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業務策劃 | 別局限,別我執

PC大屏勢微,從移動App熱潮,再迎來輕量投入快產出迭代的h5時代,一路走來,幾乎可以定論產品的需求成長曲線類似:

- 初期活下來的時候,建設者們奔著增量干,基礎目標直接;

- 用戶來了之後,需要考慮落地的問題會更多,如何留住他們並且提升留存是擺在全組人前的難題;

- 廣義上,用戶到達一定量級且定百分比用戶形成了固定頻次的訪問心智後,產品就會自然過渡到尋求市場認同的階段,這裡的認同,不僅僅是市場份額的佔有,更包括合作者的資源投入,以及競爭者的關注和警惕。

我們始終警醒要搭能夠生態自循環的產品架構,保證產品一定的生命周期,但產品沉澱的口碑帶來的用戶增長和留存始終有限,這時候,如何在架構限制下整合殺器,激活流量,營銷者就擔任了重要角色。

以活動營銷策劃中各分項目的執行者角色歷經半年來不間斷的大型營銷項目之後,更深刻地體會到商業閉環和平台產品輪轉的生命力,再小的單次活動策劃,背後的邏輯都不簡單。

一場活動里,我們可以粗略地劃分策劃、產品、招商、流量、公關傳播、數據支撐、開發、客服等職能,在牽一髮動全身的項目閉環里,目標是大家共同的第一驅動力,單一職能的視野都不能局限在眼前執行。

拿需要產出一份可落地企劃案的策劃崗舉例。

  • 決策之前,業務方需要明確包括自己在內的各平台優劣。

快迭代的互聯網時代沒有絕對的優勢,只有細分領域緊追的撕咬。長期觀察競品動態是要為相近時機下對手的決策做預判的。直面對手,還是另闢蹊徑,還是通過整合資源形成有節奏的打法,這都是決策決定前需要思考的。眼裡該有武器,更要有對手。

  • 在整體營銷主題的確立之後,渠道的選擇也很重要。有策劃經驗的同學一定清晰,手頭能觸達用戶的通道是有限且局限的的。

即使在廣袤開放的互聯網環境里,因地兒定方案和因方案找地兒都可以聊。

但前提一定是能靠譜地結合。

對你想抓住的用戶和想去哪地兒吆喝的用戶,你必須要有客觀的認知和取捨,才能制定能在渠道效果最大化的活動方案。

  • 當然,合作能給對方什麼,對方能回饋我什麼,連接打通彼此的投入產出比,也需要衡量業務支持方的狀態和想法,理性決策。
  • 落地執行之前,主推的傳播點和傳播節奏也只是暫定的。我們既然無法預估明天能給到的是驚喜還是驚嚇,那就更要保持期待和靈敏,及時捕捉亮點和輿情,推動活動傳播公關渠道的輪轉和放大。
  • 無線時代的反饋是即時的,*3。

一天在這個大環境的圈內,我們就需要關注數據,在數據的生態上做到閉環——即時追蹤、即時認慫、即時調整細微的執行策略,以即時的拿到更好的數據效果。

寫到這裡突然不想廢話了,在我看來,營銷對用戶的抓手,除了周期性告訴既定用戶我們在陪伴你們成長,更要讓用戶拿到既定利益。可以是物質,也可以是意識層面。

後記(2016年4月1日):

這篇文寫得很抽象,主要想表達營銷策劃需要認知和同理心。對消費者、合作夥伴、競爭者等,都該在視野之內。

沒有舉例子,因為在我的概念里,意識和邏輯的養成可以落地無限大的執行。

在這大半年密集的雙11、雙12等項目經歷之前,我曾經秉持的概念是營銷idea最大,讓消費者記住、相信我們最重要。

現在不是了。消費者最重要。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被人看到的幾乎都是被設計好的,那作為塑造者的我們更要用理性慎重對待手中的權力。要對得住那麼多人虛度的光陰,除了感性層面的自嗨,更要什麼?

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再後記(2016年9月19日):

這是半年前的文字了,還是決定發出來,主要是為了記錄那一會子的思考。


推薦閱讀:

策劃,最重要的是什麼?
做策劃方案過程中,如何應對多次改稿?
《神犬小七》第二季有什麼內宣策劃?
最全活動策劃思路梳理,知名公司年會執行手冊,教你如何hold住大活動(附上校園活動策劃思維導圖)

TAG:策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