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沒有顛覆傳統教學模式的學校?
上圖為這所高中的內部圖,本紀錄片資源獲取見文章末尾。
no課本、no考試,美國的這所高中為何引來世界圍觀?
教育的《極有可能成功》之路
文:ki媽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跟娃一起玩,ki媽微信:maoerhutong,歡迎交流
- ki媽說 -
在實踐親子啟蒙的時候,我的知識庫,也一直在同步更新,我會不定期的分享個人在兒童教育方面接觸到的新理念和一些思考。
本文提到的這所高中,是坐標美國的high tech high高中,稱得上是顛覆傳統教育模式的典範,用項目制教學(PBL模式)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去學習,探究、創造。紀錄片《most likely to succeed》用客觀的視角去記錄這所學校,至於贊同還是反對這樣的模式,每個人內心其實都有了答案。
大家可能會問,為什麼會分享一篇這樣的文章,看似離我們很遙遠。確實,我們的孩子在目前能預見的學習階段,也許無法享受到這樣的新型教育,但是,當我們看到這些社會悄然發生的變化,看到未來的趨勢,也許我們對未來的準備會更充分,更遊刃有餘。
- 國際學校就一定輕鬆嗎? -
經常聽到群里媽媽說,我不想孩子那麼累,不想走國內的應試教育路線,我要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去,出國留學。
殊不知,走國際路線,是一條更為艱難險阻的路。陌生的環境,陌生的語境,面臨同樣的考試,壓力會更大。
我們一直認為,美國的教育很領先,但是,事實上,美國的教育被民眾詬病也久已。
為什麼呢?
— 標準化考試,應工業發展而生 —
即便是教育理念先進的美國,主流的方式還是採用標準化考試來選拔人才。
什麼是標準化考試?
教材是統一的,考試內容是統一的,答案是有參考標準的。
對於世界充滿好奇和探索熱情的孩子,他們不得不關閉這扇探索之窗,轉而把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習記憶大量知識,揣摩出題人的意圖,不斷加強考試技巧,獲得更高考分上。
美國的標準化考試是怎麼來的呢?
200多年前,普法戰爭中,普魯士(德國前身)大敗,痛定思痛,為了建立更健康、更有序、更順從的軍隊,他們開始了對農民施行了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在一棟房子里,被隔成不同的房間,每個房間用來學習不同的內容,每次學習的內容大概是45分鐘左右。
這樣的教學模式被在普魯士度假的美國學者賀拉斯?曼引入美國。
當時,美國正處於工業革命的萌芽期,這樣的教學模式被工業革命先驅們看中,用來把無組織的農民訓練成適合標準化工業流水線的工人們,以便讓他們更有秩序,更高效。就在那時,美國成立了十人委員會,制定了每個孩子都該知道的標準化科目,這也是一直在美國沿用至今的課程,這一百多年來,大多數都沒有改變。
— 標準化模式下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
其實大家都是從標準化考試下出來的孩子,我在片中特別留意了幾個不同年齡段的人,大家也許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人物1: 片首一開始就是一個原本非常喜歡上學的小女孩,但是當她四年級的時候,她突然對學習不感興趣,覺得很無聊,並且學習直線下降,孩子很痛苦,家長很著急。
人物2: 一個High Tech High學生的媽媽,雖然她對這所新式學校沒有正規的授課方式和教材,感到擔憂不已。但是,從她的口中知道,她朋友們一些非常優秀的子女,考入常青藤大學,卻在三十多歲的時候,突然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爸爸媽媽。這讓這位媽媽覺得很恐怖,所以,她把孩子送到了這所新式學校。
人物3: High Tech High的CEO,學霸級的,掌握了自己在行的學習方法,可以讓自己考高分,進法律學院只是因為工作比較好。後來選擇了退學,從事自己喜歡的教育行業。
人物4: High Tech High的老師,伯克利大學數學專業畢業,剛進入工作,覺得自己一切都沒有準備好,不知道如何團隊合作,承擔靈活、開放性的工作,如何恰當的時期提出問題。
而標準化模式下的群體像,就是那批High Tech High招收的新生,他們對老師開放性的問題,以及要自己做決定非常不適應,他們內心更期待老師給出明顯的提示,非常依賴老師,好讓他們按照標準來進行準確的行動。
從例子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標準化考試把人放在一個非黑即白的簡單環境中,讓人像一台計算機一樣思考,儘可能做到準確而高效。
但這種在現實生活不會存在的,現實中,你需要團隊,你也可以通過任何方式獲取你要的知識,去解決複雜的問題,沒有參考答案。
— 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
標準化考試培養的人才確實能很好的適應工業時代,從大學畢業後,你可以找一個還算完美的工作。
但,那是在以前。
我是2007屆的畢業生,那時候,大家都說的一句話:畢業就是失業。而美國的情況呢?
片中舉出了調查數據,從2009年開始,工作崗位一直在增加,但是僱傭率卻沒有增加。
國內生產總值一直在增加,但是2000年後,中產階級的家庭收入反而呈現下降趨勢。也就是說,雖然僱傭的人少了,但是社會卻創造了更多的財富。
為什麼有這些反差?
不是因為經濟衰退,也不是因為國外勞動力的競爭,而是技術開始驚人的介入。
一方面,高速發展的企業找不到合適的員工,另一方面技術取代了很多工作崗位。
我們去年開始一直在熱議的AI,目前來講機器人或者計算機已經能夠取代駕駛員、律師、甚至某部分醫生的工作,這看似很難被替代的工作,未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會有更多的崗位被機器人替代。
那麼未來,什麼樣的人才不會被淘汰?
