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日語,就去讀小說
這個系列,是我剛畢業時(三年前)寫的,當時發布在簡書,現在稍作訂正搬運到這邊。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明白,日文原版小說並不如大家所想那般「晦澀難懂,高不可攀」。尤其是以東野圭吾先生為代表的推理小說,用詞都是非常淺白易懂的,而且其中有大量對話,都是可以直接拿來用的。我自己在大三的時候,有過用kindle讀完十幾本日文原版小說的經歷。那十幾本小說的情節,現在早已記不清,但是那段經歷對我的幫助無疑是巨大的。首先,它消除了我對日語的陌生感,讓我在對日語的感受和使用上都更加親近自然。另外,你可能無法相信,它對我的口語幫助也很大。雖然我沒有專門去練口語,但是這般大量輸入,無疑使我有很多話要說、可以說。當時之所以選擇村上春樹先生的《挪威的森林》,大概是因為青春期比較多愁傷感...
額,不好意思,放錯了,是這個:
其實東野圭吾先生的小說要更淺白、更適合入門一些。但我現在已經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去寫出這樣的文章,不勝唏噓。這大概就是網上說的:你以為是開始,其實是巔峰...
哦,對了,剛畢業的同學,及其不建議做翻譯。溫水煮青蛙。
首先得向村上春樹先生道歉,我在沒有獲得他同意的情況下,把他的小說拿來發表。所以,我應該只會更新到小說第二章為止。這本小說網上的資源都比較亂,假名和單詞時常錯誤。我放上來的片段雖然都儘可能按自己的理解做了些修正,但手頭沒有原版書籍,自己也才剛畢業,遠不能勝任這項工作,難免有些錯誤。建議兩章結束之後仍然有興趣閱讀下去的朋友去亞馬遜買原版,分上下兩冊。
我個人閱讀的第一本日文原版小說其實是東野圭吾的『赤い指』,隨後順藤摸瓜看了『容疑者Xの獻身』和『白夜行』。其中『白夜行』因為對白夾雜著關西腔,接受不能,讀到一半放棄了。另外看了兩個系列:『文學少女』『ビブリア古書堂事件手帖』,其中後者還在連載。為什麼看文學少女?因為帶著「日常」「校園」「言情」之類標籤的小說通常語言較為簡單,看起來也沒太大阻礙(嘗試過啃『新世界より』,不過一頁的小說,得停下來好幾次去理解句意,難以堅持)。
一直想做互聯網教育,但始終沒有勇氣邁出這一步。其中一個原因是自己能力還不夠,也不懂互聯網。所以大學畢業後在隔壁城市老老實實找了份工作,當時面試的職位其實是業務員。碰巧趕上公司的「質量年」,請了個日本老先生來做生產管理,就問我是否願意先做半年翻譯鍛煉鍛煉自己。老先生是個60多歲的大阪人,性格開朗,三觀很正。我們的工作就是抓質量,指導員工如何規範地作業。老先生一把年紀還單身赴任固然有些孤苦凄涼,而我也沒好到哪去,在這也算是人生地不熟,自然地平日里從車間生產到吃飯買菜,都和他待在一起。但我很快發現自己的日語水平其實並沒有什麼提升,或者說還沒有感覺到提升。後來想了想,或許大家都犯了一個認識上的錯誤:只有和母語國家的人交流才能學好外語(誤)。或者更有甚者覺得和母語國家的人泡在一起就一定能學好外語。可能自己太相信和日本人工作給自己外語學習帶來的便利,而疏忽了平時的學習,導致自己一直在吃老本,講來講去就那幾個單詞和句型。再加上後來和上司混熟了以後,更加不思進取,進而改為「蹦單詞」的交流模式,心想:反正能溝通就行了。這樣下去,恐怕不久以後我的專業會由日語變為手語(但和日本人一起工作還是有好處的,有問題可以直接問,他們會給你最直接的反饋,另外每天也能保證聽力輸入)。
大學時代的朋友多少都有著和我一樣的困惑。工作中想把日語用起來,卻不知道怎麼辦。於是我想到了閱讀。大量的閱讀對增加語言熟悉度和敏感度有很大的幫助,從長遠來講,也是比較有效的學習方式。手頭剛好正在看『ノルウェーの森』,就想著要麼放上來和大家一起閱讀好了。另外自己也一直想選一本難度適中的小說,註上些許單詞和文法解釋,權當贈給學弟學妹的泛讀材料。無奈自己一直沒時間。在學校忙考證,臨近畢業忙著找工作,沒想到找了工作更忙……
其實『ノルウェーの森』閱讀起來並不簡單,儘管村上春樹先生小說遣詞造句比較質樸,但有些地方還是「太文藝」,有點難理解。作為養成閱讀習慣的切入點,其實並不是最佳選擇。但既然開始了,先寫完這兩章。有input才有output,希望我們都能有收穫。
推薦閱讀:
※《輝煌中國》第二集解說詞是誰念的?
※怎樣理解「壓倒她的不是重,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裡面的老太太怎麼樣?
※昨日已死,活在當下
※年僅48歲的詩人柳忠秧去世,只因不規律生活習慣?