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成長的煩惱——分享經濟蹣跚前行

陳根

人類還是山頂洞人的時候,每個人都是自營商……自己找食物,餵飽自己。這就是人類歷史的起源。文明降臨後,我們壓抑這種天性。因為別人在我們身上蓋上了『你是勞工』的印記,我們就成了勞工。我們忘了自己是企業家。

——孟加拉國經濟學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倡導

遞上辭呈,滿身輕鬆地跨出公司大門,冬冬(化名)隨即被大部分人以標準概念定義為「失業」:沒有工作,沒有收入。但也就是從這一天開始,她從曾經企業里單一身份的「職員」轉變為了分享經濟體系下多重身份的「自由職業者」。

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她的工作內容變得豐富了起來:代為照顧小寵物,代領「工作狂」父母的女兒從幼兒園回家,為考生提供考前輔導,為周邊忙碌的鄰居代煮養生湯……還在閑暇時間提供租車、跑腿等服務。雖然瑣碎的事項讓她的工作時間變得有點長,但是她覺得收入增加了,個人價值也得到了更大的體現;而且工作中的一切,都讓她覺得是那麼的好玩。她可以隨意選擇什麼時間做什麼工作,而這些主動權,讓她的工作變得自由自在,遊刃有餘。

分享經濟還原人類的「企業家」本性

工業革命創造了一個超過百年,所有東西都一模一樣的世界,也由此帶領人類社會徜徉於「量產」時代。從此,「每個人都是企業家」的思維漸漸變成了「你我皆勞工」;「個性」在大眾的「流行」里被慢慢催眠。在那麼一瞬間,我們或許會想:如果電腦網路出現在工業革命之前,那還會有「量產」的市場需求嗎?關於這個問題,今天成長中的分享經濟或許能給我們些答案。

當工業革命催生下的市場經濟遇到分享經濟,當被「量產」催眠了的個性慢慢地覺醒,我們迎來了一場新經濟模式的革命:一批批新興的「在家企業家」,他們在自家卧室、客廳里打造新事業;一批批自造運動者,他們鼓勵小規模的製造和創新。從此,分享經濟成就「事事皆可成為市場、人人皆可為創業家」。

創業不再只是有錢人才可以做的事,而是人人皆可享有的機會。甚至,經濟條件並不是那麼充裕的人,更有創業的需求和動力。Airbnb讓數十萬家庭有機會賺外快便是一個很好的範例。Airbnb的房東半數是中低收入階層,柏林的5600多名Airbnb房東,把48%的收入用來支付房租等基本生活開銷。這或許也是分享經濟在經濟危機中,反而能逆向起飛,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蹣跚前行的「分享經濟」尷尬

據統計,全球分享式經濟的規模為260億美元,而且成長快速。據預測,在2025年之前,全球分享式經濟的規模可能成長20餘倍。國內也是一樣。據《中國分享經濟發展報告2016》顯示,2015年中國分享經濟市場規模約為19560億元;分享經濟領域參與提供服務者約為5000萬,約佔勞動人口總數的5.5%:保守估計,參與分享經濟活動的總人數已經超過5億人;預計未來五年分享經濟年均增長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市場規模佔GDP比重將達到10%以上。

但是,伴隨著經濟規模的膨脹,我們卻漸漸發覺,像Airbnb這樣,把全球各地的人們串聯在一起的想法雖然很可愛,卻掩蓋了其經濟發展中的現實狀況。尤其,當另外一些人把分享從客廳的沙發變成古城堡的時候,「分享」隨即成了部分人喊喊的口號。對此,我們只要登錄Airbnb網站便可發現,上面登錄了六百多個古堡,每晚住宿費用通常都將近1萬美元。當然,這裡不是要批判這有多少不對,只是讓人感覺Airbnb創業故事背後的科技烏托邦在經濟現實面前還是顯得脆弱了些;當「分享經濟」從實惠、經濟、高效利用率走向了純粹的市場金錢交易,那還是當初定義的「分享經濟」概念嗎?而且,當分享式經濟走向在商言商,那麼其背後的意識形態將更少地關乎「分享」,更多關乎的是新自由主義的經濟理論,鼓勵商品和服務在沒有政府管制的市場上自由流通。

但是,按現有法律制度要求,多數分享經濟模式卻又是存在「違法」嫌疑的,甚至面臨著隨時有可能被叫停的滅頂之災。但若要納入合規合法的框架,卻又存在著很多事情無法實施的尷尬。如從事互聯網教育的企業被要求配置線下教學用地,否則不予審批;要求從事網路出行服務的專車需要具有運營資格等。分享經濟所面臨的「被管理」問題,將成為新經濟模式誕生道路上一道必經的坎。

另外,分享經濟體的發展,還將面臨著與既得利益者的矛盾與衝突。在具有排他性的壟斷市場中,分享型企業的進入與快速擴張將衝擊著原有的商業邏輯和經濟秩序,甚至將引發社會財富和利益的重新分配,而這將不可避免地遇到來自既得利益者的質疑和阻撓。即便是非壟斷性行業市場,分享經濟也將對其帶來產業衝擊。分享經濟讓旅行者以更低廉的價格「借宿」,獲得更豐富的體驗,是為對賓館酒店的衝擊;讓出行者在別人的空位上搭便車,是為對交運計程車市場的衝擊;分享經濟涉足於人才教育領域,不僅可以讓人們在線上銷售自己,更能讓他們找到任何所需的優質人力,從普通清潔工到頂尖工程師,而這將很有可能逐漸將時下的工作介紹所和獵頭公司淘汰出局。

在產業競爭,既得利益衝突的同時,分享經濟在給勞動者帶來工作自由的同時,卻也讓他們缺失了些許的保障。這對於中國追求「鐵飯碗」的人群來說,可能感覺會尤為強烈。雖然擁有了更多的工作身份,更獨立性和彈性的工作時間,但這一切也是以犧牲工作權益和社會福利保障為代價的,那麼當退休後又沒有東西可「分享」的時候,又當如何是好?同時,分享經濟模式下帶來的產品質量、交易信用等問題,也將成為接下來經濟發展所必須攻克的一大難關:坐專車,發現司機常常不認路;住Airbnb,往往缺少賓館周到的設施和服務。這無疑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客戶體驗。而對於「供方」來說,如何防範在自己家裡引入陌生人的風險,控制危險係數,也是一個有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分享經濟如何成功步上新經濟模式的軌道?敬請關注《陳述根本》後續觀點。

推薦閱讀:

充電寶的共享(分享)經濟創意
物聯網是共享經濟的技術基礎
用共享經濟改造物流產業芻議
資深自由媒體人 為任務幫發聲
在OFO(小黃車)做臨時工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分享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