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哥哥還是消費哥哥?
今天是4月1日,在13年前的今天,哥哥永辭人世。每一年哥哥的生日或是紀念日都充滿了話題,或許是他的故事太過凄迷,或許實在是他太過美好,到現如今依然沒有人可以取代。
但是真正出自紀念和回憶的本意行為有多少?我相信真正被他魅力所折服的人不會大張旗鼓地紀念,也許會選擇重溫他的某部老電影或是安靜地聽聽他的歌,找出他的訪談或者頒獎畫面,看看他曾經真實的音容笑貌。
粉絲容易被感動被渲染,因而市場藉由懷念來消費。最近在電影院里,可以看到一部特殊的影片,就是哥哥的《緣分》,這部電影在3月25日上映,已經準備好收割哥哥的粉絲了。
這部電影打著「紀念哥哥60歲誕辰」的口號卻在4月1日前後上檔,為什麼不選在哥哥的生日9月12日前後,這消費目的昭然若揭。
而又為什麼選擇了《緣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是哥哥的早期電影,SB製作的愛情片,在哥哥的電影履歷中實在微不足道,甚至在他的百科中都很難發現蹤影。想想,也許是因為裡面還有一位逝世的巨星梅艷芳。
「張國榮對梅艷芳說過,等我們到40歲,你未嫁,我未娶,我們就在一起。」這樣的段子也廣為流傳,只是真實性可能待考究。
除卻這倆人的友誼懷舊情結,還有一位巨星張曼玉的大熒幕處女秀,跟現在的超級明星陣容相比也不遜色,想必票房是不用擔心了。
除了《緣分》在內地重映,還有更多無聊無語無理取鬧的行為。
這就是把紀念徹底淪為市場消費的鮮明例子,把哥哥和打折、抽獎連在一起,真的激怒我了!
淹沒在懷念牌的濃煙大霧下的種種到底是紀念哥哥,還是消費哥哥?這濃度和氣味簡直可以跟北京的霧霾相比了。
最後解釋一下,我並沒有貶低《緣分》這部電影,電影本身還是蠻有可看性的。當時的哥哥眉宇之間還沒有憂鬱和傷感,笑容燦爛陽光;張曼玉還頂著可愛的嬰兒肥和厚厚的腮紅,清純浪漫。梅艷芳也憑藉這部電影獲得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劇情溫馨輕鬆,雖然故事放在今天有點落入俗套,但那是1984年,世界還吹著清新的風,電影拍得樸素自然。我已經下載了電影,回顧了哥哥的傾世芳容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