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誰的人生能被完全規劃
文/叢綠
偶然看到幾年前,項目組小妹讓我寫的一段個人簡介,包括愛好、座右銘之類的。
在「愛好」這一欄里,我寫的是:「隨年齡增長而改變,近年喜愛養花弄草育兒讀閑書。」
愛好是動態的,在某個年齡階段,對於生活的理解會有不同,因此愛好也會改變。譬如說,讀閑書和寫文章,在我一直是不變的愛好,但「養花弄草」,卻是那兩年才喜愛的,現在已經不再愛好。
很多時候,愛好是因為匱乏,一旦得到了充分滿足,結果就不再愛好。
譬如我在年少時,有兩大超級愛好,一是旅行,一是看電影。那時候的夢想是:即便不能走遍世界,那麼也要走遍中國;還要能夠隨心所欲地看電影。
那些年裡,我去過的最遠的地方,只有自己求學的城市;旅行,對於我是一個難以企及的夢想。
後來,因為工作的緣故,我走過了一些地方,見過了別樣的山水和人生,儘管並沒有走遍中國,更不用說是走遍世界了,但我已經對旅行失去了興趣。除了要陪伴孩子外出遊玩,大多數時候,我都寧願呆在家裡,安安靜靜讀書、寫字或者做家務。
有一次和一個女孩聊起,她也說自己曾經最喜歡旅行,但是當自由地旅行三年後,她再也不想出門,不管哪處絕佳的風光,似乎都不再具有勾魂攝魄的吸引力。
我自己那個看電影的愛好,曾經以為今生絕不會改變。很多年裡我瘋狂地看過一部又一部電影,連影碟機都換了幾台。
可是,變化是不由人的,現在的我除了要陪孩子去影院,基本已沒有興趣再看電影。那些曾經帶來極大樂趣的光影的更替變化,他人的悲歡離合,對我已經沒有了吸引力。
從本質的原因來看,我之所以對旅行與電影都失去了興趣,乃是出於對生命的更深理解。時近不惑之年,實相變得簡單明了,我眼中的世界已與過去截然不同。如果說過去自己是個涉入河流的人,深深地被吸入事物之中,現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抽身而出,試著做一個河岸上的觀察者,觀看這生命的流動與變幻。
這種對事物的距離感,能夠極大地拓展心靈的自由度,從而使得事物不再那麼堅執地控制心靈。
從更直接、切近的原因來看,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有了不斷的、充分的體驗,就會達到一定程度的審美疲勞。這種充分的滿足感就會讓心靈轉向,從而放棄對原有事物的興趣。
這就是著名教育學家尼爾為何要在《夏山學校》中多次強調,如果不鼓勵孩子的某種行為,就要令他們在這方面充分滿足。
不言而喻的是,假如想讓孩子延續對某事物的興趣,那就盡量讓他們有不同的體驗,而不是給予充分滿足而最後達至厭棄,比如過多的家庭作業與題海戰術。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愛好」,其實只是沒嘗到滋味的好奇與嚮往,真正好不好這一口,還得充分嘗試過了才知道。
現在,我的孩子承襲了我年少時的夢想,她也希望能夠去儘可能多的地方旅行,並隨心所欲地看電影。
自從她兩歲半開始,便可以在每個周五與周六的晚上,各看一部電影。現在她八歲了,看過的電影已經幾百部。也許有一天,她會比我更早對電影失去興趣,也有可能這種經歷會激發她,成為她終生不變的愛好,乃至職業。
一個人成長的經歷與過程,受著很多複雜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當我回眸自身的歷程,對於孩子成長的焦慮便會緩解很多。
身為一名職業規劃師,我深深地明白,沒有誰的人生是完全按照規劃來的,能夠走到今天,發生什麼,沒有誰是能夠預測的。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徹底地擁抱生活,充分地體驗想要的人生狀態。這樣才能夠知道,這究竟是未被滿足的匱乏感,還是綿綿長長、不離不棄的真正愛好。
這樣,我們的人生規劃,也會隨著生命的體驗不斷動態調整。
請關注叢綠心靈教育,作者系國家生涯規劃師,中國職業規劃師,職業規劃與生涯教育培訓師,職場心理、生涯諮詢與青少年教育專欄撰稿人。致力於個體的自我探索、心靈成長與生涯規劃,從而達致自由和諧的生活。
微信號:conglv2
推薦閱讀:
※怎麼做職場里的貴族貓
※設計師進階必備:如何培養系統思維力
※職業規劃:跳槽時除了薪資,還有哪些關鍵因素需要考慮
※職場新人如何總結工作與感悟?
※35歲之後,我想明白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