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隔絕皮膚與世界

【圖片取自:電影機械公敵】

一、當你隔絕皮膚與世界

就現在,嘗試一下。

你應該看到的是自己「這團意識」和外界的物體兩個割裂的東西,一股衝動突發奇問:我這團意識怎麼來的,好奇怪我竟然能思考,外界的世界好像僅僅是一種存在,而我不是。

甚至有一種無來由的自傲「除了我這團意識是精神,其他的都是物質」,「我這團意識存在,所以萬物存在」。

二、就人和外界世界的關係的觀點

精神從屬於物質

如馬克思的客觀世界的存在不因為我們的意志而轉移,甚至我們自以為是的精神也是一種還不清楚的物質現象,就像愛情始於荷爾蒙那樣,這讓以人為中心的人很受傷。

物質從屬於精神

如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存在時萬物存在,不存在時萬物不存在。貝克萊的存在即被感知。康德的人為自然立法。都在說明萬物是以人認知的形式加工後而存在。

量子力學觀察者效應

如薛定諤的貓,揭開蓋子後會抹平一個可能的結果,人和世界是相互影響的。

三、為了讓自己高興點,我還是傾向於:我知故它在

1、我知,它在,沒毛病。

2、我不知,它不在。其實不知道的東西對結果肯定有影響的,但是受限於信息不對稱,能做的就是在現有信息下的判斷,所以從決策過程上來看,我不知它不在也沒什麼毛病。

3、知,是一個動態概念。判斷的結果會變成下一次判斷的依據。

四、路上

認為自己的「這團意識」是unique的,外界的萬物存在都僅僅是作為一個判斷必要條件的自我中心的人,總想多增加「這團意識」的存儲和努力將必要條件變成充分條件的渴望——達到這種目的的兩種方式,一種是打破時空限制攝取信息的讀書、一種是打破時間限制攝取信息的旅行。

五、其實我想說

當你隔絕皮膚與世界,思考自己「這團意識」,你完全有必要覺得只有自己這團意識是「意識」,其他所有都是「物質」,包括他人的「意識」,這或許就是活明白這一生的原動力並暗自感動。這或許就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的春藥吧。

推薦閱讀:

睡前消息【18-03-26】翻來覆去兩面人
近期讀書目錄
柳樹下的夢-一個殘酷的成人童話
咱也來開專欄
從舊書到kindle

TAG:意識 | 閱讀 | 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