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ng系列】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今天想談一個詞,很多人問我有沒有一個詞或者一句話,就可以看懂《失落的致富經典》(一本源自美國的財富管理圖書,《秘密》的源頭),實際上有,也沒有。
之前在《自我造富學——失落的致富經典行動手冊》當中,我曾提到過造富的四個關鍵詞,其中最後一個就是being。
那什麼是being呢,在那本書中,我是這樣說的,你就是,你已經擁有,你本來就有。
Being 的本意是「是或成為」。
我接觸到這個詞是在一個培訓機構當中,我當時在這家機構的R&D從事研發的工作。這家公司是專門做教練技術的,在國內也非常有影響力,當然現在已經成為過去。現在想來,這家公司也是我職場啟蒙的地方,你知道,並不是每一個公司都能留給你這種感覺,通常情況下,如果你回憶你的過去,有的公司壓根不會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扯遠了,回到正題。當時有一個機會,去參加一個培訓師的培訓,它當然不像你想像的企業當中的TTT,它是真正的培訓師培訓,我要這樣說。其實,在國外,有專門的培訓專業,或者輔導專業,香港的一些大學就有,但是國內沒有這樣的專業。這個培訓和這些專業有著天然的聯繫,還是比較深的。
不好意思,又扯遠了。可惜由於另外的安排,我並沒有參加成這次培訓,而且這個培訓是有公司裡面的元老級教練擔當,所以很遺憾。我的另一個同事去了,他回來以後感觸很深,故而將課程內容作了小結並發給了所有的人,並cc了我們的主管副總裁。
我當時也並沒在意這封郵件,後來這位副總裁竟然回了郵件,重點回應了這個同事提到的being。我這才突然意識到這個詞的重要性。
所以,我就去問他,這個詞到底是什麼意思。他說了當時上課的經過,老師讓他們每一個人在很短的時間內扮演一個角色,你若能越快的進入角色,成為那個角色,你就具有being,或者說你的being 心態非常好。我慢慢有一點感覺,我聯想到了演員演戲,古月演毛澤東就非常有being,而唐國強演毛澤東雖然也很努力,但是總感覺少了點什麼,可能就是being的不足。
所以,你應該知道周星馳為什麼要把那句話放在嘴上:其實,我是一個演員。
這句話,就是一句典型的being,涉及到內心深處,周星馳對他自己的定位。
很多人喜歡周星馳,也經常拿這句話開玩笑,不過並沒有意識到這句話的內在意義。周星馳不是在電影上計較這句話,他在現實生活中,在他打拚人生的過程中,他就非常計較於這句話。
我後來慢慢知道,being不止一個詞,它還有幾個對照詞,因為你單從這個詞上可能理解得不那麼深刻,這些對照組是這樣的:
being——doing——having
這一組詞是美國潛能訓練的先驅者們在上個世紀提出的一個有關成功的思想,being(成為或是)——doing(做)——having(擁有),意思是此時此刻就要成為你想做的那個人,然後再去做,去創造和擁有,是這樣一個邏輯。
而一般人都是相反的邏輯,having(擁有)——doing(做)——being(成為或是),他們首先強調自己的條件和環境,再去有條件的做,然後希望成為成功者。這是在現實生活中最容易得到承認的模式,但是是無效的模式。我們看很多成功者好像是having-doing-being的模式,實際上往往相反,他們首先確定自己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然後再去創造和擁有。比如馬雲,我們現在來分析他當然有點事後諸葛亮的感覺,但不妨作為一個有趣的案例,馬雲在多少年前,就知道他要做什麼,知道他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雖然具體的目標可能需要在過程中不斷完善,但心中對自己那個定位是明確的,在中國互聯網還不普及的時候,他就想要擁抱互聯網,成為影響中國和世界發展進程的人。
我們把being——doing——having這個邏輯思路稱之為being模式,being模式是一個人獲取成功的根本思路,先在心態上成為,然後去做,創造成果,就算條件不具備,環境不允許,我也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己去創造出來。
因此,要成為成功的人,不是十年以後,不是二十年以後,而是現在,而是當下你對自己的態度。
就像我之前在一個讀書群里跟大家所探討的,不是擁有之後才快樂,而是先快樂,然後才能慢慢擁有。快樂地去行動,然而許多人都搞反了。他們以為得到以後才會有快樂,實際上永遠不是這樣。這也是我很深刻的一個體會,在得到一些自己想要的一些東西以後,我並沒有感覺到快樂,真的,你會有這種體驗的。所以,快樂這個東西,如果你想要,現在就可以,你不需要把它和一個附加條件,和一個物質的東西,和一個時間掛上鉤。
請記住這個詞,being。
推薦閱讀:
※獨處的時候想些什麼有助於提升自我?
※如何正確度過二十郎當歲的階段,女生怎樣讓自己變強大?自我培養?
※平衡好心態,保衛好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