答案很簡單,不再是那些擅長工業生產的公民,而是擁有創新思維的世界公民。機智、靈活的,能堅持不懈,不斷學習,有學習和成長心態,有創造力,反權威主義。
而這些能力的培養,不是目前這種藍領工業模式的標準化考試可以做到的,我們的教育也越來越向跟技能相關的一切,而很少與知識體系有關的教育模式邁進。
就像大人物在講到教育的時候,對於學習知識還是理念,他們總是更強調理念。
— High Tech High 是怎樣一所學校? —
HTH就是這樣一所創新教育模式下的高中,目標是培養高品質的學生。
她是美國的一所公辦的高中學校,通過這個州的每個區域抽籤來錄取學生。這所學校的特色是:
1、沒有教材、沒有考試、沒有一節課一節課的課堂形式,通過每個學期的展覽之夜,大家展出作品來衡量一個人的成績。
2、沒有大綱,老師可以自由的教授他們認為重要的,老師的聘用合同是一年一簽的。
3、整個學期圍繞著老師制定的項目目標來走,期間學生通過團隊協作,來設計、製作、展示成果。以學生為中心,老師只在背後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
— 父母對這樣的學校有點擔憂 —
一方面,學生在這樣看似混沌的學校里,慢慢找到了感覺,甚至那些有社交障礙和懼怕團隊協作的孩子,也開始去適應並喜歡上了這樣的模式;一方面,父母們對這種沒有課本、沒有考試的學校有種深深的擔憂?
上大學怎麼辦?
學習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工作之後,自然而然就會學到了。但是,考不上大學,可能也會失去一些機會。
同時,一些優秀的學生反而也會反對這樣模式,他們的理由是,先讓我考上大學再說。
紀錄片給出了一條讓人深思的線。我們在學習知識以應對考試的時候,學到的大多數都是「惰性知識」,就是那種能夠刻意記憶能夠回憶起來的知識,但是卻不能被自發用來解決問題。
而你通過自己探索、學習、失敗後鍛鍊出來的能力、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才能真正能夠在以後生活中幫助你解決複雜的困境。
— HTH的成果展示 —
紀錄片記錄了HTH新生班級,如何從傳統教育中慢慢的去適應這樣的新模式,並收穫成長的。
上圖為新生面對老師的指令茫然無措的狀態。而下圖是,學生們適應了這樣的教學模式,展示出了超強主觀能動性的一面。
片子中特別列舉了兩個角色。
一個角色是一開始非常害羞、說話聲音小的薩瑪莎,但是她在項目中為自己爭取到了一個導演的位置後,一切開始改變了。
隨著項目的進展,我們能看到她展示出了敢說敢做、有領導能力的一面,下圖就是其中的一個場景。
展覽之夜,她導演的舞台劇獲得一致好評。後來,她對自己的評價是,找到了自信。
而另外一個是參與歷史重現組的,他們的項目是:了解不同文明如何興起和衰退,總結文明的趨勢、走向和共性,並將這些用一個機器來展示出來。
一開始的時候,大家對文明的興衰進行討論,老師則坐在角落裡記錄觀察這一切。當確定好了他們要展示的方式之後,小組成員進行分工。
下面就是他們展示的成果,大齒輪四周有14個區域,每個區域由一組學生負責。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習歷史、對文明的興衰進行探討,還要通過軟體製圖,涉及到很多機械原理的學習。
我們看出來,模型其實還是很複雜,結果有一組未能如期完成任務。下面這位就是這個小組的負責人布萊恩。
雖然沒能完成任務,但是,他在參與這個項目的時候,投入了非常大的努力,不是外在的壓力迫使他去這樣做,而是他內心非常希望能做好這次真正面向觀眾的展覽,這就是項目制教學的魅力,學生主動的探索、創造,而不是填鴨式的被灌注知識。
在現實生活中,你一次沒有成功,你可以進行第二次,我們都是從錯誤中學習,總結經驗,砥礪前行。
所以,展會之後,老師重新給了布萊恩機會,讓他自我檢查,繼續完成項目,最後,終於把團隊的作品完美的呈現在大的歷史齒輪上。這才是我們現實生活中最真實的場景。
當然,還有好多同學也在項目行進的過程中發現了自己的優勢,特別是在團隊協作中的軟技能,而這些是在傳統教育模式下很難發現的。
回到我們之前的擔憂上,其實連HTH自己都說,學校的模式並不適合所有學生。那麼,父母擔心的升學率呢?是不是註定這樣新模式的學校走不了傳統的升學之路呢?
片子結尾給出了這樣的結果:
HTH的畢業考試,比州的平均水平高出10%,而大學入學率竟然高達98%。
看到這樣的結果,其實大家內心都已經很清楚了。用項目制教學來激發孩子的自我驅動力,給孩子帶來的成長比純粹灌輸知識要大更深遠。而這所以項目製為主的學校,其實主要就是做了這件事情。
一旦孩子克服困難,努力自我成長,那麼他就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極有可能成功》(most likely to succeed)紀錄片的完整版,
如果需要,請加ki媽微信:maoerhutong,備註:HTH,免費獲取。
與其焦慮民辦,不如給孩子優質的陪伴
如何帶娃領略世界不同文化?(附素材)|ki媽地理啟蒙系列之非洲
如何治娃的拖延症?(含實踐素材)|ki媽兒童行為手記
如何讓娃在日常中說英語?(附素材)|ki媽英語啟蒙之action words
ki媽走近藝術大師系列之4埃舍爾
?地理啟蒙之東京國立科學博物館
ki媽蒙式數學啟蒙奇數和偶數2
?地理啟蒙之地形地貌
點擊 「閱讀原文」 ,即可查找你想要的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