳大學任教,並在4年後成為營銷學教授,目前是南澳大學艾倫博-巴斯學院的市場營銷學系主任。1997年,他發表了第一篇關於挑戰營銷界人人推崇的「顧客忠誠度項目」的實證研究論文,這也是他日後最為人所知的研究課題——顧客忠誠度研究。至今,他已經發表了超過100篇論文與書籍,並是五份期刊的編輯委員會成員。近期他在沃頓商學院聯合組織了一場關於廣告法則的會議,與傑瑞溫德教授共同編輯了《廣告研究雜誌》2009年特別刊中廣告法則的內容。
這本書的其他作者也都是拜倫·夏普教授的研究院同事,約翰·道斯,詹妮·羅馬尼克,約翰·斯克里文。到底他們在揭示什麼品牌成長之律?夏普團隊經過長時間的實際案例研究,得出了一系列顛覆傳統營銷理論的發現:到底品牌如何成長?並不取決於一次廣告的大投入,也不取決於忠誠顧客的數量,更和差異化定位沒太大關係,而是取決於「品牌人氣」的增長!比如,所謂的「顧客忠誠度計劃」其實並未太幫助品牌成長,反而因為投資過大、沉沒成本過高,導致現代很多品牌都不得不做,又沒法立即退出。
又比如,所謂的「差異化賣點」並不太重要,顧客並不會因為某一個特殊理由而購買某個品牌,他們同時也在購買同一品類的其他品牌,品牌與品牌之間的差異,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大。再比如,品牌費盡心思做的細分市場定位,可能壓根不利於自己的成長,也不會有太多顧客當回事,很多就是自嗨。還比如,真正與品牌競爭的,並非只有定位/形象類似的品牌,而是同一品類的所有品牌!所以,如何正確的界定品類?是每個品牌營銷者首先要腦子清楚的問題,否則就是自己玩弄數據,自嗨。最後比如,品牌是應該將廣告預算投資在偶爾的大型事件營銷,還是日常的廣告推廣?後者其實更有用。
那麼,什麼是「品牌人氣」?請直接閱讀《How Brands Grow》中文版,我也會寫相關文章,進行詳細解讀,敬請期待:)
推薦閱讀:
※《大魚海棠》上映9天4億票房的營銷啟示!
※關於CSO,這兩個認識都是錯誤的!!!
※營銷思維篇|像撩妹一樣做營銷
※線下活動分析-資生堂快閃
※市場營銷的技巧
TAG:市場營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