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抽象的觀看與建構的真實

幾乎每一位攝影師都知道一個常識:在人從外界所接收的信息中,視覺信息佔據了70%的比重。同時,幾乎每一個攝影愛好者也深為贊同一個貌似貼切的比喻:人類的眼睛就像一台精密無比的照相機。這一常識和比喻,就像太陽每天東升西落一樣直觀生動極其完美地符合我們的日常經驗和感官直覺,在大多數情況下,經驗和直覺都是值得依賴的,但同時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500年前尼古拉·哥白尼的日心說就曾經給了人類一記棒喝:真理和現實或許會極其有悖於我們的感官和經驗。

通常我們認為:在人類的五種感官中,嗅覺、味覺、聽覺、觸覺是抽象的,而視覺是生動具體而真實的。但斯坦福大學的神經醫學博士大衛·伊格曼卻像哥白尼一樣,在系列紀錄片《深入大腦》中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完全悖謬於經驗直覺的事實:真實的世界是沒有聲音沒有味道沒有顏色的,而人類乃至動物,所感受和觀察到的「現實」,只不過是大腦通依據特定的演算法對外界輸入的感官刺激所建構出來的幻覺。換句話說:無論世界在我們看來是多麼地五彩斑斕生動直接,這種生動現實的感受本質上是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大腦無數神經元的電化學信號理後輸出的一個抽象結果。

這個結果不僅是抽象的,而且還是片面的,因為無論是作為信息接收器的眼睛,還是作為信號處理器的大腦,其信息接收能力和電化學信號演算法都是有著特定的局限:只有380~780納米之間的波長可以被我們看到,而人類感性的雜多也只有依照康德所謂的「先天認知形式」(先天演算法)才能被我們組織成人類可以理解的表象與概念,無論是事實上還是邏輯上,人類看到和感受到的的五彩斑斕浩瀚無邊的世界,其實只是世界真實面貌的吉光片羽九牛一毛。而人類的眼睛本身,如果要打比喻,那也只相當於兩隻高素質的「鏡頭」,鏡頭的作用是匯聚光線傳遞信息,只有鏡頭是無法得到一張照片的。而鏡頭匯聚的光線將會轉化成一張怎樣的照片,則取決於相機內部底片的感光性能或者CPU的特殊處理。而人到底能「看見」什麼,同樣也只是一部分取決於眼睛,更大的一部分,則取決於擁有860億神經元的大腦,針對這些電化學訊號所採用的特殊演算法。

人類大腦歷經幾百萬年的進化,使得視覺這一「採集—處理」的複雜過程變得極為高效和連貫,以至於在日常生活中,視覺似乎是像一面鏡子一樣直接實時直接反映未經任何中介的,但大衛·伊格曼不僅揭示了「看見」只是一個二手貨,是「信息抽象處理」的結果,而且「看見」還極其依賴於我們過去的記憶和認知模式:下班回家打開房門,客廳廚房裡的物件即便位置和數量發生了一些細微的變化,即便這些細微的變化已經反映在我們的視網膜上了,但我們的大腦往往也無法識別,因為我們眼前這個生動的客廳和廚房,只有一部分是實時的畫面,而很大一部分是「腦補」出來的記憶中的客廳和廚房。除非客廳廚房裡突然多了一個人或者物體位置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不然我們的大腦只需要偷懶地「回放」昨天前天上星期的大概畫面,就足以讓我們感覺活在當下了。

這些研究,不僅讓我們進一步理解了視覺與大腦的工作原理,而且也促使我們重新審視我們關於攝影的認知與信念。美國攝影師加里·維諾格蘭德曾有一句名言:我拍照,是為了看看事物被拍攝下來的樣子。有攝影經驗的朋友,往往對此也感同身受,同樣一個場景或者事物,肉眼看起來和在照片中看起來感覺是非常不一樣的,造成這種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就是肉眼的觀看其實無法在「一瞬間」把握住整個場景和事物的細節,眼球必須不停地移動和掃描,最終才能在我們的腦海中拼湊出一個較大場景的、缺乏細節的整體印象,而攝影卻可以把一個較大範圍內的所有事物的細節,在我們凝視一張照片的時候瞬間呈現給大腦,這種豐富細節信息的溢出性衝擊,也正是攝影的藝術性魅力來源之一

而優秀攝影師和攝影評論家們常言的「攝影在攝影之外」、「重要的是鏡頭後面的頭」也並非泛泛而談的空話,因為即便是在科學的層面上,現在也已經充分證明了貌似直接和生動的觀看,不僅實際上是間接的,而且極其依賴於個人的記憶和抽象的信念。在大衛·依格曼《深入大腦》的紀錄片里,講述了一個麥克·梅依的驚人案例,他在3歲半時因為化學爆炸而失明,40年後現代醫學使用幹細胞治療使他恢復了生理上的視力,但因為他的大腦在過去40年里並沒有發展出針對視覺信號的「演算法」,以至於這種生理視力的突然恢復對他意義甚微,他依然無法辨別距離深度,無法識別人臉和表情的含義,也無法識文讀字。而雅克·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則會更加有力地證明:我們所談論的任何所謂意義,都是被各種符號所組成的象徵秩序所建構的。比如:2歲以下的兒童,既無法識別美,也不會感受什麼丑,美與丑這種抽象概念的建立與把握,完全奠基在成人無數次地向他展示美與丑的圖片與事物的漫長訓練之上。因此攝影所帶給我們的「真實感」,不僅是被建構的,而且其蘊含的意義更是嚴重依賴於我們既有的信念體系和知識架構,而這一科學事實,也正是阿瑟·丹托「藝術界」理論、喬治·迪基「藝術習俗論」等當代藝術理論的合法性所在。

推薦閱讀:

塞爾達傳說·海拉魯攝影指南
希望讓更多人了解我所拍攝的家庭紀實攝影
油畫般少女人體攝影:大衛·漢密爾頓《一個少女的夢》
夏季小清新調色修圖教程

TAG:攝影 | 大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