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離家多少年,回家許多回,怎麼總吃不到牛皮菜?

江南沒有牛皮菜,城市鄉村問起來,大家都沒聽說過。見到西南的魔芋被安徽大學的教授研究,見到四川的木耳菜被安徽農大的教授推廣,就連重慶人經常吃的棒棒青菜,也在菜攤上現身了,一口氣買了四斤,帶回家的路上,遇見熟人,都問我為什麼買這麼多萵筍。想起我問賣菜的攤主這是什麼菜,他告訴我說是扒皮菜。突然聯想,萵筍吃的時候不也要扒皮的嗎?可見這也是一種引進菜,賣菜的還沒熟悉它的學名,胡亂稱呼罷了。

然而,重慶怎麼也不見牛皮菜?如果說過去回去的不是時候,那麼有一年在老家過年待了一月,那可是在冬季,正是牛皮菜上市的季節,到菜市場轉了多少回,也看不見牛皮菜。是否用了它的別名?查了一下,也叫根達菜、厚皮菜、光菜、觀達菜,一個年紀大的人告知:「啊,豬婆菜啊,大家早就不吃了,豬都不喜歡吃。」

這才怪,歲月不至於讓一種蔬菜也在幾十年間絕滅了吧。少年時,家家戶戶可是用它當主菜的。說它不好吃,是因為吃多了,天天吃、頓頓吃,山珍海味也吃膩了。

記憶中,此菜的命名想必因為粗枝大葉,菜幫子比牛皮還厚,有十歲孩子的巴掌寬,肥肥白白的大幫子,似乎有透明的薄膜包裹著。吃前需要折斷,再將薄如蟬翼的皮撕去,簡直如大肥肉一般。葉子更肥大,綠中帶粉質的葉片凹凸不平,似乎也有覆膜。

這種菜,長的怪,地頭地腦,溝畔田埂,只要有充足的水分就高達壯實,偏偏還都是折它的外幫子,牛皮菜會不會老得啃不動?不會。四川有的地方稱之為剝殼菜,就是指採集的時候去每棵剝下它一片兩片葉片,一點不影響它的生長,而且越剝越肯長,即使剝得只剩下嫩菜心,澆灌些水肥,十天半月又長成蓬蓬勃勃一大顆。在特殊的災荒年間,由於這種菜長得快,栽種一次,成活兩年,隔幾天就可以剝下幾片菜葉,生長期長,產量比其他蔬菜高達好幾倍,是勒緊褲腰忍飢挨餓年代的美味佳肴,用它來填飽肚子當屬首選。

這種菜就是最外面一層菜幫子,也嫩得滴水一般。只是微微有點澀味,不如青菜味美。但是把它先在滾水裡焯過,把澀水擠了,還是很好的蔬菜。

一般吃法有下面幾種:用菜油、豆豉、干辣椒、花椒炒著吃;用芝麻油、油辣椒、香醋、味精、蔥花、薑末、蒜泥等涼拌吃;用玉米或者大米煮粥或者燜飯吃。白白的幫塊、綠綠的葉子,熟了以後都是軟貓貓的,細膩膩的,柔嫩多汁,軟糯可口,特有的清香使得初吃的人口感不錯。但是,牛皮菜澀味重,需要煮了後控干水,麻煩,特別刮油,吃上幾次便癆腸寡肚,有點銹嘴,過去年代哪裡有那麼些油炒?澀澀的感覺越來越明顯,時間吃長了就厭食了。

隨著生活的好轉,人們豐衣足食,有條件吃好的了,牛皮菜被視之為粗枝大葉的下等菜,打入另冊,漸漸地用它來做飼料。城裡沒人買,菜市場上也難得看到它的倩影,以後就這樣漸漸消失。

突然聽說,在上檔次的酒樓飯店裡,牛皮菜被當成了特色蔬菜登堂入室,真是風水輪流轉啊,人們挑精選肥之後,得富貴病的越來越多,這才發現,還是粗放型的綠色食品最安全、最環保、最健康,尤其是對講究減肥健身的食客而言,「兔子吃什麼人吃什麼」,順應自然。牛皮菜又成為一道好菜!

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擅自轉載!

——————————————————

合格吃貨的自我修養,盡在公眾號:鹽幫滋味(長按複製)

國家二級廚師,資深老饕小鹽,天天發布最新吃、吃、吃大攻略!

?


推薦閱讀:

從哪些方面可以判斷壽司的優劣?
為了紅茶去印度,這一趟我只去大吉嶺
自製清湯火鍋底料,幸福感簡直爽爆!
冷熱皆宜
皮薄細膩,白嫩嘎嘣脆的地瓜

TAG: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